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最難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12-30 21:25      字數:2816
  “若能與吳國、荊州結盟,再加上遼東公孫度,四家合盟,對於吾齊國而言,無論是製衡趙國,還是對抗愈加強勢的周國,皆有利無弊。”

  程昱附和一句,隨然語氣瞬變,擔心說道:“可是,吳國卻未必會願意與吾齊國結盟啊。依昱之見,起碼三兩年內,吳王不會有此心思!”

  程昱說完,旁邊的陳群亦言道:“對。吳王孫策前與荊州暗盟,已是引起周帝不滿,否則也不會有第五雋深入江夏之事。吳王,不會看不到周帝對此事的態度。其次,荊吳結盟,有長江便利,兩家水師豪盛,遠非周國所能及。而與吾大齊結盟,隻怕孫策和劉琦都不會太感興趣。”

  “仲德和文長的意思,孤明白。說白了,大周還沒取得中原,讓孫策、劉琦暫時沒太大壓力而已。更何況,趙國尚存,換做孤也不會插手中原,躲在江南,依托長江,積蓄實力,豈不更好!”

  聽著兩位謀士之言,曹操開了句玩笑話,隨後目光驟凜,幽然說道:“江南之地,偏居於外。居此者,多目光短淺之輩,心無宏圖之徒。孫策和劉琦,根本看不到眼下中原幾為周國囊中之物。吾大齊能打出巨野之勝,已是天幸。想要複刻,何其之難。不過,彼等短視之流,並非無用。此時責人往行,先搭上聯係也不錯。起碼,總得給周帝找點頭疼的事對不對!”

  “……”

  聽了前半句,再聽後半句,儼然讓人有些咋舌。

  程昱眉頭來回舒展,思忖了下言道:“怕就怕周帝心生警惕,早做謀劃。如此,恐難再及此事。”

  “沒錯。周國現在大搞分田之事,震動天下。中原諸多士族,聞之而喪膽,利於吾大齊內合。但周國境內的士族,卻未聞有奇異之誌。不出意料,彼等掀不起什麽風浪了。再加上疫情控製得當,周帝幾無所慮。此時遣使,周國君臣必能看出端倪,如出應策,壞吾等大事。那日後,想要再對抗周國,幾無冀望。畢竟,周國田製,盡攬民心。”

  相比起程昱的擔心,荀彧更擔心的是周國推出的新田製。一番話語間,縱是提及出使結盟一事,但掩不住其對周國田製的擔憂。

  說到周國田製,曹操也不由凝重麵色,目光掠過諸君,問道:“諸位,對於周國新田製一事,怎麽看?”

  荀彧已然提過,便不再多言。程昱並不諳熟政務,閉目合口。

  諳熟田製的棗袛,開口言道:“不得不說,周國君臣,慧謀如海,而周帝待民,仁厚非常。周國新田製,臣近日來揣摩細思,深為撼然。”

  “說說,比吾屯田製如何?”

  曹操端視著棗袛,清楚其方才這番話的重量。

  棗袛搖了搖頭,言道:“勝之百倍!大觀兩者,看似相擬,然細分之,兩相庭徑。吾之屯田,租於百姓耕之,收以租糧。而周國田製,雖名為詔租,實則乃永業田也。隻不過,換了個名字罷了,而這個名字也使得周國百姓手裏的地,除了大周皇帝,誰也動不了。甚至,周帝為了保證無人可動這些詔租,更有敕令。”

  “田地非百姓、官吏所能買賣、置配,自然也就保護了百姓所有耕田。此外周國短時間內接連成立了國土台、司禮監兩個官僚機構,顯然是在為田製保駕護航。再加上周國官製監察甚嚴,田製推行之中縱是有所瑕疵,也難阻大勢。”

  “其次,周國田製對於民心的收攏,臣隻能說無與倫比。且周帝亦明詔,皇室族人與天下庶民無異,皆是分配八十畝。更詔除田賦,言百姓之田,隻需交付稅糧,不再繳田賦。臣,無話可說,唯敬也!”

  棗袛說完,室內眾人皆陷入了沉默。

  別的不說,就這詔除田賦一項,足以納天下人心。

  稅是稅,賦是賦。

  稅就是百姓該交的稅糧,比如大周的田稅是非常高的十一稅。也就是說,百姓要將收成的十分之一,繳納給官府。當然,齊國現在的租田也是十一稅,不收高點不足以供需。

  而賦則是指稅收之外的另外征收,以前是以軍需居多,比如布匹、草料、秸稈。而現在,早就不隻隻是這些軍需品了。比如算賦,也就是人頭稅,也是囊括在賦內。

  正所謂稅以足食,賦以足兵!

