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出巡(19)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800
  三日後,送走了出征大軍後,高誠也將目光再次放在益州布政司眾人的身上。

  至於戰事,交給年輕的小輩,也不算是什麽壞事。勝了也就勝了,敗了也無傷大雅,反正大周禁的住。南中諸豪族及蠻夷,也沒那個實力,打進重兵駐紮的益州腹地。

  權當曆練小輩了!

  倒是益州境內的各項基政工作,進行的頗有些困難。

  士族的抵抗力量很弱小,畢竟大局已定,再加上領頭羊們都被弄到了涼州或者關中。剩下的這些小蝦米,完全是任由自己宰割。

  但沒想到的反而是百姓的抵觸比較大,各縣邑反應上來的情況,多有不同。然無一例外,皆是百姓對大周律令的繁苛有些微詞。

  原先在劉璋父子的治理下,益州更像是道家的無為而治,百姓不必承擔那麽多的徭役。可大周的徭役,卻是不少,雖然有日錢的存在,但這些人根本不信做徭役官府還會發錢發糧。再加上原先征召修建褒斜道的徭役一事,不少人都害怕被充作軍籍。

  軍籍,那可是祖祖輩輩都要當兵打仗的,聞之心怯。

  此外就是通寶錢的置換,也是一大難題。益州民間中有各種幣類,數量極為龐大,從長安鑄錢署調來的一批錢,根本不足置換,缺口甚多。然後,由於準備不夠充足,就造成了益州通寶錢的高昂。

  跟以前河東一樣,存在著有人拿著自己換來的通寶錢,改變兌換比例,從百姓手中換取大量舊幣,而後囤積起來,等著再跟官府置換。以投機取巧的方式,輕輕鬆鬆就能獲得大量的金錢。

  大周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以前河東沒歸大周所有,士族們愛怎麽弄就怎麽弄,反正大周隻要把通寶錢填滿河東就成。

  但現在,益州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卻是不能不處理。

  任岐領著幾名從事,陪著高誠,在太少宮內,思索著這個問題的處理方案。

  “不太妥當,這幾種辦法,雖然都有可行之處,但現在正在進行的事務也很多。尤其是佃戶和收回耕田的事,跟置幣一摻和,就複雜了。”

  任岐心中有些擔心,不比去歲剛剛拿下益州那會。那時候,百廢待興,隻需要管理好秩序,讓百姓逐漸安穩就行了。現在,大刀闊斧的進行基政鋪設,莫說百姓了,自己都感覺力不從心。

  高誠點著頭,明白任岐的辛苦,然而還是堅定不移的說道:“這個不用擔心,孤也知道如此行事,有些著急。可益州大局已定,些許宵小也翻不了天。倒是諸君,恐怕要辛苦很多啊!”

  “大王言過了,為國效力,談何辛苦。隻是,臣擔心多令齊下,在成都附近還好,有臣等盯著。可距離一遠,下麵的小吏們,未必就能做的好。”

  任岐訴著苦,也在訴說著封建時代的地方治理難度。

  高誠沉默了下,封建時代就是如此,即便是把士族打壓下去,可鄉裏之間,基本上還是鄉裏之人管理。朝廷和地方郡府、縣府,也最多就是指導和監督而已。

  想要讓詔令直下鄉裏,也隻能依靠地方上的三老。

  其次就是,上麵的政令一層層的傳達下去,鬼知道那些心裏好琢磨的官吏會理解成什麽樣子?

  “這樣吧,待孤回長安後,安排禦史台抽調一批禦史,下到益州郡縣,督察指導各地的工作。驟時,任卿可需要好好安排一下,最好尋幾名熟悉情況的人跟著,免得出了什麽岔子。”

  “臣明白。”

  任岐拱手應下,而後問道:“那錢幣置換一事,就先讓調查司去查清楚,再與收地一事一並處理了?”

  “就這樣吧,不出半個月,調查司那邊就能查的清清楚楚。趁著這段時間,任卿也安排一下,把那些有名有姓的商賈和士族都請到成都來。沒名沒姓的,就依破壞錢幣流通,投機取巧之罪處置。”

  “諾,臣這便下去安排。”

  “臣等告退!”

