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出巡(1)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544
  帝王出巡,在茫茫青史中,並不少見。

  或是彰顯威嚴,或是遊行玩樂,但不管帝王自甚出於何等目的,出巡都有著意味非常的政治傾向。

  尤其是對於那些處於出巡途間的官吏,敏感的他們當即就可以嗅到一絲絲的不尋常。

  周王出巡,亦是如此。

  一來,看看褒斜道大修的進程以及成果。二來,安撫漢中以及巴蜀民心。

  這就是高誠此次出巡的目的所在。

  行輿沿渭水南岸,經上林苑而行,途經槐裏,右扶風太守親引諸官吏,過渭水而奉王駕。酒肉美食,自是少不得。

  由此,也是曆代帝王出巡,所謂的耗費民力所在。

  但真的說起來,除非是如同後世楊廣下江南那般規模,正常情況下還真花費不了太多。

  比如眼下,禁軍、羽林、虎賁皆攜有糧秣,郡縣所奉的酒肉,自然是要供應王上、隨行大臣以及軍中將校。級別低的人物,當然是吃軍糧啦。

  行至武功,行輿進行糧秣補充,帶足兩月所用,而後就此往西南去。

  不到五日功夫,便進入褒斜道。

  初入褒斜,高誠看著那寬闊的大道,也是麵露喜色。

  修的不錯。

  漸行漸遠,褒斜大道也越來越窄。

  入褒斜三日,高誠一行人,便來到了褒斜道途中第一個硐道所在。

  負責褒斜修建工程的少府少監,以及馬鈞等一眾大匠,早已聞訊至此,恭迎王駕。

  前軍羽林騎,駐足道路兩側,警戒左右,予王駕讓出道路。

  “臣等,恭迎大王!”

  一群人當即俯身躬禮山呼。

  隨著王駕漸近,高誠也看到了恭迎的眾人,而後於眾人前十步外駐車,親自下駕,來到少府少監麵前。

  “愛卿快快請起!”

  高誠右手虛抬,示意其起身。

  而後又看向眾多匠戶,再抬手示意,言道:“諸位皆乃吾大周有功之人,無須多禮。”

  “臣等拜謝大王!”

  數十人齊聲躬謝。

  “愛卿,來!為孤介紹下諸位大匠。”

  “諾!”

  少監應聲而動,探手指向身側之人,言道:“大王,此乃馬鈞,修建硐道方略,便出於其。”

  “噢~馬鈞?”

  高誠注視著眼前這位看起來約莫二十四五的年輕人,不由微笑言道:“君真神人也,孤於長安,日夜聽取褒斜道修建之進程。尤其是那硐道,觀書尚顯其難。然,於君之手,比若無艱也。”

  “大王謬讚了。臣不過出言提案,真正厲害的乃是諸多親自動手的匠戶,以及諸民夫壯勇。若無彼等齊心奮力,臣縱是有再多方略,亦是無用。”

  馬鈞謙遜一言。(口吃,算了,直接就這樣寫了。)

  “君,謙虛也。”

  高誠笑著留下一句,目光轉向其身後之人。

  少監眼色即到,立即為高誠介紹道:“大王,此乃李老丈,從事匠職四十一載,經驗深厚。褒斜道修建之順利,亦是多虧李老丈等老匠戶。無彼等傳授經驗,恐怕更甚難也。”

  “老朽,老朽拜見大王!”

  李姓大匠顯然是第一次見到一國之君,神態頗是激動,口中說著說著就要伏地再拜。

  高誠急忙探身,抓住老丈兩臂,略使用力,言道:“老丈已是高齡,尚為國建功,孤焉能受此大拜。老丈,速速起身!”

  “老朽遵命!”

  “老丈,年有幾何?”

  “不瞞大王,老朽已是六十有三。”

  李老丈眉目一笑,臉上的皺紋便擰到了一起。

  高誠微促眉,轉頭看向少監,問道:“孤記得不是有所行令,年長者不宜從此重工嗎?老人家身體漸弱,出了好歹,豈不負吾子民?”

  “回稟大王,非是臣下不尊行令。而是先前修硐道時,遇有難題,吾等皆無所解。故而李大匠,遂請其尊長而來,這才解了當下之難。”

  嗯?

  高誠愣了下,而後回頭望去,正間一人挺身而出,言道:“大王恕罪,在下不知行令,故而請家父至此,怪不得張少監。”

  “唉~國朝興師動眾,大修褒斜,可謂是耗費民力,非仁善之舉。而君奮力不言,更請尊長效之國事,孤甚是慚愧啊!”

  高誠龍首微頷,感歎言道。

  張少監聞言,當即拜道:“大王不計當下,大修褒斜,乃是為後世計。臣等不及王上英明,惟盡心盡力,肝腦塗地。”

  “吾等惟盡心盡力,肝腦塗地。”

  眾人亦是拜言。

  見此,高誠大手一揮,朝著諸人道:“諸君有功於國,有功於萬民,孤也非吝嗇之君。來人,為諸君,悉加爵一等,賜下金玉絲帛。另取酒肉,今晚孤與諸君,共醉褒斜!”

  “諾!”

  “來來,諸君皆起。孤出巡至此,正欲一觀諸君之傑作也!”

  “大王這邊請,硐道就在不遠處。”

  “移步。”

  “諾!”

  越過這簡單的民夫營地,很快高誠等人,便至那百步硐道前。

  高誠看著那宛若隧道一般的硐道,不禁露出驚訝之色。而後,頗有興趣的看著一位位民夫,經由此處通過。

  繞過硐道,經絕壁外眺望遠處,隻見前方呼聲震天,顯然是民夫們還在勞作。

  “走,上前看看。”

  “諾!”

  “大王請。”

  踏在平坦的夯土路上,高誠不由感覺這位少府少監辦事,甚是不錯。

  通往硐道口的夯土路,有三米寬左右。但至硐道口,已隻不過兩米而已。

  看著自家王上端摩著硐道口,張少監當即詳言道:“大王,此硐道,高九尺二寸,寬八尺九寸,長五十六丈八尺有七。可容下常規車駕通行。”

  “不對吧,這下有夯土平路~”

  “便是自夯土路而量,高九尺二寸。”

  “九尺二寸!”

  高誠低吟一聲,一尺約在二十三四公分。九尺二寸,那就是兩米一,剛剛足夠車駕通行啊。騎兵若是乘於戰馬上,尚不能過也。

  “有些略低了些啊!”

  “大王所言甚是,所以南麵正在修建的一處硐道,業已增高至一丈三尺。如此高度,騎兵亦能乘馬奔馳。而且,寬度也增加到一丈八左右。”

  “一丈八?”

  走進硐道之內,高誠看著右側支撐山體的巨木,疑惑問道:“一丈八太寬了,隻是靠巨木的話,未必能撐住。一旦山體坍塌,想要再通此徑,那就是千難萬難啊!”

  “大王英明,吾等先前便是為此所困擾。於山體右側鑿道,其上山體必然下墜,尋常之物,難以撐其重。然多虧了李老丈人,想出了折中之法。”

  說完,少監往前走了兩布,指著硐壁言道:“大王請看,此乃是山體也。五步便留有山石成柱,其間以鐵木作撐,故旬日有餘,安然無恙也。”

  “還是不太妥當,即為木,勢必朽。”

  “大王英明,後麵的硐道,也放棄了借助棧道修建,而是如石門一般,從中鑿空硐道,以為作道。”

  “算了,明日再召集眾人,孤與爾等好好商議一番。”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