  賦,在急需錢財和軍需品的戰爭年代裏,比稅要高的多。百姓真正苦的也不是稅,而是賦和役!

  “周國有民千萬,若是除賦,那每年可是足足少了幾萬萬錢啊!周國君臣舍得?”

  曹操不由皺起了眉頭,這一點自己有點不敢相信。

  說難聽點,現在大家打仗打這麽猛,八成都是靠收的賦來打的。至於那點稅,也就夠人吃飽。

  雜苛繁賦,才是收錢、收糧的關鍵。

  “據聞,早在數年前,周國的算賦就已經接連降低了多次。不過,臣倒是另有發現,才明白為何周國降了算賦,稅收卻不減反增的關鍵!”

  “是何發現?”

  “個人所得稅!”

  “嗯?”

  “大王、諸君,這些年周國大刀闊斧的修路、修渠,想必早有所耳聞。對於周國給予役夫日錢,也知之不少吧。而大周這個人所得稅,便是從役夫的日錢中征收。甚至,還包括了官員、掾吏、將校、兵丁、工匠、商賈,以及那些作坊中的傭工。其,實與算賦無異。”

  棗袛說完,眾人不由麵麵相覷。

  還能這麽玩?

  “不過這些稅,應該是直接繳納到周國府庫的吧。大周少府,仍舊是一無所得,長久下來,皇室無餘,必然勢微。”

  陳群一眼就看出了算賦與個人所得稅的差距。依照慣例,賦是屬少府所掌,不入國庫。而少府這個皇室大管家沒了錢,皇族自然也就沒了錢。

  “周帝並非昏庸,必然有後製之手,日後可見。眼下,大周田製一成,也許士族不羨,可庶民黔首必蜂湧而入。”

  棗袛回了一句,自己可不相信這位明武皇帝,會將錢權,悉數交到周國的中樞府手中。

  陳群剛想再辯,便被曹操抬手製住,言道:“周國,一兩年內應該不會攻取中原。日後,有時間探查。現在瘟疫、糧食的問題都商議過了,那就說說最後一個問題吧。”

  “大王,臣不敢附議。秋收之後,縱是有青徐為繼,但兗豫受災嚴重,主動進攻河北,隻怕民心難安。其次,周國臥虎在側,大軍輕出,後方孱虛,易為周國所掠。”

  曹操話音剛落,荀彧當即勸諫言道。

  曹操皺起眉頭,沒管荀彧,目光直接看向程昱。

  程昱會意,言道:“打,必須打!前番大戰,趙國雖然慘敗而歸。但彼坐擁河北富庶,今秋不發,明秋便是河北之兵,再番南下報仇雪恨了。那時,吾等還能再打出一場巨野之勝,扭轉乾坤嗎?”

  “仲德兄,吾齊國兵丁十七萬。趙國經此之敗,損兵折將近二十萬之巨,此消彼長,何不能勝?”

  荀彧徑直作言。

  “然,河北之地,仍不下三十萬銳卒。袁紹尚在,其隻需揮臂招使,河北健壯必應從之。最關鍵的是,到明歲秋收之際,周國隻怕仍在忙於更製,趙國可專於一注。”

  程昱無奈頷首,繼續言道:“趙國底蘊深厚,周國實力強勁。今秋,若不趁著周國忙於分田,趙國元氣未複,來日必是吾等死於彼手。”

  “沒錯!”

  曹操目光轉向荀彧,凝神肅容,言道:“文若,今秋是唯一的機會。孤,也有信心在入冬前,再敗趙卒。大齊,隻有鯨吞冀州,才有資格和周國,決勝中原!”

  “唉,非是臣不明局勢。然糧秣不濟,縱是大軍再勝,亦難以乘勝追擊,奪取冀州廣袤。一旦時日遷延,方興國勢必然頹降。”

  “那也隻能打!休養生息,國朝可比不過趙國、周國。再者說來,隻要再勝一陣,趙國便不足以為大患了,可以慢慢圖之。國朝,也才能抽出精力,與周國角力。”

  “文若兄,大王所言正理。夾於二虎之間,如不能坐觀虎鬥,必要蟄起擊其一,而後食補彼肉,再拒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