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隱患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552
  “關中、漢中抽調了二十萬民夫,孤的打算就是把道路修繕一下,能加寬的就加寬。棧道更是隻需要維修一下就可以了,南麵還有巴蜀諸道,也要維修一下呢。按計劃,最多一兩年功夫,就能修繕一個遍,足夠吾大周用上幾十年了。”

  “現在好啦~按照汝郭奉孝的計劃,僅是褒斜道就要六七年。不提這些花費,咱還東出不?”

  高誠瞥著眼,注視著眼前這貨,越說越無奈。

  好好的找荀攸不好嗎?

  好好的看看有沒有貪腐,不就成了嗎?

  非摻和那麽多事幹嘛!

  如今倒好,整個褒斜道的人都知道郭嘉是自己派下去的人,他說的話基本上跟自己親口說的沒啥區別。

  金口玉言。

  現在再想改口,那不僅是郭嘉的名聲壞了,自己的名聲也得壞在這。

  鑿山開道,聽著真震撼人心。

  那可是秦嶺山脈啊,褒斜道就不下百裏的棧道,再加上入蜀的主道金牛道,少說也得三百裏棧道。

  這工程雖然沒秦朝連接諸國長城那麽宏偉,但工程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火燒水激之法,早就有了。

  要是國力允許的話,大漢早就幹了,哪還輪得到自己啊!

  現在倒好,這小子蹭的一下給整出個大簍子來。

  “想想怎麽辦吧?”

  高誠衝著郭嘉,長歎一語。

  自己是沒轍了,肯定不能修,否則大周估摸著得被拖垮。

  但要是就此改命,不僅打擊那二十餘萬民夫官吏的士氣,還折損威望,更不值得。

  “大王,以臣看來,修個褒斜道還是沒問題的,大周頂得住。實在不行,修完褒斜道,打上一仗,不就可以可以作罷此工程了?”

  郭嘉尷尬一笑,獻策說道。

  實在是失策了,自己當時也有點被這宏偉的工程,給迷住心竅了,沒考慮那麽周全。

  打一仗?

  高誠嘴角抽了下,說的好輕鬆啊!

  不過,眼下似乎也隻有這個法子了。到時候,打著戰爭的口號,征調民夫,截斷此工程也是可行。

  關鍵是,這幾年日子怎麽過?

  還有眼前,怎麽跟閻相說道?

  “閻相那邊,汝去說?”

  “........”

  聽到大王提及自己最不想麵對的話題,郭嘉立馬轉口道:“王上,此次臣見到了荀公達,交談一番,所獲良多。”

  “嗯?”

  高誠輕嗯一聲,想扯開話題,也不是這個扯法啊。

  算了算了~

  “那荀公達呢?不願仕吾大周?”

  “公達兄言已無意廟堂,不過卻是打算定居長安,也不是不可行。”

  “嗯~也好,總歸比轉投他人強的多。這樣吧,奉孝汝稍後給潁川荀氏去書一封,荀攸定居長安,可是其自願,孤從不做難為人之事。”

  “臣明白,大王放心就是。”

  郭嘉點了點頭言道,隨即思慮了一番,又說來:“此次相見,公達提出了吾大周幾處弊端,大王可願一聞?”

  “噢~說!吾等治國,畢竟是親曆親為,身在局中,難察端倪。”

  “大王且聽嘉一一道來。”

  郭嘉將與荀攸的那番談話,悉數盡告,包括荀攸說的那幾句商君書墾令內的幾句話。

  良久....

  高誠眉頭緊蹙不展,回味過來後,問道:“奉孝怎麽看?”

  “工賑之法,確實是吾大周重要之國策。若無工賑,吾大周絕無今日之盛。而今,工賑使百姓趨之若鶩,荒廢耕田,必然有之。更使百姓得以巨利,心生安逸,亦是必然。但天下未定,不宜立斷。”

  這些便是歸途中自己所想的一切。

  工賑弊處雖已彰顯,但其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

  比如,大周幾次動兵,都是十幾萬,乃至二十萬人馬。這麽多戰兵,需要的民夫數目極為龐大。若無工賑所帶來的勞役日俸,幾十萬民夫會心甘情願?

  還不都是為了錢和糧食,能夠養家糊口。運氣好,還能夠得到軍爵或是民爵,光宗耀祖。

  自周國建立以來,幾乎戰無不勝,靠的可不僅僅是軍隊強悍的戰力,還有龐大的國力,以及龐大的民夫隊伍。否則,縱是軍隊再強,縱是國力再盛,軍需物資送不上去,還是白搭。

  高誠沒有當即說話,而是再度於腦海中想著工賑利害。

  當年大水,國朝百餘萬口,流離失所,國庫糧錢緊缺。光養著那些流民可不行,所以自己借鑒來了以工代賑之法。

  效果非常明顯。

  到了後麵,國朝穩定下來,可工賑始終在繼續。於是,傳承千年的徭役製度,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因為,在工賑之前,服徭役、兵役是每個成年男子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國朝隻需要管飯就行。

  可工賑又管飯,還發俸祿,一月一結的工資製度,就稀裏糊塗的被帶了過來。

  原本的徭役製度,自然被衝成了爛瓜皮。

  搞得現在,大周的徭役和工賑已經不分你我了。工賑是管飯加發工資,徭役也是管飯加發工資。

  噢對了,還包住!

  自己都幹了什麽啊?

  想到這裏,高誠不由嘴角流露出苦意。

  付出的代價當然大,比如之前的伐蜀之戰,四五十萬民夫,光是錢一天就得出去幾百萬。所幸,大周的工資,隨時可以從錢變成糧食。

  那些民夫,也不介意,照領就是了。

  也得虧伐蜀就用了半年,否則大周能否如計劃中維持戰事兩三年都說不準。

  這點,也是今歲剛剛發現的問題所在。

  由於工賑的問題,大周的戰爭成本,無限度的拔高到了另一個檔次。

  一天七八百萬,一月就是三億,一年下來四十億沒的跑了。

  這麽多錢,就算是東漢中期,也沒如此闊綽啊!

  人家東漢跟西羌連連續續打了三次持久戰爭,也攏共花了四百億不到,還是分成了五十年。這要是換成大周,五十年內打三十年,一千多個億,誰頂得住。

  直到今歲,大周的財政收入,才堪堪達到八個億啊。

  也許,等到明年益州賦稅加上,估計能超過十個億,可也是讓人揪心啊。

  好在,問題出現了,想辦法解決便是。

  “民有富,而忘危。這一點權且不用擔心,孤有的是辦法!”

  高誠沉下心來,沒有將此事太放在心上。

  忘危?

  想的美,這時代又不是後世。

  值處亂世,隻要戰事一起,他們有點小錢了反而會更加賣力。因為,敵人殺進來了,他們又得回去過以前的苦日子。

  隻要宣傳做的好,忘危的問題不大。

  畢竟不是巴蜀、江東這般偏安的地方,關中腦門上還頂著大大的兩個字,鮮卑!

  此外,老百姓手裏有錢了,才會刺激經濟啊。

  最龐大的人群不消費,僅靠那一小撮有錢人消費,大周內部的商稅,根本上不來。光靠外貿的話,完全沒能力像西漢那般,打持久型大規模戰爭。

  “難題是,如何在工賑實施的同時,保證百姓不會荒廢耕田?奉孝,可有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