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牧守會稽郡
作者:仙途.cs      更新:2020-12-27 09:31      字數:4548
  而然許延壽卻直接開口道:“禦史大夫抬愛,水衡都尉、搜粟都尉均為兩千石京中官員,臣恐無能為力。”

  留在京中不是不行,但過不多久,但恐怕幾個輔政的大臣為了爭權奪利,鬥爭自然異常激烈,許延壽當然可以憑借自己的曆史知識渾水摸魚,但此時曆史已經多少發生了一些改變,誰知道會不會出現變數,因此許延壽直接拒絕了。

  此時霍光道:“既然瑞侯願意牧守一方,不如就隨了瑞侯之願,諸位以為如何?”

  “臣等附議。”眾人聽霍光如此之言,相互看了一眼,紛紛喊道。

  牧守一方之事算是穩了,但這事兒本身卻不算交易。

  要知道各郡之間差距也是極大的,邊郡隨時麵臨各種各樣的戰亂入侵,失手便是掉腦袋的,而內地郡國則不然。

  當然,越是這樣的邊郡也越容易出成績。

  但是功績對許延壽來說有用嗎?

  一點用沒有!

  許延壽現在馬上即將成為兩千石大員了,而他不過才十三歲。

  目前已經夠驚世駭俗的了,許延壽也沒想這弱冠之間當丞相,再往上根本沒必要。

  因此,許延壽便想著擔任個內地富饒的郡擔任郡守便好了。

  他的目標主要是兗州、徐州及揚州三個州中任意一個郡便好了。

  霍光直接問道:“先帝太初元年,全境一百零九郡國,郡九十一,國十八。截止目前尚未有增減。

  拿輿圖來,給瑞侯看一下,瑞侯可有中意之郡國?”

  霍光說著,卻瞥眼看了一下鄂邑蓋長公主及左將軍上官桀。

  郡國雖多,但其背後勢力卻甚少,作為兩千石的高官,其太守或者相國的位置若是想要坐穩,在京中每個後台怎麽可能?

  因此,這些郡國也是有勢力範圍的。

  許延壽自然老早就打聽好了那些郡屬於誰的勢力範圍。

  這一次許延壽若是想要選擇自然不會選擇其他勢力範圍的,定然是左將軍上官桀和鄂邑蓋長公主勢力範圍的。

  這邊是雖然未言語,但眾人皆有默契的政治交易。

  許延壽老早便已經選擇好了想要去的郡,那就是後世的江蘇、浙江一代的會稽郡。

  此郡春秋之時乃是吳國、越國故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時期設立了郡,漢朝初先後是楚王韓信,荊王劉賈、吳王劉濞的封地,但是七國之亂劉濞造反,國除,置郡,又叫吳郡。

  其郡的駐地乃為吳縣,就是後世的江蘇省蘇州市。

  其所處位置靠近閩越國,西漢時期,閩越多次造反,現在早已經給平了。

  許延壽選擇此地自然有其原因:首先,其本身是有曆史根基的。春秋時期便是中原腹地的邊緣。其次,現在會稽郡雖然經過戰亂,但已經基本平定了;再次,遠離中樞,即便是到時候左將軍上官桀、禦史大夫桑弘羊夥同鄂邑蓋長公主造反,恐怕也牽涉不到許延壽;最後,此時此地乃是後世的江淮平原之所在,晉後,衣冠南渡,此地得到徹底開發後,一直便是我華夏的糧倉之一,經濟更是繁華異常。

  選定之後,許延壽指了指輿圖道:“大將軍,臣願前往會稽郡。”

  左將軍上官桀一聽,麵色有點難看,會稽郡在此時已經恢複了元氣。

  上官桀也是剛剛到手沒多久,現在就被許延壽給相中了,上官桀簡直難受的不能再難受了。

  霍光一聽,瞥了一眼麵色難看的上官桀,開口道:“諸位以為如何?”

  此時誰都沒說話,眾人皆知會稽郡現任太守乃是上官桀剛剛推上去不久的,別人發言權不大,主要看上官桀的意思了。

  上官桀心裏萬分不願,但還得捏著鼻子開口說道:“附議。”

  上官桀已經開口了,眾人自然便沒有意見了,紛紛附和道:“臣等附議。”

  聽到這句話,許延壽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此前,朝議時間有點長,漢昭帝早已經離開,他走隻是,許延壽此時尚且沒有議論呢。

  霍光聽此,開口道:“那我便將此事奏報陛下,請陛下批閱了。”

  接著霍光道:“諸位可還有事要議?”

