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發
作者:仙途.cs      更新:2020-12-27 09:31      字數:2189
  上官桀見眾人均無異議,開口道:“諸位,本將下令。由護軍都尉趙充國領七千步卒為偏師,攜帶武剛車、弓弩等前往朔方城支援。軍中禦史許延壽輔之。

  另兩萬騎待命,本將親自指揮,隨時準備出發!

  此番前去,一舉打垮匈奴主力,不得拖延違背,違令者斬!”

  眾人聽此紛紛起身,拱手向上官桀拜道:“諾!”

  “趙護軍、軍禦史,留下,其他人各司其職,散了吧。”

  眾人紛紛應了一聲,各自離去。

  道眾人離去,整個大帳之中隻剩下護軍都尉趙充國和許延壽兩人麵對上官桀了。

  上官桀這時候走出了他自己的座位,走到了趙充國和許延壽的身邊,先是輕輕拍了一下趙充國的肩膀道:“趙護軍曾隨貳師將軍出征匈奴,曾被匈奴重重包圍,據先帝陛下曾說,若非趙護軍帶領一百多死士突圍,功陷軍陣之中,貳師將軍帶領士卒緊隨其後,方才得以突圍。

  今日貳師將軍投降匈奴,卻被匈奴單於人祭身死,此時此刻,我大漢亟待趙護軍再次衝鋒陷陣的時候到了,還請趙護軍拚死擊之。”

  趙充國聽此,全身用力,向上官桀一拜,高聲喊道:“請左將軍放心,我定當拚死以報先帝拔擢之恩!”

  上官桀滿意的點點頭,接著走到許延壽身邊,他一手輕輕對著許延壽的肩膀拍了拍道:“此前,你我在宮中隨侍先帝,先帝曾令我為現陛下及你教授駕車之道,你也曾喊過大將軍、車騎將軍及我一聲師傅。

  今日隨趙護軍領兵,切莫墜了我等名聲!”

  到了這一步,許延壽還有啥好說的?

  當即許延壽拱手向上官桀行禮道:“必不負大將軍、車騎將軍及左將軍所教。”

  上官桀這才點點頭又看向了趙充國道:“趙護軍,你欽點軍禦史隨你前行,千萬照顧好他!”

  趙充國咧嘴一笑道:“左將軍放心,除非我死,否則絕不讓軍禦史受半點傷害!”

  上官桀後退一步,看了看趙充國和許延壽道:“待打破匈奴,我為你二人請功!”

  說完,上官桀對趙充國和許延壽二人一拜。

  趙充國和許延壽見此,趕緊向上官桀一拜回禮。

  離開大帳,趙充國慷慨激昂的許延壽拱手拜道:“軍禦史,今日得此良機,封侯拜將指日可待。”

  許延壽幽幽說道:“趙護軍,我曾救駕有功,被先帝遺詔封侯了。”

  聽此,趙充國滿是熱血的臉上陷入了尷尬,一時之間啞然了。

  許延壽趕緊繼續說道:“不過趙護軍,我還是定當勠力奮戰,以報陛下封侯之恩。”

  趙充國尷尬的笑了笑說道:“是啊,是啊。軍禦史,你前去準備準備。我等今日便要點兵出發。”

  許延壽頷首應聲道:“趙護軍告辭。”

  回到呼遒城自己的住處,許延壽令韓滅胡收拾自己的東西,並通知自己那一百個直屬部曲收拾收拾準備出城。

  很快,眾人盡皆收拾完畢。

  許延壽領著眾人來到北城門,此時趙護軍正在清點此番隨自己出征的步卒。

  許延壽走到趙充國身前,向趙充國打了個招呼道:“趙將軍,我來了。”

  趙充國聽此,對許延壽道:“隨我上來。”

  聽此,許延壽跟著趙充國到了那臨時壘土築起來的高台之上。

  趙充國在前,許延壽在後,趙充國看著隊列排列完畢的眾人,高聲喊道:“朔方有我等兄弟袍澤待我等解圍!匈奴豺狼之輩,此番前往,當立不世功勳。出發!”

  說完,許延壽和趙充國領著眾步卒浩浩蕩蕩出城門,向著那朔方的方向前進。

  此時遊弋在呼遒城旁的匈奴斥候看大軍自城門而出,紛紛散去,前往各自營地通報情況。

  此時匈奴狐鹿姑單於已經登基近十年,在他登基之前,匈奴之勢搖搖欲墜。

  但貳師將軍數萬兵卒覆滅之後,一改此前匈奴頹勢,此時單於威望正隆。

  此時的匈奴乃是奴隸製,其治下共二十四個“萬騎”,單於直轄五個,左賢王四個,右賢王三個、左右穀蠡王分別兩個,左右大將兩個,另外還有左右大當戶、左右大都尉分別領一個。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什麽日逐王、左右溫禺鞮王、左右漸將、左右骨都侯等等其他亂七八糟的勢力。

  但均以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為尊,均是其治下。

  此次前來,自然不可能二十四萬騎全在,但匈奴大軍至少也有數萬。

  此時狐鹿姑單於身體染病,此前入侵,左賢王為帥。

  此時匈奴主將帳下,匈奴貴族盡皆在帳中,斥候已經將呼遒城士卒出兵的情況告知了此事的匈奴決策層。

  左賢王坐坐北朝南在主位子上,左右兩側分別為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及左右大將。

  待斥候匯報完出征的詳情,左賢王對眾人道:“諸位,今日秦人已經出城。我等在何地圍獵。”

  此時在匈奴,仍然稱呼漢朝人為秦人,這個稱呼一直延續到晉朝時候。

  左賢王謹慎的說道:“我匈奴大軍五萬有餘,根據斥候情報,援軍不足一萬。勢均力敵,或可戰而勝之。”

  沒錯,在匈奴眼中,大漢一萬人馬和匈奴五萬人馬乃是勢均力敵的。

  當年李陵未投降之前,在浚稽山遭遇到單於主力,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李陵軍駐紮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會戰匈奴單於主力,匈奴見漢軍人少,徑直撲向漢軍營壘。

  連站幾十回合,匈奴死去數千人,匈奴死去數千人。

  要知道,當時李陵率領的部隊僅有五千人,若非被人背叛投降,導致彈盡糧絕、五十多萬支箭全部用完,後路被切斷,也不至於落敗被俘。

  不僅僅李陵,更早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利等眾人盡皆多次與匈奴會戰,以少擊多,勝利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自然,這一切得歸功於大漢先進的裝備。

  無論是武剛車還是強弩,無論是熟鐵大刀還是長戟,和匈奴的骨製弓箭等武器相比,可以稱得上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