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國體、天命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1-07 21:19      字數:2333
  次日大朝,百官俱至。

  閻象等人以傳國璽回朝,天命歸周為由,三請加尊。

  這回高誠也沒有再謙虛,遂言明武功文治,及涉天命之應,命百官籌備稱帝事宜。

  隨後,又商定國號、年號、增爵、封賞等事宜。

  大半天的時間,就在君臣朝議間度過。

  時歸正午,大朝盡散。

  周國諸府寺,於朝會後,當即命人傳散大王準備於明歲二月二十三日,行輿蘭池,祭天稱帝的消息!

  除此外,傳國璽複歸周國的消息,也是不斷的在市井之間流傳。

  周國百姓,自然是聞訊而喜,上下鼓舞。

  至於外界,那就不一樣了。

  楚國得到消息的時候,袁術等人早就料到了這一切。

  從李就盜寶出洛陽的次日淩晨,洛陽東門都尉報言張府車駕往函穀而去。緊接著,周軍圍穀城兵馬撤回函穀,更加印證了這一點。但可惜的是,由於先前判斷失誤,等楚國精騎抵達函穀時,李就早就進入了周國境內。

  甚至,由於李就的叛變,原本國朝謀劃的軍事部署,也就此放棄,業以為周國已經得到了具體計劃,擔心為敵所趁。

  這月餘來,袁術每天都在宮內怒罵著高賊匹夫。但楚國上下,多數不知傳國璽被盜之事。

  而現在,周國上下皆言傳國璽出現在了長安,不由惹起議論紛紛。

  為了應對這般尷尬的局麵,楚國也迫不得已命人散播消息,謠傳傳國璽至始至終都在洛陽。周王所得傳國璽,乃彼等偽製!

  周國當然不虛,畢竟知道內情的人都明白,楚國就是在硬撐著死倔。也是不斷的反駁著楚國上下的謠傳。

  在這場關乎國體的爭論中,自是誰也不肯輕易認輸。於是,一番口水仗,就此打響.....

  安坐在大河北岸的趙王,看著周楚兩國在那裏膩膩歪歪,也是挺煩的。從秋收開始,到現在都幾個月了,就是不肯打起來,有意思嗎?

  迫不及待想要南下中原的袁紹,也隻能看著微妙局勢,老老實實的讓鄴城聚集的十萬大軍,盡數散歸地方。畢竟,歲旦馬上就要到了,兩三個月後就得籌備春耕之事。

  秋收耽誤了下,沒啥大問題,冀州人多地廣,少個百萬石糧食,影響不了什麽,但春耕可不能誤了!

  至於兩國的口水仗,袁紹遵從大臣的意見,敬請漢天子,下討伐檄文。一討楚國,奪回本屬漢天子的傳國璽。一討周國,怒斥爾等妄稱天命,僭越稱帝。

  總歸,也就過過嘴癮而已,誰也不會當真。

  或者說,要是趙國此時攻打楚國,周國上下還巴不得呢。

  隨後,周國不服,以漢室無道,失之天命,群雄當共逐之。又大讚周王武功文治,德行仁厚,乃有為之明君,天命悉當歸之。

  於是,周國群儒,一邊跟楚國打著國體之爭,一邊跟趙國打著天命之爭,甚是豪氣。

  默默積蓄實力的齊王曹操,看著三位大佬來回謾罵,也不禁樂了起來。而後,自顧自的準備明年的發展計劃以及軍事部署。同時,又將逼近陳留的十萬大軍,撤回昌邑。

  冬寒已至,周國早晚也會收縮兵馬。按照程昱的猜測,明年四月份,春暖之際時,周軍可能才會繼續屯兵邊界。到時候,再搭把手不遲。

  南麵漢壽王劉琦,默不作聲,按照蒯越的謀劃,招攬著外州避禍而來的才子。更以王妹,下嫁同鄉山陽王氏嫡子王粲,以其族兄王凱為南郡太守。又重用和洽、杜襲等北方士子,掌居機要。

  又加諸葛玄為王府長史,同時納諸葛玄從次女為側妃,以示親好,再征辟側妃長兄諸葛謹為漢壽王長史掾。不僅一口氣將諸葛家上下老小拉入自己懷裏,還斷絕了黃氏想要拉攏諸葛玄這位豫章太守的心思。

  接著,從江東逃到豫章避難的王郎、虞翻等輩,劉琦也親自命人接至襄陽,登門請之,以尊位拉攏。

  至於軍事方麵,則依舊以平定張羨之亂為主,為此王粲也寫出了《三輔論》,以示師出有名。其才名,亦自此大顯於荊州。

  荊州沒有趁機東取江左的心思,自然是讓周國上下輕鬆了不少。

  但孫策可沒有絲毫放鬆!

  柴桑慘敗,對於孫策的打擊非常大。舉國精銳,損折七八,浮海雄舟,亦散去半數不止。吳國境內,更是宵小蜂起,趁機為禍。

  從回到吳郡的那一刻,孫策就沒有停歇下來。帶著剛吃了大敗的軍隊,來回奔波,剿滅江左各地叛亂。而江右三郡,則悉數交給了大將孫賁,使其鎮守,謹防楚軍、齊軍犯境。

  可以說,若不是劉琦沒有東進的心思,楚國兼顧不暇,齊國屯兵邊界,吳國絕對沒有這麽好的恢複環境。

  初遭慘敗的頭幾個月,整個吳國,時局不穩,人心不寧。

  但熬過了這幾個月後,吳國內部的動蕩,也逐漸平息,步入緩和。吳國上下,也才有能力,重新征募將士,發展經濟,慢慢舔著傷口。

  周王欲稱帝之事,早在兩個月前,就傳到了吳縣。

  這皆得益於身在長安的張竑,其信中一一言明了柴桑大敗後,周國君臣的決策。周王欲加尊位,以世子龑為太子,以王之愛妹為太子妃,聲援吳勢。

  書信中周國君臣的態度,讓心境麵臨嚴重挫折的孫策,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雖說荊州沒有順江而來,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未必就沒有周王稱帝的緣故。全天下,誰都知道周國僅有一位王子,也僅有一位世子妃,那就是自己的妹妹。

  由是,當周國使臣抵達吳縣之時,孫策絲毫不吝嗇,親自引國朝百官相迎,以示敬謝。

  而後著書一封,敬請周王稱帝,交由使臣代為轉交。又命大將周泰,親自攜吳國所備厚禮,前往長安,慶祝周王稱帝盛事。

  時隔半年,孫策最終還是走出讓將這一步。

  周泰也沒有拒絕,因為在先前大王已經尋自己商談了許多次。不管去了大周後會怎麽樣,自己始終都不會忘了孫氏之恩!

  孫策心中雖然不舍的周泰這位大將,但總得考慮日後。

  經此大敗,吳國非四五年之功,難以複聲勢。而四五年後,這天下局勢恐怕就會愈加明朗了。

  到時候,不論吳國是否有機會,自己都要為尚香準備一番。

  有周泰在周國引為大將,日後尚香在周國宮內的處境,要好上非常多。畢竟,明歲二月二十三日後,尚香就是大周的太子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