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三軍盡出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2-03 00:21      字數:4620
  五月、六月、七月.....

  三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值於次日,藍田大營內訓練了將近三個月時間的各州新兵,正式由大將軍府授予軍旗。

  其中亦是包括了去年臨時組建的藍田軍,於今日也正式成為大周野戰軍的編製之一。三支新編軍隊,皆是一萬六千人的正常編製。由第五儁出任第十一軍軍將,原武關都尉韓武出任其軍副將。由賈逵出任第十二軍軍將,由大將軍府司馬李異出任其軍副將。由裴羲出任第十三軍軍將,由皇甫堅壽出任其副將。

  兩個軍,就是高誠給予賈詡的答複。

  擴編五個軍,大周根本承擔不起。就這兩個軍,還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畢竟,關中益州還是比不上中原的人多,就那麽青壯,都去當兵了誰來種地,誰來做工。

  總參寺針對於趙國即將南下的戰略部署,又是重新規劃了一遍。兵力達不到原先的要求,隻能調整推翻重來,不斷的在沙盤之上演示,而終確定下來方略。

  於今時,不僅僅趙國在動員全國兵力,連大周也幾乎是同樣的行徑。無論是南麵的楚國、劉琦,還是東麵的曹操,都心驚膽戰的看著那傳來的一道道消息。

  尤其是曹操,齊國正頂在風口上,趙國的戰略目的早就確定先攻齊國。可偏偏旁邊還有個周國漁利。

  這一仗,自己敗了,周軍必然東出河洛之地,亦或是並州之地。自己若是勝了,說不定周國有可能連自己也一並收拾了。

  因為,連自己都沒有絕對的信心擊退趙國。即便蒼天佑護,擊敗了趙國後的齊國,也必然沒有能力再打一場傾國之戰。

  齊國國都昌邑,已是一片冷清。

  春耕過後,齊國所有的青壯男子,幾乎都被組織起來。選其健壯,臨時擴編三軍,擇其老弱,負責鎮守地方。

  短短數月時間,齊國就多出了六萬餘兵力。雖說都是新兵蛋子,但在冷兵器時代,六萬新兵用好了,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此外,便是糧秣的積儲。

  齊國使者、商旅往來他州,就圖一個購買糧食、兵甲。大批的錢財散了出去,全力在最後這段時間內,加強自身的實力。

  而周國自是開開心心的賣給了齊國三百多萬石糧食,來幫助齊國消耗趙國的實力。

  不同於自家陛下,周國百官基本上沒人認為齊國能擋住趙國的兵鋒。雖說齊國在擴軍之後,也有二十萬多萬軍隊了,但雙方無論是哪一方麵,都是趙國占優。

  最關鍵的是趙國還有不少的騎兵部隊,在中原這等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發揮空間太大了。

  所以,能臨時增強齊國的實力,對於大周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齊國的盟友楚國,大成皇帝袁術,也是對趙國心懷極度的不滿。

  趁人之危,卑鄙小人,無恥庶子,焉有德行據有中原!

  於是,楚國再度把刀子拎了起來,由楚國太尉袁胤擔任主帥,新晉大將軍劉勳擔任副帥,聚集了車騎將軍橋蕤、衛將軍樂就、大將陳蘭、俞涉、陳紀、雷薄、劉詳、黃夲、荀正等人,率領十萬大軍,進駐長社北十裏,威脅趙國河南郡新鄭。

  另外一位幫不上的忙的盟友吳王孫策,也派遣使者聊表心意,示以吳國必與齊國共進退,抵擋趙國南下,而後奉上刀矛三萬餘,箭矢二十萬。

  可惜,這點東西老曹是真看不上眼。

  刀矛都是舊的,而且混雜不堪,很可能是孫策平定江東的繳獲。這些破舊玩意,連徐州陶謙留下的存貨都不如。

  至於箭矢,徐州郯城府庫多的是!

  若真是有心,還不如送幾十萬石糧草呢!

