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諸務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12-30 21:25      字數:2166
  回營的路上,徐榮一言不發,隻是時而看向身前的陛下,總忍不住想要多言兩句。

  自己能夠理解陛下對少府到底看重,畢竟少府卿就是皇室的大管家,皇室宗族的錢袋子全靠子少府來裝。

  但如今,少府的權利已經在無限膨脹!

  國土台屬少府,一口氣將中樞府下戶曹的權利奪走了泰半以上。而且隨著新田製法度的不斷改進,少府還有了專於百姓耕田的刑訴權。

  以前還掌管山川漁澤,宮室林苑,鹽鐵錢牧,雖然因田製更改,導致少府損失了重要的經濟、軍需來源賦,但掌握著鑄錢署的少府,壓根就不缺錢。僅僅是少了軍需來源,削弱了對軍方的製衡能力。

  可伴隨著陛下一句話,將民兵組建、歸屬劃到少府卿下,其對軍方的製衡不減反增,而且還是一口氣增到了頂。

  因為陛下後麵還說了,日後藍田大營的新兵征募,皆需自民兵中選拔。

  這相當於總參寺手中握著的征訓兵員的權利,被少府截胡了。

  當新兵都是從民兵選拔出來的時候,少府對軍方的製衡能力,直接一口氣抬到了天花板。

  少府對軍權雖然沒有直接顯白的分走,可潛移默化間,日後軍方必然要與少府走更多的公文。

  是好是壞,自己眼下也說不清。

  畢竟,自古以來,這還是少府第一次擁有如此重權。沒有具體施行前,誰也不知道會有怎樣的後果。

  隻是,心底裏,莫名有些擔憂。

  可看著陛下的背影,這份擔憂似乎又漸了三分。自陛下推出軍改以來,每一次專製國策,可以說皆是利大於弊。

  回到軍營後,辭拜回帳。

  徐榮寫了封書信,遣人送去長安大將軍府。這一切,沒有刻意隱瞞。

  或許,今天陛下給自己說這麽多,就是想通過自己,來告訴國朝諸公卿,讓他們有點心理準備。

  ……

  一連兩日下來,東岸民營的形式,出乎意料的好。

  在瘟魔的威脅之下,走投無路的災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相信吳懿,相信大周皇帝。

  當第一批從關中加急送來的藥材,抵至營內後。定穎大營內已經集結不少的汝南民間醫匠及軍醫,迅速開始配比藥量,分批前往東岸各處,開展大規模救治百姓,消除瘟魔的行動。

  同時,豫州爆發大規模瘟疫的消息,隨著軍中強征南陽各地醫者、藥材的舉動,在南陽掀起一層層浪。

  騷動、恐慌是不可避免的!

  這個時代,沒有人不懼怕瘟疫,即便是高誠也有點慫。

  不過好在分田一事出現階段性進展,南陽其餘各縣,紛紛展開分田、聚埂,使得心中躁動的百姓安靜下來。看著一畝畝屬於自家的田地,打上田樁,記錄在官府的籍冊上,簽字畫押。

  濃重的欣喜,瞬間衝淡了對於瘟疫的恐懼。

  其次,南陽官府的大力宣傳,也對安穩民心起到了關鍵作用。

  車騎率三軍將士封鎖汝河,陛下親自坐鎮定穎,皇後、太子、貴妃、公主,皆在南陽宛,慰勞百姓、將士。

  這般皇族宗室,皆在南陽的消息,隻要傳開來,就足以打消百姓的恐慌。

  更不用說南陽本地神醫張初、張仲景已經製出治愈瘟疫的良方的消息了。

  反倒是關中,由於齊國方麵從未封鎖訊息,河洛一帶雖設置禁區,但總歸有些流言蜚語傳入進來。

  豫州大規模瘟疫爆發的結果,傳的是神乎其神。直聽的關中百姓,驚懼不已。

  但沒多少人太過在乎,因為國朝軍方早就宣布了在河洛一帶舉行軍演。商賈都不讓通行,更別說那些百姓了。

  洛陽都還沒爆發瘟疫,怎麽著也輪不到他們關中。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連後世人都沒有那麽高的覺悟,更別提這個糟糕的時代了。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這裏,似乎更加行的通。

  當然,一個人可以這樣想,但一個國家,是不能眼睜睜看著,鬼知道這場災難會不會殃及自身。

  所以,有了抗役!

  所謂的歲月靜好,也隻不過是國家在為你遮風擋雨罷了。

  八月一過,秋收緊隨而至。

  這讓大周朝廷,更加的忙碌!

  繁繁瑣瑣,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堆在了這個關鍵的季節。

  南陽一邊忙著分地,一邊準備著秋收,中途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有大有小,平白給分地添了不少麻煩。

  宛縣周圍數縣還好,地已經分完了,白紙黑字在前,豐厚補償在後,些許糾紛也不過三言數語就能解決。

  而其餘慢了半拍的縣邑,被地裏莊稼給折騰的不輕。

  今歲對於全天下而言,都不是豐歲。但不論是否豐收,那些有主之地裏都種的有莊稼。想要再像宛縣等地那樣,直接劃與災民,顯然不可能,百姓也不會願意。

  說到底,還是補償的問題。

  可補償多少,卻成了些許刁民借助分地謀利的良機。

  獅子大張口的現象,頻頻而出。

  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要麽給予更多的補償,來保證分地的有序進行。要麽出台嚴令,拒絕惡意訛詐,隻增補與土地原產糧相同的糧食。

  如何選擇,不言而喻。

  人不患寡,惟患不均。

  所以,殺一批,抓一批,嚇一批,就成了官府的主要手段。

  南陽太守孫香呈奏定穎大營,得到同意後,立即於當地出台了關於已種田畝的補償公告。隨後,公文上呈長安中樞府,先斬後奏。

  緊接著,諸司調轉牆頭,開始針對那些肆意妄為的刁民。

  殺多少,高誠不在乎。

  亂世用重典,並非誤語。

  天下大亂,有的人心乞安平,而有些人卻是野心勃勃。

  該殺的時候,就得果決的殺!

  當然,南陽也並非全是亂子。

  九月初二,一個好日子,蔡氏、鄧氏以及當地另外幾家士族豪強,都無一例外的舉行了場大宴。

  次日,各家子弟,自攜廝仆,朝著穰縣而去。

  這些人將會在穰縣碰頭,然後一並趕往帝都長安。

  他們將要去參加一場盛舉,一場三年而期的文學盛舉。

  大周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