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善後之事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220
  鄴城上下一緊,征召的諸多士族私兵,悉數發往高邑,馳援文醜。

  與此同時,信騎往來頻繁,絡繹不絕。

  雁門關外,大戰未起。而晉陽城外,已是硝煙滾滾。

  話說趙國公子袁譚,引五萬精銳將士,返道上黨,經涅縣進至箕城下。時日已不知過去多久,但與鄴城通訊從未間斷,雖時有間隔,可足以明局勢。

  進駐上艾,莫說辛毗,便是袁譚也不感覺有什麽不妥之處。

  以當時情況論處,朱儁不知所蹤,對於本部兵馬來說,最好的絕斷便是封堵上艾,絕井陘道,以塞漢軍。

  若非己軍猜測與國朝大相庭徑,袁譚絕對不會輕易退兵。

  搞什麽嘛!~

  自己五萬精銳,前逼上艾,反倒壞了大局。而今,不僅要返回上黨,還要自涅縣北上太原。這是在玩自己嗎?

  上艾漢軍守卒眾多,自己是沒什麽把握。可絕斷井陘道的戰略意義,也絲毫不差吧。現在自己不僅要翻山越嶺,還要從箕城逼近晉陽。

  說的好像箕城沒有漢軍似的!

  不過,箕城好像確實沒有漢軍駐紮。

  袁譚率領諸部,輕而易舉的拿下箕城,北麵的陽邑、榆次,皆無漢軍駐守,似乎漢軍腹地,比自己要想象的還要輕鬆。

  數萬趙軍,兼以日程,晝夜不息,終在關鍵時刻,趕至晉陽城外。

  趙軍兵臨城下,若說漢軍不緊張,那幾乎不可能。

  因為北麵大將軍與趙軍的交鋒還未分出勝負,可眼下卻又是數萬趙軍逼近都城,這種狀況,試問誰又能輕而視之?

  趙王袁紹不用多數,其袁氏乃四世三公,於中原威望甚重。

  趙國,雄踞幽冀,眼下雖有曹操叛之,可任誰觀來,皆不過疥癬之癢罷了。如今趙國大兵逼近都城,怎會不心生憂慮?

  而晉陽城內,身在膏肓之間的王允,至始至終,都清清楚楚的關注著占據。

  也許身在彌留之際,也許隻是回光返照之間。

  在趙軍拿下箕城後,大司徒王允,也喚來自己信任的心腹幕僚,董昭。

  “公仁~”

  躺在榻上,老司徒的身子骨,經過一個冬季後,日益漸下。

  這種狀況,使得朝野之間,皆是人心惶惶。

  誰都清楚,大漢能夠苟延至今,皆是司徒一人之能。若非司徒,早在離石相王之際,漢室也許就已經消逝了。

  正是因為上一次的漢趙之爭,司徒一手好棋,布局北方,大敗如日中天的趙國,這才使得今日漢室能夠以並州貧瘠之土,與幽冀膏腴之地,爭的不分上下。

  但現在,司徒公病重,情況急轉而下。

  董昭注視著已經臥榻不能起身的王司徒,不由眉頭皺起,應了一聲,關懷說道:“王公,昭在榻前。王公且慢言,注意貴安啊!”

  “咳咳~公仁啊,事到如今,老夫已是彌留之際。汝等知之,某又何嚐不知乎?”

  王允並沒有董昭看起來那麽脆弱,嘴角微揚,布滿皺紋的麵龐反而露出笑意。繼續言道:“公仁,老夫自己身子的狀況,比誰都清楚,莫要擔憂。唉,可惜啊,國朝經黃巾之亂,董、高之亂,國貧民乏,致有今日天下群雄割據之禍。”

  “老夫年老體衰,耗盡心力,方使周棄東出,專注巴蜀。楚棄中原,南忘江淮。唯獨幽冀袁紹,北上無繼,南下非機,唯有西進。操勞一番,廢棄載年之功,破其所謀,取的今時二三載良機。”

  “好在,老夫一番謀劃,沒有白費。今有取幽州全境之機,可為吾漢室延之。並州雖據四塞,然亦居於周趙之間,胡虜之側,土地貧瘠,口戶甚少,非良霸之基也。”

  “而幽州不同,東雖苦寒,可聯諸夷,取其精壯,充為陷陣。北有諸胡,仰之大意,結其之盟,可得精騎十萬。西有雁門、五原、河套之地,盡是養馬之所。若得幽州,瀝心磨誌,不出數載,便可將鐵騎十餘萬,步卒十萬,南下爭雄。若布略得當,奪袁紹基業,未嚐不可。”

  “如此,結幽冀之地,登基於千秋亭,效光武之故事,大有可為啊!”

  王允握著董昭的手臂,深情陌陌的說道,儼然就是一副交代後事的感覺。

  可是,這對於董昭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自己沒有勤王之功,也不自認為有王公這般布局天下的手段。現在王公基本上安排了好了一切,自己按部就班即可。

  但之後呢?

  又或者事情一旦有變,自己又如何處理?

  做的好了還行,能堵悠悠眾口。可若是做不好,那便是天下譏笑之在矣~

  或許王允是看出了董昭心中的糾結,不由握緊其手臂,言道:“公仁,觀天下如觀棋局,莫要顧他人所想,隻依一心之願便是。”

  董昭默默垂下頭顱,暗歎一聲,也知道現在王司徒是無人可托。王氏宗族,有善謀智者,沙場猛將,可觀大局,仍有不足。而朝堂諸公,大局觀尚可。卻久居宦海,少了那一份搏命之勇,在此天下大亂之際,勇氣甚於其他。

  “王公,昭必不負王公之厚載,竭盡全力,輔君輔國,繼興漢室!”

  董昭看著躺在病榻上的老者,目不轉睛的注視著自己,也最終下定決心,給予王公最後的欣慰。

  不出所料,董昭說完,王允確實麵露喜色。

  而後,王允微抬病軀。瑾瑾言及:“公仁,大將軍北上一戰,必能勝之。而後棄並州,去幽州。老夫一去,國朝心氣必有所喪,袁譚恐不能阻,上下恐有動蕩,東去幽州,乃是穩妥之際。而後,重用劉備,打壓呂布,可安朝野!”

  “那朱公呢?”

  “朱公偉,深明大義,公仁旦有所需,唯其能信也。老夫將去,此言益善,望君采之!”

  “司徒公~此般大任,昭唯恐不能擔也!”

  “公仁放心,老夫一死,所有仇怨皆因某一身而去之。祁縣王氏,遵允之命,必服公仁。黑山張燕,白波郭太,雁門郭蘊,公仁友善相待,彼等自會棄恨而從之。如此,國朝上下一心,待製呂布,便可揚鞭南下,不負老夫所望,更不負先帝所望也!”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