  布政司眾人離去後,高誠長歎一聲,凝視著殿外。

  多令齊下,讓任岐等人肩上的擔子嚴重超載。即便是大周最穩定的關中,也是一道一道的鋪設。

  不過,也沒辦法,大周財政急需要益州的補充。益州隻要把各項基政鋪設下去,國朝今歲秋計,就能按照大周的收稅標準來進行了。

  去歲秋計,為了照顧剛剛安穩的益州,大周沒有收稅。如今,長安相府上下,早就盯著這塊肥肉呢。

  不出意外的話,益州上下,怎麽著也能收個兩億錢。光是那四百多萬口,一人頭就是二三十錢,這就是妥妥的一個億。再加上其他的稅,自己方才都說少了。

  如此一來,國朝一年也能收個十幾億錢了,維持褒斜道的修建,不成問題了。

  再過個四五年,等益州徹底安穩,商貿徹底恢複,稅收還會進一步增加。大周,也終將越來越強。

  ————————————————

  半個月後,征討大軍抵達峨眉。

  任岐也將益州境內諸多士族,以及傳世商賈,皆喚到了成都城。

  而後,任岐接見商賈,高誠接見士族。

  所探無他,就是錢幣置換,以及佃戶、耕田的收回問題。

  麵對不同的社會階層,所交代的話,自然也大不一樣。但唯獨在語氣上,如出一轍。

  任何人不得投機取巧,以此牟利。任何人,不得存有佃戶,以及超過國朝戶田。

  投機取巧,破壞通寶錢流通市場,以刑罪論處,輕者罰錢、發配,重者梟首、族誅。佃戶也一律解除,上交契約至布政司,統一銷毀。國朝戶田,成年男子均百畝,女子均五十畝,以成年男女子論,不得逾越。逾者需上交國朝,國朝以平價收購。有所不配合者,發配或族誅,二選一。

  原本就知道沒好事的士族和商賈們,在一眾士卒的威壓下,紛紛垂首相應。

  次日,還沒緩過神來的他們,就得知布政司署衙,下達了新的布告。布告所言,便是錢幣置換以及佃戶、耕田的處置事宜。還附帶了不尊法令的處罰,那赫赫的族誅倆大字,就懸在他們的頭頂上。

  第三日,布政司衙役、益州守備軍將士及城外第十軍將士,三司配合,拿著調查司給予的情報,一家一家的敲開大門。

  被找上門的都是前些日子,從老百姓手裏大賺了一筆的不法商人,以及影響力不大的小豪強。

  三司也不是不講理,拿著各種證據以及昨日辦法的政令,先禮後兵。

  罰款交齊了,就留下口頭警戒一番。不交罰款也簡單,布政司衙役當場拘人,膽敢拒捕,再由守備軍將士動手。

  至於第十軍,更多的隻是看著,畢竟沒幾個人敢拿一家老小的腦袋開玩笑。

  一連幾日下來,成都百姓算是見識到朝廷的強勢。

  數百家交齊罰款,六十七人被拘於牢獄,麵臨著三到五年的處罰。相比起東門闕上懸掛的十一顆腦袋,似乎還是坐牢比較好。

  隨著布政司的強勢舉動,一場風暴也從成都,開始向四周散開。

  短短半月功夫,成都平原諸多縣邑,僅是拘入獄中的便高達三百餘人。梟首示眾者,達七十八人。

  族誅新都一戶上下四十六口!

  拒交罰款、拒捕、持兵攻殺將士!

  隻不過,誰也不知道,這隻是布政司散布的一個假消息。

  周兵隻是將其一家老小,秘密押走,而後布政司那邊更改戶籍,這家人就成了漢中人。

  消息,有人說是假的,因為沒人見到那一家老小的腦袋,當兵的可能沒砍。

  但沒人信,反倒是更相信布政司說的那一套。

  也沒人,願意拿闔族老小吃飯的家夥,去嚐嚐族誅啥滋味。

  敢怒不敢言!

  這就是益州諸多士族和商賈,最完美的釋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