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轉戰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413
  一日過後,廣陵城外的江東軍,已逾三萬。

  這其中真正的步卒隻有兩萬,但耐不住楚國水軍盡滅,四下江湖無所匹敵的江東水軍,派遣了半數水兵上岸,協助步軍攻打廣陵。

  餘下所部,則分成兩部。一部搭建水寨,一部來回渡運兵馬。

  南下討伐會稽的江東主力,早早便調回了程普軍,已至丹徒,等待渡江。而錢唐方麵,孫策隻留下了孫賁率領一軍,虛張聲勢。

  吳郡、丹陽二郡,各抽調民夫數萬眾,來為大軍提供糧秣輸送。

  城外三萬江東軍兵臨城下,修築營壘,打造攻城器械。

  城內則是人心惶惶。

  廣陵太守征召了數千名壯勇,再加上一萬兩千左右的兵馬,按常理而言守城是足夠了。可是,現實就是現實。

  士氣低迷,軍無戰心,民無餘勇。

  最關鍵的是城內的糧草問題,廣陵倒無缺糧之危,可駐紮在盱台、淮陰兩地的兵馬,全都要斷糧了。

  這兩地可是聚集著廣陵、九江、廬江三郡泰半郡兵,他們若是敗了,那整個江右都再無任何力量抵擋孫策大軍了。

  至於廣陵城,能守一日便是一日吧。

  城內兵馬,沒有冒然出城一戰,生怕再損兵折將,讓低落的士氣,再下一層。

  可在城內,卻不代表士氣不會降低。

  傍晚時分,孫策與徐琨二人,帶領著五千精銳,乘船入邗溝,過廣陵,延之北上。

  城頭上的楚兵,看著這一幕,頗有些後怕。

  邗溝通向哪裏?

  淮陰!

  廣陵重鎮,也是淮南重鎮。

  重要程度猶在廣陵城之上,與合肥不相上下,僅次於壽春。

  壽春是楚國在淮南、江右的重要據點,也是芍陂水寨的根基。常年都有駐軍,此時駐守鍾離的便是壽春守軍。九江郡治陰陵的郡兵,都不及壽春三成。

  合肥,巢湖水寨建立的基礎,也是三大水寨中規模最龐大的一處。同時,與廣陵、曆陽共同形成長江防線。

  而淮陰,則是淮河末段的重城。本屬齊國,為楚國所據,占領時間不長,再加上齊國兵敗如山倒,淮陰的重要性在伐齊一戰中,並未凸顯出來。

  但現在不一樣了,扼守著淮河、邗溝的淮陰,成為了整個淮南的支點。

  淮陰一失,孫策便可以與曹操、陶謙聯絡上,勢力範圍也能形成一片。此外,占據了淮陰的江東水軍,便可自此而縱橫淮河流域。或攻盱台,或攻壽春、或攻當塗,等等.....

  太多了。

  到時候,水軍盡歿的大楚,根本無力與孫策軍在淮河一線作戰。

  然而,麵對江東軍順邗溝北上的軍事行動,廣陵城上下毫無辦法。隻能寄希望快騎,能夠突破江東軍斥候的封鎖,把消息傳給惠使君。

  又是一個黎明的到來。

  邗溝中的局麵,讓廣陵守軍,更加沮喪。

  城外江東軍軍營,便駐紮在邗溝之側,搭建了幾十座船塢。一艘艘大船,停靠在此,一隊隊兵馬來到廣陵城外。

  整整一天的時間,泊船不下千次。

  江東水軍運送援軍不下兩萬之數,運送糧秣不知幾何。總之,敵軍兵力、糧草,充沛的緊!

  廣陵城看不到的長江江麵上,江東水軍再度揚帆。數百艘主力戰船,泛江西進,他們要去春穀對岸。而後,進入施水,繼而殺進巢湖。

  ————————————

  兩日後。

  身在淮陰的惠衢,收到了廣陵的急報。

  有敵偷襲水寨,泛大火,諸軍將潰。

  惠衢愣了片刻,當即派出親信前往廣陵。然而,親信剛剛出發,廣陵的信騎便一騎接著一騎來報。

  偷襲水寨者乃孫策是也,江東諸軍皆反。

  水寨火勢滔天,諸部盡潰。

  廣陵收攏敗兵萬餘人,退守城內,江東軍殺至城外,請求援軍。

  “砰!”

  惠衢身行一顫,頓跪案前。

  看著案上一封封信報,一天之內,二十餘封急信,幾乎每隔半個時辰便有一騎。帶來的訊息,也讓人有些承受不起。

  孫策謀反,水軍盡歿,廣陵被圍。

  細細思索了良久,惠衢哪裏還想不明白整件事情的過程。

  原來,從見到那陳子正的一刻,自己就成為了人家手中的一把利刃。而且,還是捅向陛下胸口的一把利刃。

  “傳令諸將,各部整裝,明日一早,發往平安。再派信騎趕往盱台、壽春,著各軍速速馳援廣陵,不得有誤!”

  “諾!”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自己能做的隻剩下補救了。

  若是處置得當,也許自己頂多被降職。若是處置不當,不消陛下下罪,自己都無顏立足於楚國上下。

  惠衢如何做,且不多說。

  反倒是沿著邗溝北上的孫策,在中瀆水拐道之處停了下來,就此登岸。

  登岸地點距離惠衢口中的平安縣城並不遠,隻有約莫五十裏左右。但平安並非淮南重鎮,縣內區區百餘郡兵,連及數百壯勇,都被征到了淮陰。

  小縣城內,隻剩下一應官吏,以及幾十名衙役,維護治安。

  次日淩晨時分,江東軍大搖大擺的進入了平安縣城,接管城池,封鎖要道。留下一曲人馬看住城內之人,其餘兵馬則在孫策的率領下,繼續北上。

  設伏!

  毫無戒備,且心急撩撩的惠衢,帶著八千餘將士,一頭撞進了孫策的埋伏圈。

  半數是久不經戰的齊國降兵,半數是連訓練都沒有經曆過的征召壯勇,在身經百戰、士氣如虹的江東軍麵前,如同羔羊一般,任人宰割。

  亂軍之中,惠衢為無名小卒所殺,八千兵馬損失殆盡,逃散不計。

  自然,孫策也得到了惠衢隨身所帶的揚州刺史印綬。

  惠衢既死,整個揚州的楚軍,在短時間內都沒有了直屬上司。

  隨意打掃了戰場後,孫策親率三千精銳,向西行進,準備伏擊盱台的楚軍。廣陵有難,淮陰、盱台又豈會坐視不理?

  而徐琨則率餘下將士,連帶著傷員,拿著惠衢的印信,直奔淮陰。隻要奪下這處淮南要害,江東水軍便可進入淮河,戰場的局勢也會立即發生轉變。

  一日後,徐琨趁夜以惠衢印信騙開淮陰城門,城內數百楚軍多數歸降。

  兩日後,孫策於東陽縣東南二十裏處,與盱台楚軍交戰。

  楚軍失利,退回盱台。

  未能成功伏擊到楚軍的江東軍,也有了不小的損失。

  同樣,孫策對於盱台守將,也不禁好奇起來。雖然楚軍失利,但敵將絕非惠衢那般不知兵之人。

  頗是謹慎小心,更兼退而不亂。

  能夠帶著這麽一群弱兵,在自己手下全身而退,自己果真小覷天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