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河北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5-13 19:46      字數:3565
  次日。

  近四萬曹軍將士,在曹操的率領下,拉開隊列,朝著燕縣蜿蜒而去。

  行至中午,頓軍紮營,生火做灶。

  剛剛吃過午食,在中帳的曹操等人,便聽到了營內傳來的呼嘯聲。

  曹操皺了下眉頭,己軍軍紀雖說沒有周軍那麽嚴禁,但也絕對不會無故聒噪。此時,營內呼嘯,必有要事發生。

  “仲康,發生了何事?”

  曹操衝著帳外喚了一聲。

  帳外許褚也當即回應道:“末將已派人去查看。”

  “嗯~”

  曹操點了下頭,便沒再放在心上,回過頭來,繼續與荀彧等幕僚及曹洪、夏侯惇等大將商討後續之事宜。

  約莫刻鍾後,許褚便掀簾入帳,拱禮言道:“主公,文烈將軍回來了。”

  “嗯?”

  聞言,曹操愣了下,隨即麵上布滿笑容,言道:“快,速傳文烈、子丹入帳。”

  “諾!”

  身側夏侯惇也言道:“文烈他們怎麽回來的這麽快?”

  “不用說,必是昨夜勝了後,便匆忙趕上來了。”

  曹操猜測說道。

  原本,依自己的估算,到晚間曹休、曹真他倆能趕上大軍。而現在正午方過就趕上來,肯定是昨夜戰罷,連夜行軍。

  稍等了片刻後。

  兩員年輕小將,便進入帳內。

  “末將曹休拜見吾王。”

  “末將曹真拜見吾王。”

  曹休、曹真二人當即見禮。

  曹操踱步來到二人前,一手搭著一人臂膀,扶二人而起,不吝讚揚:“好,不愧是吾家麟兒,千裏奔襲,戰即勝之,真千裏之駒也!”

  聽到曹操的表揚,兩個小夥子當即又來了精神,滿布喜意,再拱手作禮道:“末將多謝大王厚讚!”

  “來,先入座。文烈、子丹,汝等從青州而來,孤正好有許多事要問一問。”

  “謝大王。”

  二人落座後,曹操便急不可耐的問道:“文烈,青州那邊的局勢,可穩得住?”

  “大王放心,孔使君在青州諸郡威望不低,地方上安穩的很。末將自昌邑來時,於禁將軍也派人送來了戰報。言是半月前,吾軍攻袁尚,幾破其營壘。若非彼等依舟船、水寨,持強攻勁弩,必盡沒高唐城外。”

  “噢?袁尚率軍渡河了?”

  “嗯!也是不久前的消息,但隨即就為於禁將軍所敗。再後麵的情況,末將也不知曉了。”

  曹休應聲回道。

  曹操沉默著點著頭,看向左側的幾位幕僚,問道:“袁尚本為偏軍,意在牽製吾軍。此時,彼卻渡大河至高唐城下,諸君如何看?”

  “不出意外,當是爭功!”

  荀彧張口言道。

  在場人,也隻有自己對趙國內部勢力頗為熟悉,畢竟也當過趙王手下的官。

  “臣從河北投奔大王時,趙王長子與三子之爭,便已初現崢嶸。袁譚仗著顏良,在軍中擴大派係。而袁尚於軍中無人,隻能圖謀於政。故而,袁譚在並州,袁尚在鄴城。”

  “謔,還真沒想到顯甫這小子的心氣還不小呢~”

  老曹帶著長輩的語氣,譏諷了袁尚一句。

  如今,即便是不關注趙國內政的人,也都知道袁譚繼承趙王之位已成必然。畢竟,袁譚可是趙王長子,又是現在的袁氏之長。雖說他爹還在,但其的名望已經籍此傳遍河北、中原。更遑論,袁譚還手握趙國不少兵力。

  那並州七八萬人且不說,趙國大將軍顏良為其姑丈,車騎將軍文醜又與顏良交好,沒道理會幫袁尚。這樣一來,趙國極富盛名的大將顏良、文醜,及其交好的將校,都是袁譚的支持者。

  而另外兩員大將,其一韓猛久居幽州,很難插手鄴城的政局。唯獨淳於瓊,應該是支持袁尚的了。

  可不管怎麽算,袁尚想要爭趙王之位,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然而,曹操思索了這麽多,卻被荀彧的連連搖頭,給搞懵了,問道:“文若,難道這袁尚還真有機會不成?”

  荀彧長歎一聲,答道:“大王,非是袁尚有機會,而是趙王有別的心思。”

  “噢~?”

  曹操眉頭一皺,眯著眼思忖了二三息後,突然露出笑意。

  “哈哈哈~袁本初啊袁本初,這應該便是文若棄本初奔於孤的主要原因了吧。”

  “正是。趙王已為長子著望、立威,卻又忌憚於其,意欲令扶別子,以為權衡,乃大忌也!”

  “不錯,孤似乎看出了些許端倪!”

  “端倪?”

  “來....諸君且上前,吾等共議之。”

  ——————————————————

  隨著三千虎豹騎歸營,個個馬鬂係首級,遭受戰鬥失利的曹軍將士們,無不是心氣盡複。

  相比之下,連夜倉皇逃到白馬縣城的馬延,就沒那麽好的精氣神了。

  聽著手下校尉的匯報,馬延的麵色愈加萎靡。

  大意了啊!

