第五百九十三章 提麵不離石
作者:三三五十一      更新:2021-01-06 18:43      字數:2231
  提起麵南,人們馬上就能聯想到翡翠原石,翡翠原石也是麵南GDP的一項重要保障。

  近些年來,翡翠的市場受眾也慢慢的發生了變化。

  最早的時候,翡翠的受眾大都還是在華夏境內,不過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翡翠也開始走向國際。

  高林知道的是,單獨拿米國來說,前三十年最受人歡迎的珠寶是祖母綠、丹泉石,紅寶石和藍寶石,至於現在的話,除了前麵的這幾個外,翡翠的價格也逐漸水漲船高。

  高林看著眼前的一幕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塊石頭要是真是如那司機所說的是滿色帝王綠的話,那高林這趟也不用買什麽沉船了,直接抱這塊石頭回去就行。

  “帝王綠,”隻是對綠色的一種說法,在學術界上並沒有什麽硬性指標。

  按照綠色的稀有程度來排的話大概就是,飄花、豆綠、幹青、石鐵生、陽綠、晴水綠、正陽綠、濃冰綠、帝王綠。

  高林之前雖然沒怎麽做過這一行,但是他認識這一行的幾個朋友,聽他們閑聊時講過,一個戒指的滿色帝王綠蛋麵現在隨便賣個一百萬出頭都很輕鬆。

  要是按照這朋友的話來估價,中年婦女手上拿的這塊石頭最少也能切出來一兩百個蛋麵,那得是多少錢了?

  “那怎麽行!我這塊石頭就算不切最少也能賣個三五十萬,不行不行,你趕快還我!”中年婦女作勢要搶。

  “哎,哎,你慌個什麽勁啊,我說不給你錢了嗎?”

  “一口價,十萬!”

  “怎麽樣?十萬賣給我。”出租車司機舉著石頭不肯鬆手。

  就在這時,劉小玲不知道什麽時候趴到了高林耳邊,隻聽得她小聲的說道:“高老板,我們要不要買下來,多給點錢,我感覺我們買下來能大賺一筆啊。”

  劉小玲說完話緊張的看了那兩人一樣,好像生怕被人家聽到。

  高林無語的翻了翻白眼,這劉小玲還真是撿漏了一個棒槌瓶就上癮了。

  他就沒想想,這天下的漏真就那那麽好撿?

  他就沒想想為啥這兩個本地麵南人會說這麽流利的普通話?

  就沒想到為啥偏偏要走小道,還偏偏的在深更半夜的撞到了一個人?另外剛好這人還拿著一塊滿綠的帝王綠原石?

  真不知道劉小玲是不是在米國呆的久了,這點套路都認不出來了,高林心下無語。

  不過表麵功夫上他還是想看一看這塊石頭。

  “兄弟,你能不能讓我看下這個原石?”高林製止了兩人的吵鬧,小心翼翼的開口詢問。

  “嗯……讓你看看也行,不過這塊石頭我可是十萬塊先定了的,你可不能截胡!”出租車司機一副不相信高林的樣子。

  “諾,給你,小心點啊!”司機說完將原石遞給了高林,同時還把手電也遞了過來。

  中年婦女一看自己的石頭被這兩人遞來遞去的,頓時大聲呼喊道:“誰說我十萬就賣了的!這塊石頭最少也得50萬!十萬?你們這是要搶嗎!”

  高林無視了耳旁的大呼小叫,此刻他專心的揣摩起這塊翡翠原石來。

  老話說的好,沒見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嗎?

  高林雖然算不上是什麽賭石專家,但是沒事的時候他也看一些這方麵的知識,有空的時候也會和圈子裏的的朋友討論一下。

  這些圈子裏的行家可是京北翡翠圈的老手,他們不光收老翡翠,在新翡翠這方麵也是觸類旁通。

  高林知道,老翡翠裏最值錢的還是清宮裏的那種,尤其是以光緒時期宮裏流出來的翡翠物件最為稀罕。

  翡翠,最早流行在清代的乾隆時期,乾隆之前,這東西一文不值,根本沒有人問津,那時的匠人們主要還是喜歡和田玉和壽山田黃為主。

  乾隆時期的大才子紀曉嵐在他的早年著作“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麽一段描述。

  乾隆九年,突現新石,南客帶之,觀其色澤清脆,硬超田黃,價格低廉,兒童蹴鞠攜帶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乾隆九年,有一夥南方來的客商帶來了一種誰也沒見過的新石頭,這種新石頭發色碧綠,而堅硬程度卻又遠超田黃。

  並且價格十分的低廉,有不少兒童會把這種綠色的石頭綁在毽子上踢著玩。

  而令人奇怪的是,在乾隆二十二年之後,還是紀曉嵐的草堂筆記,不過這時候對這種石頭的記載卻出現了不同。

  “記餘幼時……南商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

  “今則以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

  早年有一電視劇叫“鐵齒銅牙紀曉嵐”裏麵的紀曉嵐就拿著一根大煙袋鍋,這煙袋鍋前段正是一截翡翠的煙嘴。

  高林其實從同行那裏還聽說過一件趣事。

  要說最早的翡翠商人是誰?那恐怕這紀曉嵐會被提名上來。

  雖然在電視劇中,紀曉嵐看起來是一窮二白的窮官,可真實情況絕非如此。

  紀先生的住宅,閱微草堂,換算成現在的平米來說的話最少也有一千平米開外了。

  換作現在,哪個窮人能住的起超過一千平米的房子?這還是在京城地界。

  另外,紀先生一共娶了九個太太,並且不分年月,每天三餐都要吃五斤豬肉,沒點家底的話能娶九個老婆,頓頓吃肉?

  翡翠從乾隆九年的一文不值到乾隆二十二年的貴超真玉,紀大人絕對是最早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之一。

  腦中回想著這些曆史趣事,高林當下還是用上了手電筒。

  他要看看這塊石頭到底是有個什麽道道。

  果然,不出所料,如先前那般,高林打上手電之後,很快的,一抹綠色幽幽的在他眼前浮現。

  這還是隔著皮殼觀看到的效果,要真是切開的話,這抹綠色肯定會更加紮眼!

  高林不是個翡翠行家,但他卻是個古董行家,見過的仿貨假貨無數,久而久之,令他培養出了一種直覺。

  套用馬先生的話解釋,這種直覺就叫見的好東西多了,能看到一件器物的本身神韻氣質了。

  馬老當時還說,要是當年宮裏服侍皇帝娘娘們的小太監能活到現在的話,那恐怕個個都成鑒寶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