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棒槌瓶
作者:三三五十一      更新:2020-12-27 20:03      字數:2219
  “FUKE!”

  高林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隻是他剛剛也品嚐了對方的意麵:“嗯,怎麽說呢,不好吃,但也不難吃,屬於一般的那種。”

  “怎麽樣?小玲,他吃了感覺怎麽樣?”雙方試吃完後,高林便追問著劉小玲。

  “你沒聽到嗎?”

  “好吃的都罵髒話了!你贏了!高林,”劉小玲也高心的說道。

  這事她回去以後可有的吹了,就是不知道她那些米國的朋友知道後會是什麽反應。

  “高林,拉姆雞大廚讓我問問你這叫什麽麵?怎麽這麽好吃。”劉小玲在聽完大廚的說話後轉頭對高林翻譯道。

  “油潑麵!”

  勝負已分,高林留下了三個字後便直接起身離開了後廚,劉小玲見狀也趕忙追了上去。

  待兩人離開後,有點鬱悶的拉姆雞大廚悶悶不樂的收拾起東西來了。

  突然的,拉姆雞大廚的目光看到了高林剛才和麵用的麵板。

  此刻,那塊小小的麵板上早已沒有了麵團,隻留下了兩個深深的小坑!

  “化勁!”

  餐廳外麵。

  劉小玲一把左打著方向盤,一邊回身對著高林說道:“高老板,你到底是個廚子還是個搞古董的啊?我都有點看不透你了快。”

  高林隻是輕笑著搖了搖頭,沒說話。

  路程不遠,劉小玲久居米國,對道路什麽的也熟悉,半個小時不到,二人就到了這個所謂的集市。

  說是集市,其實就是一塊無人管理的廢棄足球場,場地上擺攤的人不多,閑逛的人也不多,大多都是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年輕人很少。

  “不怎麽的嘛,”看了看眼前的情況,高林不免的有點失望。

  這個足球場集市賣的東西很雜亂,從舊衣背包到家具電器,在到各種奇奇怪的各種小飾品都有。

  “哎,你看你這人,這不是還沒開始轉嗎,先不要妄下定論啊。”

  “再不濟,這裏不行的話我們還可以去另一家市場,那個市場更大,還有很多是開店的。”劉小玲見高林有點提不起興趣,當下她趕忙打氣。

  “行,費這麽多時間,既然來都來了,那就轉轉吧,”高林心不在焉的說道。

  “哎,高老板,你看這,這可是個好東西啊!”才剛沒走幾步,劉小玲好像就發現一件什麽東西。

  “高老板,這是上世紀初的一把小胡桃木製的車間椅,應該是工業革命時期的風格,你看看,不錯吧?”劉小玲有點驕傲的介紹著。

  高林也看了一眼,普普通通的一把椅子,材料比不上金絲楠,紫檀和黃楊,做工上就更不值一提了,還是用鐵釘固定的那種,沒有榫眼工藝。

  這東西要按照米國的曆史換算來說,相當於民國末年的東西,這個年份,這樣檔次的東西在高林眼中和破爛沒什麽區別。

  “走吧,走吧,往前轉轉。”高林催促了劉小玲一句。

  劉小玲聞言後悶悶不樂的放下了手中的椅子,又領著高林往前麵走去。

  “嗯?等等。”突然間,高林忽然叫停了前麵的劉小玲。

  “怎麽了?”

  “那件東西還可以,算是個物件。”高林指著攤位上的一個瓶子說道。

  “哦?是嗎?那我拿起來看看。”劉小玲順著高林手指的地方,從地攤上撿起了一個大瓶子。

  “嗯,東西沒錯,是老的。”

  等劉小玲拿起來後,高林又掃了一眼,確定了想法。

  “高老板,這紅紅綠綠的大瓶子是什麽啊?老東西嗎這是,不過看起來還怪熱鬧的,你看這瓶上這好幾個人還在打架呢!”劉小玲仔細的看了看這瓶子上的畫片。

  “行了,放下吧,別揣摩太久了,小心被宰。”

  “哦,對了,她聽不懂咱們的話嘛?”想了想,高林特意加了一句,他指的這攤位上的這個中年婦女。

  “應該聽不懂吧,他應該是這米國本地居民。”趙小玲打量了一眼這女的,然後對著高林搖了搖頭。

  “嗯,那就好。”

  “高老板,你還沒告訴我這瓶子是個怎麽回事呢?還有能值多少錢?”劉小玲著急的抱著瓶子追問道。

  “你看看這瓶子底下是不是有兩個青花的圓圈。”

  劉小玲聽到後便把這瓶子翻了過來:“哇,你怎麽知道的啊,我都還沒動呢!”

  “這個瓶子叫清康熙五彩刀馬人棒槌瓶,算是個康熙本年的民窯精品吧。”

  稍微頓了頓,高林又接著向劉小玲細說了起來。

  “棒槌瓶這個名詞是民國以後才有人這麽叫的,至於在康熙時期這瓶子叫什麽,那應該沒人知道了。”

  “還有啊,小玲,你剛才說的你看這瓶子的第一印象是花花綠綠的是吧?”

  “那就對了,這正是康熙五彩的直觀風格,即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那種大紅大紫,大俗大雅。”

  “而且,這個綠還不是普通的綠,這種五彩上的綠色我們行裏人叫做苦綠,就是綠的像湖水一樣。”

  “這種綠色和成化鬥彩之中的姹紫一樣,在他們本朝之後,就慢慢的失傳了,至於配方呢,想來應該也是無人知曉的。”

  “之所以它們失傳了是因為它們之後都有了替代品,宣德五彩代替了永樂鬥彩,而釉下粉彩又代替了康熙五彩。”

  “存在這種替換不是因為它們本身不好,而是和當時的統治人有關。”

  “成化皇帝生性懦弱,雍正皇帝追逐風雅,他們兩都不太喜歡這種直觀上太俗的東西,因此,是這兩位皇帝潛在的造成了這兩個品種的消失。”

  “還有這刀馬人,這種男人騎著大馬拚刺刀,誰也不服誰的畫片隻存在於康熙本朝,雖然道光時期也有部分人仿燒刀馬人畫片,但是嘛,嗬嗬,仿的是真不行。”

  “道光時期的刀馬人遠沒有了康熙時期的那種吹胡子瞪眼的風格,那畫片,更像是兩個大男人在騎著馬過家家,或者說是在唱戲。|”

  “而最後底足的那個圓圈,我們行裏人叫雙圈款,隻是兩個青花藍圈沒有字跡,這個標誌也是康熙本年特有的東西。”

  “怎麽樣?小玲,聽懂了嗎?”

  “快問問她賣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