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伊闕大戰(2)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1-13 21:23      字數:2251
  “根據周瑜傳回來的消息,在伊闕一帶的楚軍,約莫有十萬之眾。那麽陳留,就隻剩下劉勳的三萬兵馬,汝南也隻有兩萬多人,以及南陽的四萬餘楚軍。再加上荊州輸送的兩萬步卒,荊楚兩國所有能用的兵力,都在這裏了,有二十一萬眾。至於荊州水師,暫時還不清楚。不過,陸上交戰,荊州水師也無關大局。”

  “而國朝在河洛一帶的兵力,有周瑜、趙衢所部餘兩萬五千餘銳士,加上正在趕往伊闕的藍田新軍,四萬五千人左右。在陸渾有第五巡的陸渾校兩千人,函穀有士孫萌的函穀校兩千人,共計五萬人左右。於武關,徐車騎率第一軍、第五軍、第六軍,加上武關韓武的武關校兩千人,也在五萬人左右。於陳留,齊國也出動了十三萬兵馬,尤其是於禁所部,想來即將進入楚國境內。”

  賈詡先是將周、齊與荊、楚之間的兵力部署,大致與眾人說了一遍。

  而後,又繼續說道:“所以,臣打算抽調徐車騎帳下第一軍以及第六軍,兼程趕往伊闕,與周瑜會師。而武關,則注重於防守,有徐車騎的第五軍,再加上從漢中東出的第九軍和水師,荊楚兩軍不可能突破武關防線。不過,伊闕那邊兵力還是處於下風。”

  “這樣,抽調第四軍、京畿守備軍主力以及羽林、虎賁、驍騎諸部。河東那邊,讓第二騎兵軍東進協防。再命第七軍也率軍進駐長安,隨時準備支援伊闕。讓西海都督府抽出半數兵力,協助涼州作防。”

  高誠說完,賈詡便接話道:“步度根那邊,會不會趁機來犯?”

  “應該不會,國朝與其剛剛合通絲路,步度根不會這麽快背信棄義。”

  “那麽,士孫軍將,京畿守備軍能抽調出多少兵力來?”

  賈詡目光轉向士孫瑞。

  士孫瑞思索了一下,言道:“河東和長安的兵馬不能動,那就還有三個校以及在長安的軍部,有八千左右。”

  “八千兵馬,算上羽林、虎賁、驍騎三校,那就是一萬四千餘人,將近一個軍的編製,臨時編為京畿軍,戰後解散。如此,加上第一軍、第四軍、第六軍、第七軍,那就是近八萬人。十三萬兵力,足夠應對伊闕的戰事了。”

  賈詡口算了一番,向高誠稽禮道:“陛下,伊闕戰事,還需擇一重將擔任統帥,使令出一處。”

  “蘇軍將久經戰事,在軍中的資曆也足夠,就讓他擔任主將吧。”

  高誠不假思索的說道,讓第四軍前往伊闕,就是為了這個。雖說前線還有周瑜,但周瑜現在畢竟是年輕了點,未必能壓住這麽多軍隊部曲。而且十三萬大軍在外,自己能放心的也隻有蘇則了。

  “軍需糧秣那邊,還需要再征召些民夫輸送。此戰雖說隻需要殲滅張勳,但張勳也是老將,要是他堅守不出,難免會多費些功夫。”

  “文和放心,中樞府那邊已經在籌備了。第一批運糧的隊伍,明日就能出發。”

  閻象直接言道。

  “陛下,此外還需再遣使者聯絡齊王,讓彼等加大攻勢。眼下,荊楚兩軍的主力,幾乎都聚集在伊闕、武關兩處。齊國麵對的楚軍,隻不過區區五萬人而已,有齊軍牽製,蘇將軍也許能更快的找到機會。”

  “閻相,稍後派人去大鴻臚寺一趟。文和,還有其他需要嗎?”

  “回陛下,足夠了。剩下的,就看蘇軍將的了。”

  “那此戰文和預計,要打多長時間?現在馬上就六月份,距離秋收也不過三個多月而已。若是遷延久了,某也好早做準備,免得誤了秋收。”

  “應該不會,袁紹也不會等到秋收再出手。”

  “那便好。”

  ————————————

  次日,駐紮在長安的各支部曲開始趕往灞上。

  羽林騎、虎賁郎、驍騎校,以及京畿守備軍軍部,再加上從馮詡、弘農、扶風調來的三校兵馬,將會在灞上組成暫編京畿軍。軍將、副將依舊由士孫瑞和第五儁擔任,其餘將校,由士孫瑞安排。

  京畿軍也將會在灞上,等待自河東南下的第四軍。

  同時,自長安發出的加急信使,也正快馬加鞭的趕往各處。尤其是去往武威的信使,更是一路換馬換人,生怕耽擱了時辰。

  六月初。

  伊闕關外的戰事,已經停下了近十日。

  暫編藍田軍抵達周營後,楚軍亦是聞訊後撤十裏,於伊闕北甘城邑下寨。其正南有伊闕萬餘兵力,北麵雒水北岸河南縣的一萬餘駐軍,過穀水,進屯蒯鄉、凡陽亭。

  如此,伊闕和蒯鄉的兵力,正好可以遮掩楚營兩側。而後,以洛陽為後背,屯積糧秣、軍需。

  周瑜等人亦就此拔營,複建了原先的營寨,並且不斷的擴大營寨轄區,以為後續趕來的援軍做準備。

  同時,武關方向,第一軍軍將楊秋及第六軍軍將樊稠,率軍往盧氏縣。

  灞上京畿軍業已與第四軍匯合,同開往弘農,經此進入崤函南道,趕往伊闕。

  大周第九軍軍將苻健,亦率本部軍進抵鍚縣。大周漢中水師亦在周泰的率領下,先出鍚縣,趕往武當。

  漢中段的沔水,並不算寬,但也足夠跑樓船了。

  三艘樓船,便是周泰帳下最強大的戰船,其中的一艘四層樓船,充作為旗艦。此外,尚有鬥艦、艨艟主力戰艦二百餘艘,輔助的快舟、小船、運輸船有五百餘艘。

  總計七百餘艘戰船,兵員一萬六千餘人,其中真正的作戰兵員隻有萬餘人,餘者皆是臨時征召的水手。

  說起來,在大周的軍隊中,水師雖然受到的照顧很多,可卻總感覺沒什麽存在感。尤其是到現在連個完整、詳細的編製都沒有。

  三艘樓船從長安那邊跑到漢中,連後勤維護人員也沒有。若不是戰事要緊,皇命在前,周泰真不想帶著水師,去找荊州水師的麻煩。

  去歲,強大的吳國水師,都在荊州水師手中落了個慘敗而歸,更別提大周的水師了。

  當時間趕到了六月中旬的時候。

  駐紮在武威城的第七軍軍將張濟,才收到來自長安大將軍府的調令。

  二話不說,萬六千餘人,當即南下,趕往冀城。

  等軍令達到西海郡郡治河首縣時,已經是七月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