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語
作者:雲間行一重      更新:2020-12-27 18:14      字數:2224
  “不用著急,這個折子我先看看,明日朝會上你再詳說。”成安帝將那折子往書案上一按。

  雍黎想想覺得也行,更何況有些事想必黎賀和安鶴翼已有奏表上達,估摸著也不需她再多加贅述。

  “我今天進宮時在宮門前被陳通攔下來,我給他透露了點消息,韓附北的事鄭氏一派並無切實拿得出手證明衛英就是那位自盡身亡的陳國將領的證據,他們想做的無非就是給我和父王添點堵,若陳通不再插手,想來沒多少時日那聲音便能消退下去。隻是祖父與衛英如今人在陳國,我還是有些擔心。”

  雍黎臨走時想到這事兒,還是開口跟成安帝說了。

  “無懷先生遊曆時素來都是遮掩了身份的,陳國上層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更何況你既然留下韓附北,就早該做好他終有一日會被揭穿身份的準備。”成安帝覺得她在這件事情上考慮地還是不夠周全,“你若想將他留在將來與陳國的戰場上,安排在哪裏都好,何必讓他跟在老王爺身邊?”

  雍黎默了默,道,“將來與陳國必有一戰,與陳國一戰可能他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卻不是非他不可。我救他,不過是因為母親罷了。”

  成安帝搖搖頭,歎息,“你呀,遇到跟你母親相關的人或事便會生些執拗。”

  “我讓祖父帶他去陳國,一來是保他性命,二來是讓他親眼以旁觀者的身份看看陳國的政治黑暗,斷他最後一點念想;三來,也是存了試探之意。”雍黎神色有些冷,“若他在經曆這些之後仍然對陳國有哪怕一丁點留戀,我便不會用他,也不會再保他,他是生是死也和我沒什麽關係了。”

  “很好。”成安帝撫掌,滿意笑讚,“我原本就怕你走不出,你既有這般周全的考慮,我自然不必再擔憂,左相一派那邊有我壓製,翻不了天去。”

  成安帝很滿意她能做到如此,當初雍黎說要留下韓附北時,他本是不同意的,作為上璋之主,他也沒有立場去留下一個敵國將領,盡管這個敵國將領已被他自己的祖國放棄。但是他卻同意了雍黎的要求,雖是本著對她的信任和放手,但他絕不可能沒有沒有一絲一毫動作。

  若韓附北真能一心歸於上璋,即便雍黎不出手,他也自有辦法堵朝野上下的嘴,甚至讓他頂著衛英的身份名正言順地站在上璋的朝堂之上。

  “那便多謝您體恤了。”雍黎有些漫不經心,“我去過晏城了。”

  “如何?”

  “晏城的螺貝很好吃,鱖魚也很肥美。”雍黎隨口答。

  成安帝被她這心不在焉地回答搞得有些哭笑不得,“合著你是盡顧著去吃了,我是問你可見著那個華陽軍參事了。”

  “見著了,他沒有問題。”雍黎撇撇嘴,“但是晏城有昌王安排的人……,而且我發現,可能很早之前就有長楚之人將目光放到上璋來了。”

  “果然。”

  “您知道?”雍黎挑眉。

  “上璋偌大疆土,誰能保證完全沒有他方勢力的潛入?就像陳國與長楚,不也早被未晏秘密滲透?”成安帝倒是淡定而無所謂的態度。

  雍黎可不信他這一筆帶過的輕描淡寫,當初他將晏城封做自己的湯沐邑,也絕不可能僅僅因為晏城風光秀致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你既然提到,想必自有發現,安鶴翼在南方,我會令他多注意一些。”成安帝又道,“還有,前兩天聽下麵人回報,說是黎賢想要見你,你若有空可去看看,若不想去便當不知道,全憑你心意。”

  黎賢想要見自己?

  雍黎覺得自己和黎賢之間,除了津平玉戟門之外並無其他交集,而且自己接手玉戟門還是得了皇帝陛下的首肯的。

  而黎賢連玉戟門這張牌都沒有用得上,便已經徹底失敗,被幽禁於清平宮,此生恐怕再難翻身。他此刻要見自己,又是有何打算?

  “我知道了。”雍黎抬抬手告退,“多謝陛下。”

  她離開元和宮後並未往清平宮去見黎賢,而是往太後跟前坐了坐,許諾過兩日再進宮來陪她,然後便出宮回府。

  ——————

  而此刻鄭皇後所居的甘泉宮內,燈火昏黃,有隱隱低泣之聲隔著重重簾幕傳來。

  “今日宴中,那些女人一個個都等著看我的笑話,他們都忘了往日是如何匍匐在我腳下的了……還有你舅舅,他為了鄭家,出賣你大哥……他們之前一個個忠心耿耿模樣,一旦有了事便再不顧一點往日血脈情份!”

  “貞兒,你說我該怎麽辦?你大哥被幽禁清平宮,清平宮……那樣清苦的地方,賢兒沒人照顧可怎麽過呢?”

  “貞兒你想辦法救救你大哥,你二哥性子冷淡又不與我親近,母親身邊隻有你了,你想想辦法救救你大哥……”

  ……

  鄭皇後依舊一身大紅錦繡正裝,她坐在榻邊抱著黎貞哭的梨花帶雨,今日宴中她如何地端莊自持,此刻就如何地怨憤自憐。

  她這一生,不得帝王之愛,在這深宮輾轉折磨了數十年,唯一企盼著的便是等著自己的兒子坐上那至尊之位,然後自己母以子貴,成為上璋一國之太後。

  到那時,她不用再仰任何人鼻息過活,也再不會有人壓在她的頭上,她要把曾經所有讓自己不痛快的人折磨而死。

  “母後……”黎貞攬著鄭皇後低聲勸慰,“大哥隻是時運不濟,被小人陷害背叛,才會落得如此境地。大哥之事,天下皆知,父皇便是有心回護也無法光明正大地動作,父皇並未遷怒母親,母親仍是上璋最名正言順的皇後。”

  “二哥素來謙遜低調,但才能名望也是滿朝皆知,母後與其顧影自憐為大哥之事神傷怨惱,還不如打起精神來為二哥謀劃鋪路……二哥性情冷淡,不比大哥溫和親昵,但終歸是母後的兒子,是母後您可以完完全全依靠的人。”

  “最後那個位子,不管是大哥還是二哥,於母後您來說有何差別呢?隻要二哥上位,大哥有怎會一輩子被囚禁在清平宮?”

  “您素來心性強大,最是端華高貴,若一時感懷便也罷了,可不要一直如此一蹶不振。您身邊還有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