  齊國風風火火的拉攏盟友,尋求援助,全都在趙國刺奸司的眼皮子底下。

  看到齊國打定心思要拒己於外,趙王袁紹也不甘示弱,派遣各方使者,往天下勢力而去。同時,大肆征召民夫,轉運糧秣,調度兵馬。

  ————————————————

  公元198年,周明武六年,大漢昭寧六年,八月十二日。

  河北鄴宮,趙王袁紹上奏漢天子,請命南下,討平中原諸侯,戡平天下,恢複漢室江山。

  大漢天子劉辨準其奏,命有司擬討伐逆賊偽齊詔書,賜趙王紹天子虎符、節鉞、旌旗,號令天下兵馬,領兵伐齊。

  趙王紹承受名器,回趙宮。

  次日,以趙王掾屬陳琳作筆,書討賊檄文《為趙王檄豫州文》,遣騎使散布天下。

  兩日後,八月十五日,雲集鄴城的十萬趙軍,在趙大將軍顏良的率領下,祭祀蚩尤,校武誓師,開拔西往河內,欲先入洛陽。

  十六日,於鄴城南,漢天子劉辨率百官群臣,典校禁軍,為趙王紹大軍踐行。

  而後,袁紹率幕府掾屬、趙宮諸校、儀仗及三萬河北精騎,揮師西去,緊隨顏良大軍之後。

  同時,東南青州平原郡,由趙王三子尚,以侍中、漢征南將軍、持節,引領諸將,於平原城外誓師。即,引河北精兵五萬,揮師南下高唐。

  此外,趙王以審配坐鎮後方,督導三州民夫,轉運糧秣。

  於是,顏良大軍方至朝歌,袁紹所率精騎於淇園,隨後民夫便自此而及鄴城。旌旗、甲兵,連綿二十裏。民夫、車馬,及百餘裏。

  黑山之下,盡是豪烈趙兒。

  不止此,自幽州、冀城諸縣邑,官道之上,皆是民夫、車馬接連相行,遂往鄴城。

  ......

  八月二十日。

  齊王曹操收到中書校事密報,趙王已發大軍,揮師南下。

  看著手中密報所言,袁紹和趙國大將顏良,率步騎不下十五萬,經河內去洛陽,必是與文醜合兵,而後來攻。

  十五萬人,再加上河洛一帶十萬左右趙軍,那就是二十萬大軍。這其中,雖說有兩萬楚國降兵,但是趙國將主力盡至於此,莫非是放棄了青州那邊的攻略?

  自是不可能!

  當曹操收到來自於禁的奏報時,心中卻是大鬆了一口氣。

  平原有五萬趙兵南下高唐,看來趙國的計劃還是沒有改變。不過,區區五萬人,想來文則應該能應付的過來。

  倒是河洛的二十萬趙兵,怎麽對付啊!

  趙軍南下後,曹操雖然沒有對付袁紹的頭緒,但心情委實緩了一大口氣。先前那種厚重的壓抑,讓人直喘不過氣來。現在好了,該來的終於來了,是勝是敗,就看後麵的這場大戰了。

  八月二十五日,趙軍抵達懷縣,自此開始渡河,進入河南境內。早就收到趙王命令的文醜,已是率軍五萬餘人,在滎陽一帶靜候。大河上鋪滿了浮橋,等待的就是鄴城主力兵馬的到來。

  同時,昌邑城外,曹操誓師出兵,領大將曹仁、曹洪、趙儼、臧霸等人,率新募兵馬六萬餘眾,開往陳留一線。

  此外,又命人抽調青州於禁帳下的虎豹精騎以及兩萬精銳,回師昌邑,隨時等候軍令。

  再責人傳達楚將袁胤及楚帝袁術,寄希望兩軍合兵一處,共同對抗來勢洶洶的趙軍。

  ——————————————

  大周長安。

  夜晚下的長安城,還是如同平常那般,燈火通明,絲毫未受到天下輿論的波及。

  即便是大漢天子的討伐詔書,以及趙王袁紹命陳琳書的討賊檄文早就傳到了長安,但身處長安城內,卻根本感受不到那種大戰來至的壓抑。

  反倒是那討伐詔書和討賊檄文的到來,讓長安周圍聚集的十餘萬精兵悍將,鼓噪四起。引得長安周遭百姓,時而跑去圍觀。

  畢竟,那可是數萬大軍,在長安南麵廣闊的空曠地上,實打實的排兵列陣,演練軍團合戰。

  以往,老百姓們哪能見到這麽一出!

  不少人擔心這麽大張旗鼓的演練戰陣,會讓趙國的奸細探清國朝大軍的詳細。然而,高處廟堂的大周君臣,卻是絲毫沒有半點擔憂。

  軍製改革以來,大周各軍的戰鬥力都是有目共睹。相比起以前的部隊,戰鬥力更加強大。但也不是沒有缺點......

  軍製分明,部曲詳細,也更加有利於敵方探子搞清所以。國朝就這麽多軍級編製,一個軍就是一萬六千人,隻要知道有幾個軍,就能曉得大周有多少兵馬。

  太透明了!

