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53
  正如趙衢所言,杜畿早已經憋了一肚子的氣,把積壓了數年的抑鬱,全都發泄到了這次的伐蜀之戰上。

  舉國四軍精銳,十萬勁卒。

  仆從數部,兵馬六七萬。

  積倉半載,蓄糧成山。

  他杜畿杜伯侯,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太久了....

  久到,自己都快忘記了,忘記了當年的意氣風發,忘記了當年仗胸壑遙指江山的氣魄。

  削爵三級。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是大王放棄自己的信息。

  但在杜畿眼中,這是大王想起自己來的信息。

  為人臣子,加官進爵,自是喜事。削爵罰俸,也未必就是壞事。

  畢竟,比起那些讓大王想都想不起來的人來說,削爵罰俸,說明大王還記得自己。

  不容易啊!

  怒,肯定有。

  正值芳華年歲,幾載虛度,是人都會心生怨氣。更何況,是自己這般才華橫溢之人。

  不過,現在一切都無所謂了。

  心中的怨氣,腹中的怒火,胸中的抑鬱,都隨著這次伐蜀,盡數消散。

  沒有人,比自己更渴望這場遲到的戰爭。

  上次被蘇文師給坑了一把,這一次絕對不能再出任何差池!

  心中暗自立下言誓,杜畿將目光,再度轉到了案前的書信上麵。借著身旁的油燈,上麵所書,盡遺心中。

  而在杜畿下麵,二十餘人佇立,靜靜的等候著杜畿的發號施令。

  很難想象,深夜之中,益州調查司的衙門,還會出現這麽一幕。

  “好了,都說說各地的情況吧。”

  杜畿看完密信,小心的收置袖下,而後看向堂下眾人,尤其是那十一位巡查使。

  指揮使之下,便是這些巡查使了,每郡一人,負責發展內線,收集各軍探子所得信息。其次,便是與其他巡查使聯絡。畢竟,有些秘密,牽扯的可不隻一個郡。

  “指揮使,蜀郡那邊最新的信報,趙韙雖敗給了吳懿,但主動退兵到了犍為郡內。蜀兵則收複了廣都和江原,重新設立了防線。劉璋的意圖,應該是要將兵北上,阻擋吾大軍南下了。”

  蜀郡巡查使話音剛落,就聽見上首的杜畿冷哼一聲。

  “哼,這些信報不用汝說,下麵的探子都傳了過來。本指揮是問汝楊洪所部的情況,都多長時間了,數萬人沒有丁點消息?汝若是無能,那便早日交上印信!”

  杜畿的語氣很是嚴厲,直聽的那巡查使差點給跪了下去。

  “指揮使,非是吾等無能,實在是河首高原太大了。也很少有人熟絡道路,職下派了二三十批探子,幾百號人,結果回來的還不到十個人,損失太大了!”

  旁邊,廣漢屬國的巡查使,不禁開口言道。因為,尋找楊洪所部蹤跡,也有他的一份。

  “哼!”

  杜畿冷哼一聲,衝著身後力士揮了下手,口中說道:“既然無能,那便交上印信。”

  “這~”

  兩個巡查使還想要多言,卻是被力士趕上一步,直接扣在堂下,取掉了身上印信。

  隨即,神氣全無的被拉了出去。

  餘人見之,莫不心驚膽顫。

  因為,他們是調查司,是不能見人的!

  縱是下麵的探子,想要不幹,也沒那麽輕鬆,更何況他們掌握一郡探子,熟知指揮所在之人。

  不幹,就代表著死!

  沒有人會明說,但心中都明白的緊。

  猶如看屍體一般,杜畿親眼看著被自己送上絕路的兩個巡查使,由力士拖的遠遠。隨後,看向自己的副手指揮同知,言道:“明日,再選兩個人頂上,告訴他們,本使要的是能做事的人。而不是一天到晚,隻知吃喝玩樂的人!”

  說完,目光就看向了堂下幾個挺著大肚子的家夥。

  那幾人不由羞愧的垂下了頭,吃喝玩樂,沒啥正經事,這就是他們巡查使。

  機密大事,哪有那麽多。

  一些小蝦米的事,莫說指揮使了,他們都知道沒啥大用,隨手就丟給副手處理了。

  於是乎,除了局勢緊張的蜀郡和犍為郡,其餘人大多都沒啥事。郡內重要人物的信息,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了。

  但現在,顯然不同了。

  國朝大舉伐蜀,是個人都知道得好好表現了。

  戰事一至,各郡收集的信息,就全都遞上來了。按理來說,有了這些情報,國朝大軍肯定要輕鬆不少。

  可惜,今天的指揮使,顯然不滿足僅僅隻有這些,甚至都不惜殺雞駭猴!

  果然,隨後眾人便聽到杜畿說道。

  “從明日開始,所有人立即回歸本郡。最多不過半月,任使君就會回到峨嵋。到時候,杜某也不要求過多,所有心向吾大周的人,都必須動起來,配合任使君,攪亂巴蜀內部。不論攻城陷地,還是劫糧燒倉,本使要巴蜀無寸土之寧,明白嗎!”

  “諾!”

  “呂指揮使,永昌距離最遠,消息通傳不便。本使便不與汝強定時日,回去告訴王府君和汝兄,永昌不需要做什麽。讓濮部、閩濮部、僄越部、鴆僚四部各自出兵向南、向西、向東擴張,走到哪就算哪。有敵人敢阻,便報於吾大周,待天兵南下,盡為齏粉。此外,樹立界碑,調吾漢家將士駐守,明白嗎?”

  “職下明白,還請指揮使轉告大王,永昌不負王上厚望!”

  界碑是什麽,呂振當然清楚,也清楚杜畿這番話的意思。很顯然,定界碑肯定是要有王上發話。否則,一個臣子,沒有資格要求郡縣定下界碑。

  杜畿著重看了眼呂振,最後叮囑了一句:“記住,永昌天南,不失寸土,再開新疆,鑄國界碑。國朝此時雖不能顧望天南,但一掃**後,總歸會北去、南望、西進。驟時,永昌呂氏,世為鎮南公!”

  “嘶~”

  不僅僅是呂振,堂內其餘人也都是一口冷氣入肚。

  鎮南公!

  當朝最貴者,也不過是縣候而已。可鎮南公,顯然已是國朝最高爵位郡公。

  呂振麵色漲紅,心中激動澎湃不已,再稽首:“臣定為國開疆拓土,永鎮南疆,不負王上聖恩!”

  郡公啊!

  若王上能橫掃**,肯定會有一些郡公,但能得此爵者,非是三公,必是外戚。

  他永昌呂氏,若能得此勳貴,何其幸也!

  這是王上的承諾,也是王上的應許。

  而呂氏,能不能接住這天降大貴,就看自己肯不肯努力了。

  永昌雖是荒僻邊郡,可周圍也都是一些小弱蠻夷,以府君和兄長的能耐,這鎮南公,幾乎可以說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