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定議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8-01 17:07      字數:3610
  “閻相,新法如何?”

  ??大殿間,見閻象將新法翻閱完畢後,高誠才凝神一問。

  ??閻象長呼一氣,輕輕合上法冊,言道:“陛下,大戰方休,便動國基,屬實冒險!”

  ??“險在何處?”

  ??閻象話音一落,高誠隨即反問而至。

  ??這回,閻象沒有急著再回答,而是頷首作思。自己隻是翻閱了一遍這新法,短時間內想要挑出其間的不當之處也不可能。張鬆是大才,侍中台內諸員也皆是名聲遠揚,哪有那麽多漏洞可尋。

  ??但無論這新法如何,首先就有兩點不妥之處。其一,大戰剛停,便動耕地這一塊,無事還好,旦出差池即是大事。其二,新法條例眾多,看起來雖無漏洞,但未曾施行地方,誰也不知道會有哪些缺點。

  ??目光注視著高誠,閻象遲疑了,心中有了丁點想法,但也有點不敢說出來。

  ??陛下似乎對自己出現了些許不滿!

  ??緣何如此,隻怕難與文先那次脫不了幹係。

  ??隨即,又垂下頭顱,不作聲。

  ??見閻象如此,高誠又將目光看向鍾繇,詢問的意思盡在眼神之中。

  ??“陛下,臣不支持新法!”

  ??鍾繇甚是果斷,似乎在方才已經做下了抉擇。

  ??高誠點了頭,言道:“嗯,新法字裏行間都在針對士族。元常出身潁川鍾氏,不支持也在情理之間。”

  ??“陛下,臣非是為家族所慮。若是為家族所慮,那長安城外鍾氏區區數百畝中田,如何比得上陛下的青睞?臣擔心的是,天下良田、山林、水澤、礦產俱屬皇室的話,誰人能製?”

  ??鍾繇凜著眉目,反駁說道。

  ??高誠搖了搖頭,回道:“元常擔心吾大周後世皇帝無人可製?皇權極度膨脹?但新法最後十條,皆是限製皇權,還不足夠嗎?”

  ??“陛下,皇權畢竟是皇權。後麵十條法度之間,最可製後世之帝者,莫過於祖製。然,縱觀劉漢四百載,違背的祖製還少嗎?”

  ??鍾繇回問。

  ??聞其所言,高誠敲了敲案板。的確如鍾繇所說,祖製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限製能力。畢竟,死的了皇帝能管得著當國的皇帝的話,天底下也不會有那麽多昏弱之君了。

  ??“元常,此法勢在必行!朕,另有法子以製後世。”

  ??高誠一錘定音,懶的跟鍾繇糾纏。也許,鍾繇不在乎鍾氏的那點權益,但不代表他不會照顧豫州士族的權益。已經進入周境的大批豫州士族,肯定有人會走他鍾繇的門路。

  ??鍾繇沒有驚訝,知道自己勸不住,因為陛下一直都沒有變。隻不過,目光狐疑的看了一眼對麵的閻象,陛下如此略過閻相,意味非凡啊。

  ??當年自己去相,說白了也是因為沒有達到陛下心中的肯定。而今,閻相遭受這般冷遇,隻怕陛下很有可能直接換相,來為此次新法推行鋪路啊。

  ??嘶~

  ??想到這裏,鍾繇神色變了下,但沒有說話,學著閻象,頷首緘默不語。

  ??若真如自己猜測,誰也無法阻攔新法的推行了。

  ??坐在一側,一直安靜聽著陛下與閻象、鍾繇對話的張鬆,也很快就想到了其中關鍵所在。

  ??目光也是不由悚了起來,心中莫名多了許些憂愁。陛下如此孤行,未必會如心如願啊!

  ??“閻相,新法何時鋪行,朕會責侍中台向中樞府傳達。責令一下,中樞府、尚書台務必做好充分準備,展開新法鋪行,明白嗎?”

  ??“臣等遵命!”

  ??閻象和鍾繇都不再有反駁的念頭,拱手作禮。

  ??“嗯~永年,汝代朕送送兩位愛卿。”

  ??“臣遵命!”

  ??“閻相、鍾尚書,請!”

  ??“……”

  ??……

  ??三人離去後,高誠隨即就衝著趙常侍言道:“傳秦愛卿覲見。”

  ??“諾!”