  不像趙國那般,依舊沿用以前的部曲軍製。有的部曲可能有一校兵馬,其中一千人、一千五百人乃至兩千人不等的都有。而有的部曲,可能有更多的校。再加上數都數不過來的將旗羽幟,想要搞清楚趙軍具體有多少兵馬,非常困難。更多的時候,周軍斥候隻能大概估算對方的兵力。

  齊國倒是好上不少,因為學了國朝的軍製。不過,曹操似乎早就看清這一點缺憾,同是一軍,但師、校的數量,多有更動,也導致有的軍超過兩萬人,而有的軍可能連一萬五千人都不到。

  然而,久久考量之後,大周還是放棄了對軍製再動手腳的想法。

  無所謂了.....

  編製透明化,雖說讓敵方的探子得了些便宜,但大周才是最得利的啊。透明的編製,更加有利於主將統籌兵馬,也讓國朝百姓對軍方的認知很清晰。

  再者說了,編製再混亂,兵力在那擱著,每天吃食,總得有那麽灶坑。兩軍對壘之際,隻要斥候得利,雙方都能很快的摸清對方兵力。

  所以,就在這長安南,百姓們興致勃勃的點評著在空曠區域演練戰陣的朝廷虎賁。

  而朝廷也仗著此番演練,使得百姓們暫時忘卻了大戰的到來,使得周國上下,並無多少緊張。

  未央宮內。

  高誠召來了文武諸將,聽著郭嘉的匯報,眾人麵色都有些嚴肅。

  “趙國怎麽多了這麽多兵力?有些超乎吾等的預料了!”

  郭嘉說完了兩軍具體詳情後,賈詡就揪著白胡子,皺著眉頭,暗含憂色的說道。

  嚴顏冷嗤一聲,說道:“不出所料!齊國都大張旗鼓的征募新兵,趙國豈能無動於衷。若是還按照先前吾等預估的二十萬趙兵,可能袁紹此此南下,連昌邑城都看不到。”

  “哈哈哈.....大將軍所言甚是。齊國原本就在陳留一線布置了近約五萬餘人,再加上各地郡兵和新兵,也有是十二萬之多了。若是堅守城池,二十萬趙兵死個幹淨,也拿不下陳留城。”

  徐榮輕笑一聲,開口說道。

  對麵的閻象不自禁的點了下頭,而後問向賈詡道:“文和,如今趙、齊兩國兵馬,都有些超出預估。原定計劃,是否還可行?”

  “這沒問題,趙國出兵越多,說明晉陽、冀州一帶留守的兵馬就越少,勝利的機會也就越大,更利於吾等。某隻是擔心,齊楚主力兵馬,在趙國的優勢兵力下,能抵擋多久。若是旬月為趙所破,袁紹派兵回援,恐怕後期部署,有些麻煩。”

  “趙國南下,肯定是百般提防著吾大周。調查司那邊,也得到了趙國使者前往步度根的消息。隻不過,現在還在並州、上郡一帶搜索其蹤跡。步度根那邊會不會出兵攻吾關中尚未可知。”

  郭嘉插口一言。

  高誠搖了下頭,說道:“應該不會。步度根不是傻子,他就算是想要攻打吾大周,也一定會等到朕與袁紹大戰之際,伺機而動,坐收漁利。而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陛下,那吾等何時開始?”

  “何時?”

  聽到賈詡一問,高誠也豎起眉,沉思了片刻後。

  “那便今夜吧,依原定計劃,立即行動。”

  “臣等遵命!”

  殿內十幾人當即起身躬身應命。

  眾人散去後不久,數不盡的信騎,就從長安諸門而出,奔往四方郡縣,傳達朝廷告命。

  次日一早。

  長安城南第五軍、第八軍、第十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第十三軍,六軍各部出營集結於霸水西岸,等候著陛下及百官的到來。

  徐榮、周瑜、吳懿、第五儁、賈逵、張猛六人,佇立在帥台上,拄劍靜候。

  很快。

  高誠帝駕,自霸門出,抵達霸水大營外。

  皇後、太子、大將軍、丞相、九卿、諸寺、百官,悉聚於此。

  而後登壇拜將,高誠親授徐榮虎符、節鉞、旌旗,使其以大都督職,節製諸將,親率六軍之兵,出函穀、陸渾,攻略河洛。

  又詔命蘇則為副都督,使持節,節製第二騎兵軍、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第四軍、第六軍、第七軍等七軍步騎,攻略並州等地,詔達即行。

  三日後,由徐榮親率的大軍,出潼關。

  隨後,高誠留太子監國,以丞相輔政,領大將軍嚴顏、總參賈詡、軍師祭酒郭嘉、侍中張鬆、衛尉夏育、光祿勳宋斌,及其下台寺諸要,以宮禁、虎賁、羽林、驍騎、大將軍府府衛、緹綺等部曲護持,出長安東去。

  禦駕坐鎮於弘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