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窯前討論
作者:三三五十一      更新:2020-12-31 17:54      字數:2247
  “嗯,這小龍蝦挺入味的啊,不錯不錯,這小黃魚炸的也酥脆。”

  高林一邊吧唧著嘴一邊故意的說道。

  小彤那邊狠狠的蹬了高林一眼,一口就吞掉了一個水煎包。

  孫建新看著眼前二人鬥氣的一幕,笑著搖搖頭,“你們兩啊,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麽場合。”

  高林吸了一口蒜茸扇貝,頓時滿口生鮮,頓了頓,他看著已經吃好了的李耷問道:“李大師,這窯估計要燒多久?”

  李耷已經吃完了飯,此刻他正蹲在窯口前往裏丟著柴火。

  “這種龍窯用的是鬆柴,鬆柴油性大,耐燒,按我的經驗來說,這窯最少要燒到明天上午才行!”

  聽李耷說要燒到明天上午,高林不免覺得有些好奇。

  “那,李大師,現在這窯裏的溫度是多少了?咱們沒裝溫度計,這沒法看吧?”高林問出了心中的擔憂。

  “不能,高先生你看啊!”李達說著往後退了兩步。

  “高先生你注意看窯口那冒出來的火苗,要是火苗竄到我頭頂處,說明裏麵溫度是在1450度左右。”李耷指了指自己頭頂處。

  “要是火苗到了我脖子處,說明裏麵的溫度在1300度。”

  “若是火苗弱到了胸口處,說明窯內的溫度在900度左右,這一般就是收尾階段了。”

  高林聽李耷說的神奇,他還不知道燒窯時可以這樣測溫。

  “喂!高林,你去他們那邊探探情況。”小彤突然放下了手中的碗盒,用筷子輕輕點了點山中商會那邊。

  高林無語,小彤的意思這是要讓他去當斥候啊。

  “那你怎麽不去,非得要我去?”高林指了指自己反問道。

  “哎呀,你一個大男人怎麽羅裏吧嗦的,知己知彼知道吧,哪有那麽多廢話你,快去!”小彤瞪著小眼大聲說著。

  “高先生,去看下也無妨,就當看看人家的技術算是吧!”孫建新此刻也在一旁幫襯。

  “得,得,敢情你們幾個都好奇,卻又不敢過去是吧?”高林用毛巾擦了擦手,隨手搭在了椅子上。

  “行吧,我就過去看一眼。”說完,他便直接向冒著火光的那處走了過去。

  “山中先生,沒事,我就是來看一看,問一下您還缺什麽不缺。”高林到了地,友善的問候了一句。

  “高桑不用費心了,我們目前都是按計劃進行的,”安康向錦輕聲回應。

  “高先生過來了,坐坐吧!”

  一直在觀察窯火的安康原平微笑的遞過來一個小馬紮,示意高林就座。

  “高先生,我聽山中先生提起過你,說你雖然年紀輕輕,但在古董學術上的造詣非淺啊!”

  安康元平搭著話又向窯內丟進了一根幹柴。

  “其實我也算是個收藏愛好者,貴國的古文化博大精深,眼下機會難得,我想與高先生探討探討,可行?”

  火光映照著兩人的臉頰,劈裏啪啦的燒菜聲不時的在耳旁響起。

  “當然可以。”

  高林也不推辭,你要說安康元平和他探討燒盞的工藝,他可能一竅不通,但是要說是探討古董這方麵的問題,高林自認為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老夫我收藏駁雜,貴國的青銅器,書畫,瓷器,雜項方麵我都有所涉獵,就是有幾點疑問一直困擾許久。”

  “高先生在古董方麵造詣頗深,也不妨談談你的意見。”

  高林坐在小馬紮上有些硌得慌,他不知道這安康原平話語是什麽意思,這是出於好奇心要考他呢?還是他確實被有些問題難住了。

  “無妨,探討一下而已,安康先生請講吧,”高林自然是不怕他的問題的,他有著這份自信。

  “高先生知道越窯吧?”

  高林點點頭:“當然,古玩行裏哪裏有不知道越窯青瓷的,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瓷器係列,凡是玩瓷器的玩家都繞不過他。”

  “我前幾年收藏了一件殘器,這件東西說來也怪,從年份上看,老夫認為是隋代青瓷,可若是從品質上看,這件殘器的釉色和工藝水平卻遠遠的超過了同時代的東西。”

  頓了頓,安康元平見高林正在聽,他便接著道:“我後來又找到了美秀博物館的一位老友,他一眼斷定說我這件殘器不屬於越窯青瓷,應該是屬於一種非常神秘的青瓷品種。”

  我那美秀博物館的老友說:“你這件東西應該是一種叫秘色瓷的東西。”

  安康元平說到這的時候眼神一亮,隨後他又接著道:“秘色瓷這種稱謂我是聞所未聞,而我們倭國的研究資料也是鳳毛麟角,這個東西究竟是怎麽回事?這一點我一直想搞明白啊。”

  “秘色瓷?”高林眉頭一挑:“看來這安康原平不是在考自己學問,看來他是真不懂啊。”

  也難怪他不懂,高林認為這種瓷器無論國內外的研究資料確實是太少了,就算是行裏人談論起這“秘色瓷來”,也大多是一知半解。

  腦海中組織了一下語言,高林問道“安康先生這件東西有照片嗎?”

  “自然,”安康原平說罷便翻出了自己的手機,他打開了一張圖片給高林觀看。

  “就是這件殘器。”

  高林接過來手機看了圖片一眼,這件青瓷確實是件殘器,原本的器身缺失了大半,安康元平的這件隻能算是半件,看樣子整器應該是一隻碗之類的器型。

  而且確實如安康原平所言,這青瓷碗的發色和越窯有很大的卻別。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越窯發色主要是“透,薄,亮,青,”而這隻殘器的發色卻是整體發黃,灰中泛青又似青非青。

  高林腦海中突然閃過了一張圖片。

  “秘色瓷淨水碗?”

  “這東西怎麽會流到外國?這東西不是三十年前才在法門寺地宮中出圖的嘛?”高林越看越像,當下大感吃驚。

  看著安康元平一臉的期翼之色,高林想了想還是對他如實說道:“沒錯,你這件東西確實是秘色瓷!”

  秘色瓷最早叫蜜色瓷,這東西在五十年前就和元青花一樣,沒有人認。

  早年的學者在史書上看過一段話,記載中是這樣寫的。

  “秘色貢瓷共計十一件,劃賬兩千六百兩,餘者可自行處置,路途崎遠,務必小心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