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誰也別想阻止我修仙20
作者:步步為吟      更新:2021-01-01 00:40      字數:2307
  海州之戰的失敗,海州等四城更是皆數還被異族侵占,這一件事在新皇心口上撒了一把鹽。

  何況如今這新朝初立,人心浮動,前朝百官仍有異心,皇帝並不願意耽於後宮,立後選妃一事暫緩。

  天璽元年,新皇勵精圖治,勤修內政,重開科舉,選賢舉能,心懷百姓,多施德政,重視邊防,體恤將領,與蒙古族更是修下了睦鄰友好之約,新的一個太平盛世緩緩拉開了帷幕。

  於李璮而言,長安城的記憶好像是一池水,被暫時冰封凍了起來,雖然隻是短暫地過了一年。

  天禧二年,時值端午,李璮與一行世家子弟於昉陽河看龍舟競渡。

  平時不是出入皇宮就是前往國子監讀書,能真正出來走一走的概率更是極低。

  關鍵是因為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他,一出行就是前後擁擠,讓人生煩。

  這次若不是碰上端午佳節,皇帝出巡,與文武百官,萬民百姓同樂,怕是都沒什麽機會走走。

  宗廟祭祀後,於城門口與萬民擲香包,同文武百官吃香粽,一大段規章程序要走。

  因為皇室的規矩擺在那裏,每做一道程序就得各種小半個時辰,大臣說幾句話,接著再奉承皇帝幾句聖上仁德之類的話。

  李璮看著假,也知道他大哥能聽出來假,虧得他還能好整以暇地端坐著,聽他們胡扯。

  偏偏那位為首的正是大哥親自從大牢裏接出來並親封的宰相,夏侯永叔。

  以勸諫最為出名,針砭時弊,直言不諱,每次說的東西隻要不犯大哥忌諱也隻能納言,誰讓他年紀在朝臣中最大。

  接下來就是看龍舟了,朝臣百官總算是各自回自己的席位上。

  飛馳的龍舟在水中猶如蛟龍,激蕩起水花陣陣。

  李璮坐不住,心早已經隨著自己的同窗好友飛了過去。

  他那幾個好朋友都快擠到前頭去,為那龍舟健兒搖旗呐喊。

  自己這裏雖然高,看得範圍也遠,可周圍全是皇親貴族,朝臣百官,氣氛沉悶。

  “母親,我想下去找朋友。”

  昔日的清河長公主如今已成新朝太後,因皇帝還未立後選妃,她統率後宮,雍容華貴,尊貴不凡。

  “不可以。”

  太後斜睨了他一眼過去:“儀式還沒有結束,你要提前走了,等下朝臣還不得說你不識禮儀。不說你,也會說你哥對你過分縱容。”

  李璮怏怏不樂,繃著一根弦的背脊總算是能鬆弛下來,眼覷著大哥,淡淡地挽了下袖口,緊蹦的後背也鬆了下來,想來也是被這些繁瑣的禮儀給整得煩了。

  李袞似是覺察到視線,轉過頭看他,李璮便將自己桌上的棗給遞上一顆過去。

  “有事?”

  “你也在偷懶。”李璮抓住了他把柄,遂笑說:“大哥,我想下去走走,端著太累。”

  李袞掃了他一眼,他脊梁骨就是再硬也怕那一班子文臣一直往他麵前勸言禮儀規矩,到底挨不過他請求,隨同意他離席。

  太後瞪著李袞:“你太慣著他了。”

  李袞道:“母親,弟弟坐不住了,求到我這個哥哥麵前,我總不能什麽拘著他,何況這裏的規矩確實繁瑣。”

  “十一歲了,皇室子弟哪個不是小大人的模樣,就他......”

  太後感歎:“我就隻有你們兄弟兩個,習武我已經不指望他能有你的一半,就隻能希望他能好好讀書明理,將來也能幫襯著你一些,可他還在玩。我感覺沒將他養好,有負你父親臨終前的囑托。”

  說起先逝的丈夫,已經被皇帝給追封世祖光武皇帝,太後看向皇帝正在吃棗子,腦子靈光一閃。

  棗,不就寓意著早生貴子。

  兒子這都多大年紀了,之前因朝政未穩,隻願一心一意將朝政安定下去再來思考後宮的事情,可這都一年過去了,三月初的選妃又被他以科舉事忙給推脫過去。

  如今都五月了,再過一陣子,中秋月圓,難道還要她暫領後宮職務,去見那些大官家眷不成?

  “要不,你給我生個孫子,我重新養一個,就不用老操心他了。”

  李袞指尖捏著那顆棗子,顏色鮮紅,色澤透亮的,咬了一口後若有所思道:“這棗子真好吃。”

  問身邊的宦官及閱:“這是哪裏的棗子?”

  及閱笑道:“說來也巧,這棗子來自於陛下的故鄉長安。”

  李袞哦了一聲,“以前沒怎麽沒見過。”

  及閱又道:“其實不止這一些呢,就那黃杏,荔枝,楊梅這些都是從長安來的,這一年來,長安是越發地繁榮昌盛。”

  他其實在長安待的時候不多,五歲就隨著父親上戰場,即便後來在長安城待過幾年,也早就沒了年少時對新鮮事物的驚喜期待,是以對長安的特產並不是很熟悉。

  比起長安,他更熟悉的是北邊。

  可如今海州四城被割據在外,山河還未一統,他心願未達,無意成家。

  然而長安的繁華,少不得有那位的功勞。

  之前雖是賦予她些許權利,但並不知曉,她竟還真有做生意的頭腦和天賦,原本她還以為是小姑娘家的打打鬧鬧。

  畢竟她曾經道士的身份擺在那裏。

  從長安離開後,她的事,都是左秉臣在和她接洽。

  直到去年隆冬,朝廷忽然收到她一筆上供,李袞才得知,自己眼底自以為是的小打小鬧,其實她已經奠定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難怪李璮會對她念念不忘,更甚至口中時常還會蹦出仙人、仙術等胡言亂語。

  或許是自己真的小覷了她。

  ······

  嘉陵縣,毗鄰蒙古邊境,一年多前的戰亂致使此處民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

  然這一年來的休養生息,曾經離開故土的百姓也回到家鄉,與邊境牧民以物易物,倒也算和平相處。

  年前弗陵南下做生意,將自己在長安城的生意逐步發展下來,在各大城市中都鋪設下自己的產業線。

  見識了溫柔的山川草木,也看多了小橋流水、淅淅雨聲,若非無意間聽說朝廷有意出兵蒙古,或許也不會成為她前往北地的動機。

  但更重要的還是她看重這裏的商業價值才會不遠千裏而來。

  然一路上卻碰著了不少流寇,盜賊猖狂。

  她帶了不少護衛,就連招財也給拉上了,怕放在觀裏,又一次糟蹋掉自己的藥田。

  可到底也小瞧了這北地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