  沒想到齊軍居然還藏著一支精銳騎兵,怪不得曹操率領的大軍坦然後退紮營,原來還有這一手等著自己。

  嗨~自己也是蠢笨!

  齊軍不派追兵,自己居然也不留斥候在後,不僅一場功勞飛走了,這盡折兵馬的罪名,還不知道怎麽彌補呢!

  餘下的八千多將士,隻回來了不到六百人,其餘人估摸著不是死了,就是不知道跑哪去了。

  “將軍,吾等現在.....?”

  “淳於將軍呢?現在在何處?”

  “職下已經派人去白馬津了,不過還沒有回來。另外,這戰報怎麽寫?”

  校尉嘴角一苦,齊軍大勝後,並沒有繼續追殺他們。現在他們的安全問題是不用考慮了,可戰報這東西怎麽寫,也是個難題啊!

  日後見了淳於將軍,受多大的罰,可全看這封戰報呢!

  馬延緊繃著嘴唇,思忖了良久,才說道:“這樣,言吾等焚營借勢掩殺曹軍,酣戰良久,殺敵甚眾。然未曾想齊軍不知何時來了三千精騎,奔襲吾軍之後,遂遭大敗。就這樣,其餘的汝再添些,多說些好聽呢,明白嗎?”

  “將軍放心,職下明白。”

  “好了,汝先下去吧。斥候有消息了,再來報吾。”

  “諾!”

  ......

  白馬津渡口。

  原本曹操留下來的大營,已經不見了蹤影,築營所用的圓木全都成為了大河之上飄蕩的木筏。而對岸,趙國的黎陽營壘又擴大了數倍。

  站在河堤之上,淳於瓊眺望著廣闊的河麵,以及對麵最後一支渡河的部曲,不由鬆了一口氣。五萬精銳部曲,再加上鄴城從冀州各地抽調的兩萬郡兵,足夠了。

  “將軍,對岸信騎來報。”

  王門快步上了堤岸,來到淳於瓊身旁說道。

  “信騎?”

  淳於瓊疑惑了下,對岸也沒見有什麽狀況發生啊,遂擺手說道:“有何軍情匯報?”

  “信騎是馬延將軍發來的,查看大軍是否已渡河完畢。另外,信騎言他們昨日已與曹軍交戰。”

  “果不出本將所料,這曹孟德還真是狡猾。馬延那邊情況如何?”

  “馬延將軍那裏.....”

  說到這,王門遲疑了下。

  淳於瓊不見王門回答,不由回頭看去,正見其麵間異色。於是,再度開口問道:“莫不是敗了?這有什麽說不得的,馬延手下隻有萬餘人,敵不過齊軍主力,又不是什麽大事!”

  “嗨~末將問了信騎,信騎說他們昨日焚大營,趁勢掩殺齊軍,殺敵無數。不過,夜間撤退的時候,被一支突然出現的齊軍精騎襲擊了,全軍盡潰,現逃到白馬縣城。”

  王門沉著臉,將馬延所部的狀況道了出來。

  畢竟,那隻是一個小小的信騎,自己親自詢問下,什麽都能問出來。

  淳於瓊眉頭一緊,低聲自語了一句:“精騎?王門,齊國也有精銳騎兵?”

  “嗯~有一支。先前齊軍與楚軍的中原大戰中,也出現過。具體兵力、戰力如何,目前還不知曉,隻知道有數千騎。”

  “嘶~數千騎,那就是起碼兩萬的戰馬,齊國地處中原,從哪裏搞來的這麽多戰馬?”

  淳於瓊眉頭更緊了幾分。

  王門嘴角一苦,身體微傾,靠近淳於瓊,小聲說道:“以前也有人討論過這事,聽說國朝有人賣過戰馬給曹操。再加上齊國跟周國的關係也不差,多少也能從周國搞到些。”

  “哼,家國大了,什麽樣的人都有。汝可知道是誰嗎?”

  “這.....”

  王門眉目一怔,不敢相信淳於瓊居然這麽直接的問自己。隨即,搖了搖頭,說道:“末將也隻是聽說而已,以前沒在意過。”

  “罷了,先派人去告訴馬延,速速退回河北,與本將匯合。”

  “諾!”

  兩人剛離開不久,河對岸最後一什人馬登上木筏。坐在木筏上,感受著母親河的洶湧,心驚膽戰。

  他們可都是實打實的北方漢子,十個人裏麵得八個不會水的,掉下去鐵定就是沒命。若不是軍令壓著,別說木筏了,就那小舟他們也不想乘。

  鬼知道大河會不會拍個浪,把他們都給送下去。

  當夜。

  身在白馬縣城的馬延,就得到了淳於瓊派人傳來的軍令。

  數百人立馬收拾了一下,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麽狼狽,而後出城趕往渡口,準備渡河。

  而黎陽大營內的淳於瓊,趁著燭光,擺好了筆墨紙硯,靜靜的沉思著。

  耳邊時不時傳來呼嘯的風聲,直擾的人心煩躁。

  起身踱步幾刻後,淳於瓊最終又回到了案前,盯著幹幹淨淨的白紙,遲疑兩息,提筆作書。

  一刻鍾後。

  淳於瓊捏起紙張,將上麵的墨跡吹幹後。

  衝著帳外喚道:“來人!”

  “將軍!”

  “將此密書,送於審君。記住,汝親手送至審君手上,不見審君,不得現書,明白嗎?”

  “主君放心!”

  “去吧!”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