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光華(五)
作者:雲間行一重      更新:2021-03-27 23:52      字數:4337
  “不過無論如何,此事算是告一段落,雖不盡完備周全,但也算的上妥善安置了,往後如何,如今咱們也做不得主。不過我倒是再恭喜安王兄一句,得償所願了。”

  雍黎見黎賀麵色澄然,再一看又似乎是有些晃神,她也不多問,直接打馬繞過,“我還有事,便先走了。”

  “你做什麽去?”黎賀一驚,下意識地便開口問道,一開口卻又突然意識到自己有些多事了。

  雍黎扯住韁繩,探究似的看了他一眼,也沒遮掩,隻道,“我去雲山別院一趟,安王兄一道?”

  陳使團已經離開,但並未帶著“和婉公主”離開,對外而說的是,和婉公主突發疾病,雖無礙性命,但也算病勢洶洶,不宜移動,應當靜養。

  但陳國內部又另有其他情況,沈蒙沈慕急著回陳,陳帝也急著讓他們回去,一時有些為難,所以還特地請了定安的皇寺原本閉關的大師出來看了一遭,最後得了句“定安福地,可養貴體”的話來。

  所以最後,陳使團離開了,隻留下了暫時客居定安養病的“和婉公主”。

  但其實除了陳使團中人,上璋這邊卻少有人知道,其實是“和婉公主”這個名號留在了雲山別院,而就連之前冒充著這個身份的樂王之女也已經離開了。

  然而除此之外,卻幾乎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和婉公主沈妤卻已經暗中住在了雲山別院,隻是被諸多手段保護控製著,若無雍黎命令或者成安帝旨意,她這輩子大約都是不可能再踏出雲山別院一步了。

  至於既然已經跟陳使團挑明了這個假公主的身份,為什麽還要將這麽個或許到最後連個身份都不會有的人留下來,雍黎有雍黎的打算,或許成安帝也有成安帝的打算。

  黎賀大約也是不理解這麽個安排的用意的,聽雍黎提起雲山別院,他眉頭微蹙,遲疑問道,“那個和婉公主……,我是說那個陳國樂王之女,為何要秘密將她留下來?還有,你之前說過的,真正的沈妤……”

  雍黎看了黎賀一眼,心道大約成安帝是沒跟他講過,留下來地其實是真的沈妤,而離開的才是樂王女。

  其實若她聰明些,運道好一些,這或許對那個樂王之女來說,不見得是壞處,等她回了陳國,盡可以忘記來上璋這一遭所經曆得一切,忘記她作為“和婉公主”的這幾個月,然後她照舊可以撿回她從前的身份,照舊做回她的樂王府郡主。

  但這些都是最好的結局的假設,誰知道最終陳使團這一路而去,又會有多少旁人根本猜測的事情發生呢?

  而對於真正的沈妤,雍黎之前許諾過放她離開,但最終“和婉公主”這個身份還是留在了上璋,而她也將沈妤送進了雲山別院,若真說來,其實也算是雍黎毀了諾言在先。

  “雲山別院留下的是‘和婉公主’沒錯,但那個樂王之女卻已經隨陳使團離開了,不過……”雍黎道,“她能不能回到陳國,卻也難說,畢竟陳帝雖昏聵了些,卻絕對不是個心慈手軟的……”

  她最後一句感歎黎賀沒放在心上,畢竟那個樂王女是死是活確實與他無關,隻是他敏銳地捕捉道雍黎前頭的兩句話,問道,“你是說,雲山別院隻是留下了個‘和婉公主’的這個名號,其實並沒有這麽個人,甚至連之前冒充‘和婉公主’身份的樂王之女也沒留下?”

  雍黎沒有否認,隻是她卻沒打算向黎賀透露真正的沈妤如今在何處。

  她那日與沈妤所言半真半假,但確實是想過在自己控製下給沈妤她想要的自由,這卻是真實的。

  但如今情勢有變,雍黎也變了原先的計劃,所以如今對沈妤,她覺得能利用自然是要利用的,但這“利用”,有時或許也當帶幾分被利用者的立場來看,或許才能利用得更徹底。

  所以,真正得沈妤,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你說得沒錯……”雍黎道,“至於那個真正的沈妤,她是死是活,活在哪裏,與咱們有什麽關係呢?”

