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伊闕大戰(10)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1-30 23:15      字數:4416
  “列陣,迎敵!”

  隨著對麵周軍一動,楚軍各陣亦是紛紛接到信騎軍令,準備迎敵。

  十幾個弓弩手軍陣,迅速從陣形的縫隙之間穿過,來到左中右三軍最前列。取下弓,,掛上弦,抓出矢,倒插於地,駐足觀望對麵。

  數裏之間,到處都是鼓聲以及大軍前進的腳步聲,震耳發聵。數不盡的周軍將士,正一步步的近前。

  其餘楚軍軍陣,也相繼調整位置,豎起盾牌,架起戈矛,準備迎擊心急的周軍。

  很快,大軍移動的轟鳴聲逐漸消弱。

  周軍十餘萬人,最前方的軍陣在距離楚軍弓弩手二百步遠的位置停了下來。後麵數不盡的軍陣,一點點的縮小著陣型之間的空隙,做好最後的戰鬥準備。

  戰場間的氣氛漸漸凝固,奔馳於軍陣中的信騎,也越來越多。

  整個伊闕戰場中的所有人,都知道這場即將爆發的戰事,必然驚天動地。

  “進!”

  “謔!”

  一聲令下,周軍中軍十餘軍陣,齊齊前出,身後弓弩緊緊相隨。

  左右兩翼最前方的軍陣,也轟然而動,朝著對麵的楚軍軍陣前進。

  “上箭,準備!”

  不用張勳下令,前方嚴陣以待的近萬楚軍弓弩手,立即在本部校尉的令下,拔出地上箭矢,搭上弓弦。

  身體後仰,滿拉開弓。

  “風!”

  旦見周軍最前麵的兵卒,越過陣腳,軍吏當即大呼一聲。

  “大風!”

  隨後,萬千弓駑兵亦是高呼一聲,同時鬆開緊捏的手指。

  一聲悶嘣!

  數不盡的箭矢呼嘯而起,飛向空中。

  “禦!”

  陣中刀盾兵,舉起盾牌,搭在頭頂,遮蔽上空。陣中將士紛紛縮緊身行,低下頭顱,無一人去觀望天空中那壯觀的一幕。

  成千上萬的箭矢聚集在一起,於空中互相交錯,而後朝著地麵前進的軍陣,嘩嘩灑去。

  舉著盾牌的周兵突然感覺手臂受了一下重擊,隨即接連不斷的箭矢釘在盾牌上,平常輕易就能堅持許久的盾牌,現在也愈加沉重。

  至於其餘袍澤的狀況,他沒有時間去看,也不敢去看。

  那數不盡的箭矢,會向雨點一般,不會放過任何間隙。而盾牌之間,也必然會有縫隙。

  損失的將士不算多,這個千人的軍陣中,隻損失了三十多個人。大多是運氣不好,被那些從盾陣縫隙中竄出來的箭矢,射中要害。

  “快,削去箭矢!”

  一陣箭雨過後,陣中軍吏當即高呼一聲。

  眾多的刀盾手,紛紛將盾牌豎下,右手中的環首刀,順著盾麵自上而下,一刀削去。上麵釘著的眾多箭矢,皆應聲而斷。隨後,再度舉起,恢複盾陣。

  緊接著,又是一片箭雨落到這支軍陣中。

  就這樣連頂了三波箭雨後,楚軍弓弩手也迅速開始向陣中後撤,準備在陣中繼續對敵軍進行遠程打擊。

  而周軍軍陣亦是豎下盾牌,加快腳步朝著三十步外的楚軍軍陣殺去。

  不等他們趕上前去,後方終於進入射程的的弓駑兵,率先朝著楚軍軍陣灑了一波箭矢。密密麻麻的箭雨落到楚軍軍陣中,頓時射翻了一片。

  與進攻的周軍不同,楚軍要準備對抗二十多步外的周軍,隻能匆匆防範下箭雨的打擊。

  “殺!”

  “迎敵!”

