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調任、編兵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414
  河套的戰事,隨著大河結冰,正式打響。

  然而,地處大河邊緣,扼守天險的朔方郡郡治臨戎,直接被軻比能及張任放棄了。十幾萬西部鮮卑騎兵,渡過大河天險,前無險阻。

  緊隨而至的便是連綿不絕的散騎交戰,步度根以諸部部騎,分散掃蕩朔方。軻比能與張任,則集中兵力,圍殺其所散部曲。

  一連十餘日,雙方各逞其能,互有勝敗。

  隻不過,兵力的不對稱,仍舊迫使二人不斷的往五原、雲中一帶撤離。

  當步度根大軍渡過大河的消息,傳至長安時,已是歲旦之後了。

  明武三年二月初。

  匆匆月餘過後,劉璋隨漢中王張魯,一並來到了長安城。

  國朝朝會之上,麵見周王,俯首躬禮。

  而後,遂以安樂縣公爵,就居長安。劉璋兄長劉瑁,則為郎中,領一閑職。

  漢中王張魯,於長安另置府邸,正式定居大周國都。

  其長子張富,加城固侯,領國相掾給事。其次子廣、三子永,為世子陪讀。

  這樣的待遇,讓老張近幾日來,都是喜笑溢於顏表,久久不散。

  自己就不多說了,都是漢中王了,再往上封就是必死之局。封富兒為侯,也足以慰張氏伐蜀之功。次子、三子的待遇,更是好上幾分。

  別看自己是第一次來長安,但對於大周國朝的了解,絕不算少。

  世子龑深得王上喜愛,更得關涼士族倚望。日後,隻要做好為人臣、為人子之道,繼承社稷,毋庸置疑。

  廣兒、永兒日後的成就,必勝富兒啊!

  同時,國相府及中尉府下發的封賞,以及高誠所敕詔命,也抵達成都。

  原成都州牧府,換上一塊門匾,搖身一遍成為了大周的布政司。

  益州布政使任岐,大周車騎將軍徐榮,同案席坐。

  下列各軍將校,及益州降眾。

  “諸位,國朝有命,即日起漢中郡劃入司隸校尉府。巴郡自墊江以北,為漢昌郡,治所墊江,轄安漢、充國、閬中、漢昌、宕渠、宣漢六縣,以趙敏為漢昌太守。墊江以南,仍為巴郡,治所不改,轄枳縣、黃石、平都、臨江、朐忍、魚複六縣,以王澹為巴郡太守。”

  任岐頓了一下,繼續與眾人說道:“此外,蜀郡屬國更名漢嘉郡,譙峴為太守。廣漢蜀國更名陰平郡,治所陰平,孟彪為太守。龔諶調任蜀郡太守,李福調任廣漢太守,趙莋調任犍為太守。峨嵋暫設縣,張續為縣長,待日後拿下越巂,複立郡國。”

  “諸位的任命書也都到了,王商任治中從事,武周任別駕從事,周生烈任薄曹從事,閻圃任部郡國從事。陳實調任司隸校尉府治中從事,龐羲調任司隸校尉府別駕從事,張肅調任司隸校尉府部郡國從事,程畿調任涼州布政司治中從事,龔揚調任涼州布政司別駕從事,董和調任涼州布政司部郡國從事。張鬆,調任大鴻臚寺大行令。餘者縣令、長及諸掾屬、吏員,各發郡縣,多有調動。”

  說完,廳室內數十人,皆是麵有改色。

  除去王商外,幾乎多數人都被調至外州任職。日後,再想要於巴蜀作威作福,可就難大了天啊。

  然而,比起場內的張鬆,其餘人起碼也沒有別的芥蒂。畢竟,一州從事的俸祿也不低了。最重要的是在地方熬上幾年,出頭的機會很大。

  而那大鴻臚大行令,嗬嗬.....

  大鴻臚是幹什麽,負責禮儀典教,負責祭祀出行,負責外夷來朝等等禮節類的事宜。

  想要刷政績,委實有點難。

  說難聽點,位高權低,還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那種。

  張鬆也有些沮喪,這職位確實距離自己心中所想,差的遠了。

  不過,想到當年自己那一手合眾之策,讓周國吃了悶虧,似乎得到這麽個位高之職,已是幸運。

  “任使君講完,那本將也說說益州軍事事宜!”

  等了一會,徐榮待眾人消化完任岐的話後,肅容言道。

  廳內諸文職,興趣不大,武職卻是神情一震,來了!

  “益州,設守備軍一,下轄五校,編製兩萬餘。以賈龍為軍將,楊昂為副將,鄧賢、吳蘭為師帥、雷銅、楊懷為副帥。兵員組成,由漢中兵一萬,益州兵一萬,駐所益州各要害,負責清剿州內匪寇。另增第十野戰軍,編製一萬六千餘,以吳懿為軍將,楊柏為副將,王鹹、卓膺為師帥,婁發、高沛為副帥。兵員組成,由東州兵一萬一千餘,武陽軍五千人。駐所武陽,謹防南中諸蠻犯境。”

  “此外,護氐軍更名第九野戰軍,以苻健為軍將,李異為副將,樸胡、李貴為師帥,竇茂、王平為副帥。兵員組成,抽調賨兵、武陽軍所部補充,駐所漢中。另,組建無當飛軍,一師編製。以嚴斌為師帥,甘寧為副,挑選精銳,編五千兵員,駐棘道。”

  “張承、楊鬆、黃權,調任中尉府從事中郎。龐樂調任中尉府司馬,楊任調任中尉府別部司馬,馬超、馬岱調任中尉府軍候。”

  說完,徐榮掃了一眼廳內諸將,問道:“諸位,可有異議?”

  “車騎,兩軍一師,縱是再補第九軍,蜀中各部部曲,仍有餘盈,不知作何處理?”

  時任參軍的袁渙,抬步出身,稟言問道。

  “正如曜卿所言,王上已有安排。”

  徐榮衝著袁渙和氣一語,轉頭看向列中傅燮,斥聲道:“傅燮何在?”

  “末將在!”

  傅燮聞聲而出,神色淡然,似乎早就在等待著這一刻。

  徐榮輕哼一下,言道:“王上有命。第二軍軍將傅燮,戡破涪縣,大肆殺俘,又行暴舉,屠城絕戶,壞吾大周王師之名。今去其軍將之職,遷校兵郎,負責蜀中各部兵力裁撤一事。事畢,即返長安,幽禁居所。”

  “末將謝王上不殺之恩!”

  傅燮麵北伏地叩首,口中高唱。

  在場的人,多帶震驚顏色,不敢相信周王對傅燮的懲罰如此嚴重。

  傅燮是何人,他們早就知根知底。當年入蜀平蠻,其與王上結八拜之交。涼州羌亂,傅燮隨周王一路征戰,功勳累累。

  即至先前,充任第二軍軍將,是王上心腹中的心腹。

  但現在,就因屠城一事,而徹底擼到了底。

  什麽校兵郎,有第五軍和第八軍主力在成都,裁撤諸部部曲,輕而易舉,根本不需要傅燮來負責。

  唯一的可能就是蜀中方定,王上想要借傅燮屠城之威,震懾蜀中。

  過不了三個月,益州就能穩定下來,驟時也就是傅燮回到長安,遭受幽禁的日子了。

  當然,懲罰歸懲罰,傅燮身份特殊,早晚肯定還會出仕。

  但那時,早已芳華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