  眾人紛紛看了看,沒有人再說。

  “那就散了吧。”霍光手一揮對眾人說道。

  眾人便紛紛散去。

  許延壽自然也準備散去,他一邊走著,一邊思考著這次前去該帶誰一起去。

  劉誌許延壽一定得帶走了,許延壽已經準備將他培養成大科學家了。

  刁德,這段時間許延壽也使喚順手了,許延壽想要帶走。

  賈政道,其對危險的敏感簡直就是個人形警報器,許延壽自然也有帶走的想法。

  孟自強此人,許延壽思索了一番,恐怕就算是許延壽有意讓他隨自己一起走,他同意的可能性也不大。但終究在自己手底下待了那麽久,為自己做了不少事,該回報的自然也得回報,趁著這個機會,許延壽準備問問他的想法是想去外地人任一縣令還是想要留在京中任個實職。

  “延壽!延壽!”正思索著,許延壽卻突然聽到有人叫自己。

  許延壽回頭一看,發現是大將軍府長史楊敞,也是自己未來嶽父喊自己呢。

  許延壽趕緊拜道:“嶽丈,喊小婿可有何事?”

  楊敞一聽,黑著臉道:“黛君尚未進你許家門,你這一聲嶽丈,我可當不起!”

  許延壽一聽,一愣,看著楊敞這樣子,不太明白楊敞這是咋回事。

  還是楊敞先憋不住了:“延壽!你即將出京前往千裏之外的會稽郡任太守,此一去上尚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你就令我家黛君幹等著?

  你年輕有為,不足十五便為太守了,過上幾年,也不愁娶妻。

  可若我家黛君過了十五,可就不好嫁了!”

  許延壽一聽,原來是為這事兒啊!

  他此前沒想過那麽早結婚,後世男子不得早於二是二周歲,女子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結婚。

  許延壽一直沒想過這件事。

  但此時若是女子十五歲再不結婚,那麽賦稅便要增加了。

  因此,一般女子,十二三歲便已經結婚了。

  許延壽看自己老丈人緊張的樣子,便開口說道:“嶽丈,小婿回家與父親商議,上任之間完婚如何?”

  楊敞的臉這才陰轉晴,頷首道:“這才像話。”

  接著楊敞道:“會稽郡山高地遠,你前去任職,定要小心。”

  “多謝嶽丈關心。小婿自當牢記嶽丈教誨。”

  “嗯!一起走吧!”

  兩人沒在多聊,一起回了家。

  到家後,許延壽沒有去自己的侯府,而是前往了自己大兄家中,這事兒他準備和自己父親說一聲。

  莊稼人,種地種習慣了,不種點什麽東西他不習慣。

  此時過了年,正是到了蔬菜種植的時節了。

  許父在小院之中開辟了一小塊菜地,精耕細作,準備種點蔬果,此時正在平整土地呢。

  許延壽見此,脫了衣服走過去接過自己父親手中的農具,幫助自己父親平整起來。

  許父一看,便知道許延壽有事,因此說道:“延壽吾兒,可有何事告知為父?”

  許延壽剛想說,這時候自己嫂嫂抱著閨女過來了,看到許延壽,不禁一陣驚喜道:“叔叔何時到的。”

  許平君看到許延壽前來,張開兩個小胖手就想讓許延壽抱。

  許延壽從自己嫂嫂懷裏將許平君給接過來,在京中的自己家人算是齊了,許延壽這才開口說道:“見過嫂嫂。我也是剛到。”

  接著許延壽繼續說道:“父親,嫂嫂。我有事和你們說。”

  許父和自己大兒媳婦對視了一眼,一種不祥的預感在他們心頭出現。

  許父還是問道:“何事?”

  許延壽笑著說道:“好事。父親,我升官了。成為兩千石大員了。”

  “這是好事啊!得慶祝慶祝!”許夫人喜上眉梢道。

  接著許延壽道:“過些時日,任命下來,我便要前去會稽郡任太守了!”

  “會稽郡?”許父皺眉,“可是昌邑向南的那會稽郡?”