  雍黎微微淺淺地笑,笑得意味深長,“於陳皇室而言,‘和婉公主’已經死了,所以誰都不可能是是沈妤;而於天下人而言,“和婉公主”雖然活著,但到底是誰,又有幾個人能說得準,最終答案肯定與否,也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比如……”

  雍黎轉身,莞爾一笑,唇間吐出的兩個字,讓黎賀有些莫名其妙地沒有緣由的心驚。

  她道,“比如,我們。”

  黎賀知道,她說的“我們”並不是指她和自己,隻是這根本不需要思考的結論,卻讓他覺得有些懊惱。

  即便細微之處,也能見得,許多方麵思考,謀略,手段,抉擇……

  比之她,自己尚有那麽遠的距離。

  “既然雲山別院裏隻是留下了個‘和婉公主’的名頭,也並沒有個什麽人在,你這會兒過去那兒是要做什麽?”黎賀問道。

  “也沒什麽。”雍黎回答得很坦然,“既然還是留了個名頭在的,為了周全無失,還是得提前做好安排。不過這隻是其一,其二,雲山別院本來就有之前留下得使女小廝,陳使團那麽些人在雲山別院住了那麽久,咱們這邊的人與他們自然是有不少接觸的,或許什麽時候無意間能知道些什麽,我去排查一番或許多多少少也排查出些有用的消息。”

  黎賀實在不知道,雍黎為何對陳使團那麽些人要這樣留意,但他也明白,有些時候有些事,或許確實是在細節之中透露出的。

  雍黎看到他的眼神,知道他是有些多想了,便道,“有時候,仔細些沒什麽不好,能發現的事情多著呢。若沒有其他事情,我便先走了,天色將晚,往雲山別院走一遭之後,我還得趕在宮門落鑰之前進宮。”

  “你去雲山別院我便不陪你去了,不過恰好我回府,倒也略順路,可同行一段。”黎賀利落地扯著韁繩調轉了方向,“與你交談,許多不解的地方,我都感覺瞬間明了了,恰好還有些問題問問你。”

  雍黎無所謂,也沒攔著,打馬慢慢往前走,任由他跟隨著一起往雲山別院去了。

  待行到略開闊的主路上,往來行人商販很少,黎賀打馬快行了兩步,與雍黎並排而行。

  “你有什麽想問的,可說了。”雍黎道。

  “我隻是覺得,這次陳使團走得過於匆忙了。”見雍黎有些不解地看過來,他又解釋道,“按理來說,退婚這事不可能解決得這般風平浪靜,我原本去見他二人之前便已經做好了會掀起一陣巨浪的準備,但是到最後,我還是覺得,這事情解決得太過順利了些。”

  “你是覺得他們似乎著急離開,所以在上璋這邊的事情,他們不計較後果,隻是想著能解決盡快解決,隻為了能盡早抽身回國?”雍黎側首看他,試探問道。

  “是,你沒有這樣的感覺麽?”黎賀反問。

  “所以,你查到什麽消息?”

  馬蹄敲擊在青石板的路麵上發出清脆而有節奏地“噠噠噠”地聲響,雍黎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一個問題又問回了他。

  黎賀雖不及雍黎過早地接觸政治,在這些方麵地敏感度遠不及雍黎,更不及雍黎早早地發展自己的勢力和消息網絡,但畢竟出身皇家,畢竟身處在這個位置,與這些事情總會有一些自幼而來耳濡目染地敏銳,加之他這兩年來的進步,也足夠他去思考和懷疑的了。

  所以黎賀其實確實是得到一些消息的,據他所知的那些拚湊出來的消息,沈慕和沈蒙之所以這般著急離開,很大原因是陳國京城原本隻是湧動的暗潮已經漸漸有掀起滔天之巨浪的趨勢了。

  隻是在某些人極力的控製和壓製下,一切似乎還掩蓋在看似平靜的外表之下,黎賀並不十分確定他的猜測,所以他能想到的最快速準確的方法便是從雍黎這裏得到證實。

  對於黎賀,雍黎的有些態度其實是連她自己都有些說不清的。

  按說皇帝陛下有些未曾宣之於口的或者可以說是略帶試探的態度,從一開始便是讓雍黎抗拒而刻意遠離的。但若以上璋之大局來看,她若想徹底避開徹底抽身,必然要推一個人出去,而這麽一個人,似乎隻有黎賀是最好的人選。