  兩軍挺著數不盡的戈矛,立即展開了近身博戰。

  刀盾兵扛著盾牌,格擋著不斷捅來的戈矛,同時掩護著身後的戈矛兵,刺擊對方人員。陣中單刀兵,則是試圖越過密集的戈矛,衝進對方人群之中。

  但這種突進行為,與尋死無異。幾十名單刀兵身行剛竄出盾牌,就被對方戈矛刺倒。甚至連舉著盾牌的將士,也時不時會被突然刺過來的矛尖捅翻在地。

  陣後,兩軍的弓駑兵,互相朝著對方接戰部曲釋放著箭雨,來回交錯的箭矢,讓整個戰線更加的殘酷。

  從雒水之畔,直至最南側,兩軍有近三十多座軍陣,互相交錯攻擊,都想著以側翼兵馬,突擊對方戰線,打開缺口。可又都正好撞到一塊,導致接戰的三萬多人,沿著這條死亡線,不斷的填著人命。

  空中發出一聲聲的尖嘯的箭矢,地麵上一陣陣的廝殺聲,使得整座戰場,成為了絞肉機。

  拚光了刀盾兵,兩軍的戈矛兵便直挺挺著互相戳殺對方,直至傷亡殆盡,亦或是後方軍陣替換上來。

  一條人命,在這接戰的最前線,也隻不過是撐上一兩息罷了。

  ......

  蘇則佇立在望樓上,眺望著前方陷入激戰的軍陣,微微皺起了眉頭。

  這與自己設想的並不一樣,楚軍的堅強出乎了自己所料。根據各個來源的情報,楚軍真正的精銳並不多。

  雖說整條戰線都在往楚軍推進,楚軍中軍以及其左翼也在不斷的後退,但依舊在頑強的抵擋著己軍部曲。而且左翼的進攻,更是都無法逼退楚軍一步。

  想來不差的話,張勳應該是將精銳部曲,大多布置在了右翼,以便抵抗己軍左翼布置的精騎。

  “傳令下去,讓中軍諸陣加強攻勢。”

  “諾!”

  這道軍令的下達,也並沒有讓戰場局勢發生什麽太大的變化。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兩刻鍾後,雙方將士丟下了數千條人命,但周軍僅僅前推了不過三四十多步而已。

  倒是右翼的強力進攻,逼退了楚軍左翼不少,可依舊無法趁勢將楚軍左中右三軍之間的陣型給逼出漏洞。

  張勳在陣後,不斷地下達軍令,命接戰各部軍陣頂住周軍的進攻。同時,抽調三個軍陣,三千餘人,支援左翼,以免左翼被逼退的過快,將左翼與中軍之間的銜接部位暴露出來。

  對麵的蘇則可不知道,為了抗住周軍猛烈的攻勢,楚軍幾乎是拚盡了全力。除了後備的兩萬兵力外,其餘兵馬悉數都頂了上去。

  即便是無法與周軍交戰,也能縮小己方軍陣之間空檔,逼著前麵的楚軍將士退無可退。

  二十餘萬人在這片狹窄的戰場中,不斷地廝殺,一人死去,便立馬又有一人頂上。一個方陣可能都撐不了半個時辰,就會被打散,亦或是損失殆盡。更不用說,這同時交戰的軍陣,就不下三十餘個。

  聽著下麵將校的匯報,蘇則眉頭越皺越緊,處於中軍前沿的第四軍甲師,下屬的兩校兵馬皆已是損失慘重。乙師頂上去沒多久,現在也報銷了一校將士。

  再這樣打下去,恐怕就和楚軍拚成消耗戰了。繼續耗下去,勝利肯定還是屬於自己。哪怕楚軍兵力比自己多,也改變不了事實。但是,自己帶來的周軍將士,都是國朝身經百戰的精銳部曲。莫說一換二了,就算是一換三自己也是虧。

  很快一道軍令,朝著左翼下達而去。

  “將軍,大纛軍令,命精騎出擊,打開局麵。”

  信騎說完,調馬便走。

  周瑜暗歎一聲,亦下令道:“傳令驍騎校,破陣。”

  “諾!”

  下完將令,周瑜陰沉著臉注視著交戰的雙方。

  比起中軍、右翼,左翼的進展微乎其微。兵力上自己應該並不占據優勢,但在戰力方麵,第八軍也不比其他軍差到哪去。可左翼的戰線推進,比中軍、左翼差了許多。

  顯然,自己麵對的應該就是對麵十二萬楚軍中的那部精銳兵馬了。跟隨張勳南征北戰數載,與天下諸強皆有交手的精銳。

  而張勳既然如此安排,肯定就是為了針對自己左翼的那四千精騎。怕隻怕,此時讓騎兵進攻,依舊無法打開局麵啊。

  若是戰事不如意,那再這麽耗下去,對於己軍就得不償失了。

  位於陣後的驍騎校,早就在熱鬧非凡的戰事中等的急不可耐。尤其是現在兩軍僵持不下之際,更理應由他們來打開局麵嘛。

  故而,當周瑜信騎傳到跟前後,李深二話不說便命諸將士著甲,準備衝陣。

  作為驍騎校,自然是具裝甲騎。這支曾經在穀口一戰揚名的部曲,曾經幾乎被打散的部曲,在重建後,依舊還是那支威名赫赫的部曲。

  羽林騎的諸將士,幫助驍騎校的袍澤,穿戴上幾十斤重的鐵甲,更是扶著他們上了戰馬。而後以鐵鎖連五騎,以皮革束身於馬背。

  兩千餘騎,穿戴齊整後,立即開始在校尉李深的率領下,朝著北麵而去。

  這支陸上重坦,將要從軍陣的左側繞過,斜向插入楚軍軍陣。

  驟時,在他們的鐵蹄之下,所過之處,皆化為齏粉!