  許延壽頷首:“沒錯。”

  許夫人一聽,也皺起眉頭,他以為在京中就近提拔成為兩千石的大員了呢。

  許父歎息一聲道:“你大兄二兄遠在西域。你也即將前往大漢東方了。”

  語氣之中帶著不舍。

  許延壽跪地對許父磕頭道:“父親,兒任太守這段時間無法再父親麵前盡孝了。還望父親大人這段時間保重身體。

  臣定當抽出時間前來看望父親大人。”

  許父道:“好男兒誌在四方,不必惦念我。我身體英朗著呢。”

  許夫人也不知說什麽,便沒有多說。

  三個人沉默了片刻,還是許父先打破了此事的安寧,他突然開口道:“延壽,你今年也十三了,現在你又要前往會稽郡任太守。打算何時將她娶進門?”

  也巧了,自己嶽父剛剛說了這個事兒。自己父親又提。

  這年代也催婚……就是有點急,一個才十三,一個剛十歲,還是個小屁孩,就催婚了。

  難得遇到有情人,結婚就接吧。

  許延壽道:“父親,此前嶽丈曾說過此事。不如在我任職之前將其娶進門可好?”

  許父滿意的點點頭:“這才算個男兒所為!”

  許夫人也趕緊說道:“我這就去請人算算近些日子,那些是好日子。我趕緊張羅張羅。”

  一邊說著許夫人一邊出了門。

  正聊著,門外有詔令許延壽進宮。

  許延壽知道,恐怕是漢昭帝知道自己前往會稽郡任職的事情了。

  和自己父親說了兩句,許延壽便跟著傳詔的人入了宮。

  果然如此!

  看到許延壽進來,漢昭帝立刻起身。

  許延壽則是向漢昭帝行了一禮,漢昭帝走下台階將許延壽扶起來道:“瑞侯快快請起。”

  許延壽趕緊起身。

  漢昭帝道:“事情大將軍已經給朕說了。”

  許延壽沉默沒有說話。

  漢昭帝走到輿圖旁邊,看著輿圖,他將手摸向了會稽郡的位置。

  過了片刻才轉身,漢昭帝帶著一絲不解的疑問向許延壽問道:“瑞侯,你就那麽希望離朕遠一些麽?”

  許延壽這時候才說道:“陛下可曾記得臣第一次向陛下提及外放之事時候說的話?”

  漢昭帝點著頭道:“記著,一直都記著。平民黔首幾無進身之階,眾郎官盡皆高官、富商子弟。”

  許延壽點點頭道:“臣曾言,臣願調查此事,平我大漢大患。”

  此事漢昭帝已經知道許延壽去意已決了。

  漢昭帝歎息一聲,還是十分不舍。

  許延壽乃是漢昭帝自小一起長大的親信,幾個輔政大臣,名為輔佐,實際決策漢昭帝做的極少,整個朝堂,漢昭帝直屬之人甚少,許延壽乃是漢昭帝最信任的一個。

  過了片刻,漢昭帝道:“延壽此去會稽,日後朕還可信任誰?”

  語氣之中帶著深深的怨念。

  顯然,對自己雖然是皇帝,但是做任何決定都得通過三個輔政大臣來進行,他十分的不滿。

  許延壽趕緊道:“陛下,且不可如此說!大將軍等皆先帝給陛下留下的托孤重臣。盡皆忠誠之輩,陛下如此說臣,令大將軍等置於何地?”

  漢昭帝也知道自己失言了,當即改口道:“朕的意思是,瑞侯乃是朕自小玩伴,若瑞侯去了會稽郡,朕還能親近誰。”

  雖然意思比較勉強,但終究糊弄過去。

  說完,漢昭帝便令眾人離開,道:“朕和瑞侯敘敘舊情。你等先散去吧。”

  “諾!”

  眾人離開。

  漢昭帝這才小聲開口向許延壽問道:“瑞侯。你此去會稽,朕在京中如何自處。”

  許延壽拜道:“陛下,先帝為何令大將軍、車騎將軍等輔佐陛下?”

  漢昭帝遲疑道:“皆因他們可受父皇信任。”

  許延壽點著頭道:“先帝雄才大略,識人善任,既然令大將軍等輔政,定然是信得過大將軍等人。

  陛下不必擔心。”

  漢昭帝點點頭。

  想到之後的事情,許延壽接著多說了一句道:“先帝既然令原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將軍。定然在先帝看來,眾人最值得信任的便是大將軍。

  若未來輔政大臣之中產生分歧,陛下或可思考一下先帝安排的深意。”

  這話許延壽即便不說,憑借漢昭帝的聰慧也能想到。

  但是怎麽也是自己發小,盡管曆史書上漢昭帝並未做什麽錯的選擇,但是許延壽還是不放心,冒著風險囑咐了一句。

  顯然,漢昭帝聽進去了,他開口重重的對許延壽點點頭道:“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