  所以有些她覺得能點撥黎賀一二的地方,她也願意去提點襄助。

  但這一切,僅在於他黎賀能活到忘卻自己忘卻自己的身份忘卻自己的血脈母族,活到真正的一心無私隻為上璋的高度……

  這確實,很難。

  至少目前看來,也幾乎沒有可能。

  但皇帝陛下必然是不可能任由鄭氏繼續發展勢力的,鄭氏的湮沒之路已漸漸來臨,或許不多幾年吧……

  “陳國國內似乎有內亂。”黎賀道。

  “你說得不錯。”雍黎道,“無非就是他陳國諸子爭位的破爛事兒。”

  “不然你以為陳使團在京這麽幾天發生了這麽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是誰搞出來的?還不是陳帝那些個想把兩個作為強勁對手的兄弟留在上璋多些時間,或者幹脆永遠別回去了。”

  “果然……”

  雍黎的幾句話算是給了黎賀解釋,也恰證實了他的想法,黎賀略沉思了片刻,突然笑起來,他道,“對沈蒙沈慕出手的是誰,我也有自己想過,但是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沈蒙和沈慕若再沒反應過來盡快離開,蠢到那個地步,那他們估計不用太久也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還有一點……”雍黎道,“他們想要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上璋,不光是他們自己想要離開。”

  “誰?!”黎賀一時沒反應過來,順口便問道,但一問出口便立刻又想到之前他自己的推測,試探性地問道,“你是說……陳帝?”

  雍黎點頭,表示讚同。

  黎賀見她反應,卻突然高興地笑起來,“所以也確實合該我撿了個好時機了,正借著這個當口,才能讓我那事這般順利地做了個結尾。”

  他高興了,又朝雍黎道謝,“今天實在是多謝你解惑,許多事情,我看到的還是遠遠不及你的,往後還望你多賜教。”

  賜教?!

  雍黎暗暗冷笑,不置可否,也沒有回答他,她伸手撚了撚衣領,微微壓了壓,黎賀不知道的是,雍黎懷中收著的是來自她祖父秘密送來的一份一封信。

  這封信,雍明之一改往日與雍黎來信時報平安或消息傳遞時一張紙甚至有時候幾句話就能結束的簡單,愣是洋洋灑灑地寫了厚厚的十來張張紙。

  這十來張紙還是因為雍明之一貫簡練的文筆作風才能如此周全完備的敘述,若是尋常人,怕不是得寫本書出來。

  這封信雍黎是今晨收到的,收到的時候便匆匆看了一遍,隻是因為要出城送陳使團,故而未得更多時間深究。但僅僅也就是匆匆一遍瀏覽,雍黎也知道心中她祖父對陳國如今局勢更詳盡的分析和見解。

  這很大程度上算是雍黎入陳之前知已知彼的最大保障了,便於她對陳國各方勢力諸多人物的劃分,也便於她避開隱藏的黑手,尋找最合適的合作或利用對象。

  其中對陳政治局勢以及各方膠著勢力了解得深刻通透之處,怕是連陳國幾位站在權力頂端的都不一定看得分明,大約也隻有雍明之這般置身陳國政局之外,又有足夠高度足夠眼界足夠經曆的大家才能看得清明。

  而雍黎卻記得這封信中,他祖父一筆帶過的某句話。

  也正是因為雍明之的那句話,雍黎知道方才黎賀所說的他揀著了個好時機去處理這件事,其實並不是真正因為她“揀著了個好時機”。

  沈蒙和沈慕為什麽這麽快離開,或者說,陳帝為何這麽著急地想要沈蒙和沈慕回國,其中不無雍明之的手筆。

  雍黎覺得若無他祖父的手筆,怎會就這麽恰好地,在這個當口,沈蒙和沈蒙不得不盡快回陳?

  隻是他借力的手筆,當真如他信中一筆帶過的輕描淡寫,以最輕鬆有效的一點,去推動最大的局麵,雍黎覺得,自己便是再曆練幾十年,也做不到如此舉重若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