  ----------------------------------------------

  就在伊闕大戰爆發不久後,大河北岸趙軍中帳內的袁譚,也終於收到了信騎的消息。

  刺奸司密探飛馬來報,周楚兩軍主力盡出,將大戰於伊闕之北。

  洛陽的那些袁氏故吏所言果然不差,楚國大將軍張勳欲與周軍決一死戰。洛陽、孟津、平津關等地的兵馬抽調,都是皆為此戰。

  現在,想必兩軍已經打起來了吧。

  若是如此,不論此戰誰勝誰負,大趙都將是最大的得益著啊。

  “儁義,車騎將軍的兵馬到哪了?”

  袁譚問向張郃。

  張郃指著野王,言道:“斥候最新的消息,車騎將軍所部,五日後,便能抵達野王,與淳於將軍匯合。”

  “那儁義汝說說,吾等要不要趁機出兵?”

  “依末將之見,當立即出兵。如今周楚主力大戰於伊闕,無暇顧及洛陽以及大河防線。此時乃天賜良機,不可不取。”

  張郃的想法與袁譚一樣,因為這的確是個良機。

  雖說他們在孟津對岸的兵力隻有兩萬人,但在身後還有野王淳於瓊的三萬兵馬,更有正在趕來的車騎將軍文醜所部三萬兵馬。

  若是放到先前,自己也會等文醜兵馬到來,再言攻打孟津的事。因為在之前,孟津有五千餘出兵駐守,平津關也有數千人。隻靠他們兩萬兵馬,想要拿下孟津沒那麽容易,必須要等到主力抵達。

  可現在,由於張勳要跟蘇則打一場伊闕大戰,孟津的兵力被抽調的隻剩下兩千人而已。兼以此刻大戰既起,那張勳也必然無法抽調兵馬,馳援孟津。

  孟津,可一戰而下。

  拿下孟津後,平津關也就不足為慮了。

  “不過殿下,吾等若是攻打孟津的話,還是要與淳於將軍說一聲,請其率本部精銳為吾後繼。”

  “儁義放心,這點譚還是明白的。儁義打算怎麽打孟津?是現在就強攻,還是等待夜間突襲?”

  袁譚問道。

  張郃沉索了幾息,言道:“立即出兵進攻,謹防夜長夢多。如果周楚兩軍主力真按密探所言,於今日大戰。那此時,必在酣戰之中,洛陽不會沒有提防,說不定孟津的援軍就在路上了。”

  “好,那就立即進攻,儁義快快下去安排。”

  驟聽到張郃此言,袁譚也是心裏一驚,當即說道。

  不是張郃提醒,自己也險些疏忽了。若是伊闕那邊打起來,自己那位叔叔再蠢也肯定會派兵馬馳援孟津,謹防自己來攻呢。

  “末將得令!”

  張郃拱手應聲,隨即退出中帳。

  越過轅門,向南麵水寨而去。

  趙軍水寨,並算不上真正的水寨,況且在大河這種水流湍急的地方,不花費大力氣也沒法建立完整的水寨。

  所謂的水寨隻不過是陸寨一圍,加上數之不盡的船塢,以及停靠在側的船隻、舟筏,僅此而已。外圍水域間,既沒有營寨庇護,也沒有崗哨、寨門。

  “傳令三軍將士,立即著甲備刃,準備登舟船,渡河攻孟津。”

  “諾!”

  軍令一下,營寨內都是趙軍當即開始集合,而後有秩序的朝著船塢走去。

  他們將會在這裏登船,渡過大河,進攻對岸的孟津。

  而趙軍的動靜,盡在楚軍快船的眼皮子底下。

  一艘小舟,佇立著幾名楚軍斥候,眺望著對麵突然熱鬧起來的趙軍營寨。

  直到他們看見趙軍將士紛紛出營,擠在船塢準備登船後,便明白大事不妙。

  趙軍很可能是想趁此時機,攻打孟津。

  “快,速速回去,稟報校尉。”

  快船迅速調轉船頭,朝著大河南岸的孟津水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