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謎底
作者:葉之初兔      更新:2020-12-27 18:27      字數:2238
  程之語忽然發現了有些不太對勁的地方,因為她不是非常地靠近那顆牡丹花,所以她的餘光還可以看向遠處。

  程之語發現,在這個牡丹花的後麵的不遠處,居然還有一個紅光亮起,那就證明在這個牡丹的後麵至少還有一段路。

  “哎?那是?原來這不是盡頭啊,後麵還有路的。”

  程之語原地蹦了蹦,但她除了能看到紅光就啥也看不到了,“後麵那裏應該還有一顆牡丹花!初墨我們過去看看吧?”

  唐初墨看到了那個紅光,他轉頭再看看別處,仔細數了數發現出現的紅光一共有八處。

  他想,四個人四個點的話,時間不會不夠。

  難道是因為,四個人要跑八個地方才導致時間不足夠?

  唐初墨點了點頭,他正好也想過去看看,“好,我們過去看看。”

  當程之語拉著唐初墨逐漸靠近了那個九枝燭台,她伸出了手指數著,“一、二、三......九,九個燭台。

  但是上麵少了一根啊,會不會是白骨拿著的那個燭台呢?

  但不對啊,這個孔的直徑,明顯要比白骨拿燭台大啊。”

  程之語使勁地用自己的手指比對著那個孔,發現那個孔都有四寸大了。

  而在她旁邊的唐初墨的注意力沒有放在那個孔上,而是拿起了那個金屬長條,細細地看著,“這個,應該是點火器。”

  他又看了看其他的燭台,發現上麵的燭台均沒有燃燒過的痕跡。

  這個時候的唐初墨已經在思考,八個燭台都沒有燃燒的痕跡,會不會是因為不是這個燭台?

  但是前麵的那個燭台依舊是沒有燃燒過的痕跡。

  在這個過程裏,程之語的腦子裏始終圍繞著一個九字。

  從她開始讀山洞口那句詩開始,腦子裏就一直這樣。

  有一個模模糊糊的意識一直在幹擾著程之語,倒不是幹擾,隻是她的內心一直覺得山洞口的那句詩是有意義的。

  而她其實是知道那句詩句的整首詩到底是什麽樣子的,隻是她一下子根本沒辦法想起來。

  就好像以前年幼時背過的詩句,已經被自己的大腦丟到了深處的海綿體遺忘區了。

  但是九這個數字,一直有意無意地徘徊在她的腦海裏,好像想提醒她什麽東西。

  她看著那個九枝燭台出神,嘴裏不自覺地小聲地念叨著,“九......九......千支燈是九層,高九米。

  這個九枝燭台也是九個,我為什麽會覺得這麽熟悉呢?

  可我就是想不起來,跟九有關係嗎難道?”

  程之語慢慢地轉身,她一直盯著那個千支燈頂部的那隻巨大的蠟燭。

  那根巨大的蠟燭在她眼裏,而她眼睛在看著那個蠟燭,心裏卻不斷地在思考著。

  她腦子裏的九不斷地在盤旋著,“九......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這句詩為什麽要作為牌匾呢?

  是猜謎嗎?還是它本身就是一個謎底?嘶......九......千金?......嗯?”

  忽然之間,好像有一些記憶變成了字體,在她的腦子裏開始顯現。

  就好像原本她腦海中,隻有“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這句話。

  但忽然之間,所有的詩句突然就像抹掉了原本存在的馬賽克一樣,清晰地重現在她的腦袋裏。

  程之語一時之間就明白了那句詩的涵義,順便記起了接下來的詩句,“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最後這句詩突然蹦出來的時候,程之語的聲音變得很大聲,幾乎是吼出來的。

  她轉過身,看著唐初墨在笑,聲音特別興奮。

  就像是一個小孩子一樣,笑得特別開心,“初墨!我記起來了!”

  唐初墨看到程之語這一臉驚喜的笑,他也莫名地笑了出來,“記起了什麽?”

  程之語的手指著那個千支燈,手指在不停地上下搖擺,“那個!千支燈!”

  她激動地用自己的手在這裏上下左右,胡亂地指了一通,“這裏的所有!”

  唐初墨拿著點火器走到了程之語的麵前,“怎麽了小朋友?這麽興奮?你記起來什麽了?”

  程之語看著這周遭的一切,她忽然覺得自己起了一身雞皮疙瘩,耳朵也因為過度興奮開始有些耳鳴。

  她轉頭看向那個山洞口,再看向所有的古建築群,“初墨,你說的沒錯,這就是一個個人作品展!”

  程之語拉著唐初墨跑向了千支燈下,她大聲地喊著,“我解出來了!謎底就是這個千支燈!”

  當所有人聽到程之語的聲音回蕩在整個山洞時,他們紛紛向著千支燈跑來。

  “之語!你解出什麽了?”趙智淵氣喘籲籲地說著。

  “之語!”馮靖琦衝到了程之語的麵前,“解出來了?”

  程之語的手指向了山洞口,激動地說著,“錦裏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縟(rù)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哎?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不就是山洞口那句詩嗎?你都記起來了?”趙智淵一合掌,興奮地說著。

  程之語小雞啄米地點著頭,“這是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盧照鄰是初唐的一位詩人,這首詩描述的就是唐朝正月十五上元節的觀燈盛景!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就是形容正月十五的燈籠遍布街道,如星似月的唯美,近瞧似月,遠觀如星。

  而這個地方反反複複地出現九這個數字,就是在暗示著這一句詩,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而那句來映九枝前,就是出去的謎底!九枝九枝,除了代指九,更代指千。所以九枝燭台和千支燈是有關聯的。

  那四具白骨是將謎底正確解出來了,他們的設想就是正確的!

  這裏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是照著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所設,就如初墨說的,這是一個個人作品展。”

  唐初墨看到程之語解開謎底的時候,她眼裏閃爍的光芒,就像耀眼的星星那般閃耀。

  整個人都散發著自信的光芒,她的一顰一笑都像天上的星月一樣吸引人。

  這樣的程之語,他又怎能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