  ??不消片刻,大周少府秦怡便至殿中。

  ??“臣怡拜見陛下!”

  ??“愛卿不必多禮,坐。”

  ??“謝陛下!”

  ??“愛卿準備的如何了?”

  ??秦怡落座後,高誠便迫不及待的問起。

  ??“回陛下,臣已命屬官帶來大周境內宮殿、園林、池湖、鹽鐵、金銅、陵寢、祀廟、馬場等皇室所屬名冊,正在殿外靜候。”

  ??秦怡拱禮作聲。

  ??高誠點了下頭,說道:“好,這些稍後送至侍中台。由侍中台另行造冊完畢後,會歸與少府。而後,少府再作新冊,妥善保管,發備份至中樞府、石渠閣。其間,如與侍中造冊有所差池,責人重新勘校,務必保證無有遺錯。”

  ??“臣明白。”

  ??“對了,詔租已作多少?”

  ??“回陛下,已刊印三百四十六萬餘份。眼下還在刊印之中,至月底應足南陽、河洛、並州三地之用。不過,軍方的造冊尚未傳來。”

  ??“這一點無妨,實在不行先印章,日後再補名錄也不遲。”

  ??高誠擺了擺手,心中並不在乎這些。轉而目光突然淩厲起來,注視著秦怡,言道:“愛卿,詔租一事中,油水可是極大,君可要好生掂量。”

  ??“陛下放心,刊印詔租之匠,皆是有民爵之人。且臣使每人專置一室,紙張、硯墨皆有定製,旦有差池,查起來也簡單。”

  ??秦怡麵色也驟然陰辣起來,心中更是打算回去再查一遍,看看是不是有人敢做些小動作。

  ??對於秦怡的回答,高誠非常滿意,有些人的才能的確不怎麽樣,但用起來極為順手。

  ??“此事愛卿心中有所計較便好,朕就不多費心了。到月底,朕會命人取詔租。另外,少府所轄諸匠戶的籍冊也要統計出來。他們雖是匠戶,但新法有言,耕者有其田。他們妻兒皆在林苑開荒墾種,彼等亦有所分。”

  ??“啊~陛下,若是予匠戶分田,那他們日後哪裏還會安心從匠?長久下來,恐誤國事?”

  ??秦怡不太理解,國朝之所以設定匠籍,就是為了留住這些手藝人。若是給他們分田,那誰還願意學手藝。更何況,幾朝幾代下來,皇室所屬匠戶基本上都是林苑賜田,收斂其心足矣。

  ??高誠搖著頭,短歎一聲:“以前的當權者,都認為把這些工匠綁在匠戶上,時不時賞些恩惠,便能留住他們。可事實上,匠戶多苦不堪言,耕不足飽其腹,作不足養其口。朕不願如此,如今匠籍雖有優待,但他們也是朕的子民,更是為國效力,不應該有此慘淡之境。”

  ??“陛下愛民如子,臣代少府諸匠戶叩謝陛下天恩!”

  ??秦怡俯身大拜,但起身後,還是方才那個問題。

  ??“陛下,若分田,還是要先想辦法保證匠戶不會就此迷於耕種,而失其技藝。”

  ??“唉,愛卿怎就不明白?不替匠戶們解決後顧之憂,他們由怎會一心鑽研技藝。再者,天下之匠,若知少府諸匠分田,豈有不入少府者?匠籍優待雖不比軍籍,但亦比民籍強上許多。”

  ??“可民籍入匠籍,臣擔心相府那邊……”

  ??“民籍既可轉軍籍,緣何不能轉匠籍?隻要其技藝達到少府要求,自可轉籍。不過,技藝標準少府可要好生勘定,不能再像往常那般粗略。”

  ??“這,臣回去好生與諸位大匠論討一番。陛下,臣還有一惑。”

  ??“講。”

  ??“匠籍者如此,那少府所監諸礦內那些礦工,如何處理?這些人有廷尉發來的刑犯,有戰場俘虜,有山民黑戶,有外族之人。還有一些是招募的民戶人家,形形色色,難以統製。”

  ??秦怡說完,高誠也神色一恍,居然把這茬給忘了。

  ??“愛卿先回去,朕好生思量一番,待明日趙常侍會去少府走一遭。”

  ??“臣靜候陛下天音,臣告退!”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