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冬季攻勢(18)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572
  東安平。

  位於菑水東岸,與臨菑隔河相望。

  城邑不大,池牆倒是頗高。作為州治臨菑的衛星城,東安平的存在,無疑是恰在益處。

  不破東安平,臨菑以東、以南的來犯之敵,就無法真正威脅臨菑。而臨菑無恙,東安平就穩如泰山。

  臧洪自是將中軍設立在城邑之中,約莫兩千人。其餘六千人馬,分左右列營,互為犄角。

  “樂安郡尉到了何地?”

  “回使君,昨日來報,已至梁鄒。”

  “好,告訴他,泰山之中可不僅僅隻有泰山賊,還有黃巾管亥之輩。萬不可掉以輕心,擅自出戰。失了東平陵,本將先斬他首級!”

  “諾!”

  臧洪談不上久經戰陣,可也絕非浪得虛名。

  諸侯討董一戰,是吃了不小的虧。但那麵對的乃是當世名將高誠、董卓,還有彼等帳下大將徐榮、段煨等,更兼關涼之兵本就強關東之兵一分。

  說白了,贏了血賺,輸了不虧。

  再加上其自身威望隆重,連趙國不少大將都鎮得住,更別提一些州郡將校了。

  臧洪短短片刻下了十餘道軍令,無一反駁者。

  稍後,退去眾人,其便孤身在帳,思索著如何破孔融之眾。

  對於孔融,臧洪完全沒放在心上。

  這老東西,若不是仗著祖輩餘蔭,何以與自己對陣?

  想想自己當年,領軍十幾萬,與關涼精銳對陣。幾十萬大軍,列陣原野,甲士如潮,車馬如雲。那場麵,使孔融至於其中,必然頃刻昏厥。

  哼,現在膽敢犯自己虎威!

  不過,輕視歸輕視。

  自個心裏麵圖個痛快,打起仗來,還得要全力以赴。

  孔融手下的兵,都是普通的郡國兵,久疏戰陣,操訓不足,戰力不濟。人馬也不過,區區萬餘人。

  那這孔融,從哪來的信心主動出兵?

  泰山群寇、黃巾賊?不會,此二賊,皆深於泰山之中,缺甲少糧,三五萬烏合之眾,說不定連孔融手下那萬餘人都不如,也就能牽扯一下自己的兵力。

  莫非是曹操小兒,自兗州發兵,為其援翼?

  也不應該啊,曹賊已反,最先防範的肯定是大河防線。畢竟,國朝大軍一旦南下,其勢不可擋。曹賊全力應對北方尚且頗顯力不從心,更別提支援孔融了。

  唉~看來,也隻能便宜行事了!

  臧洪短歎一聲,料不到孔融的倚仗,自己也無法確切的估量兩軍實力,隻能選擇穩妥一些了。

  周明武二年,春二月一日。

  曹軍進抵陳留城外第二日,臧洪進駐東安平三日。

  次日一早,孔融率眾達東安平東南十裏外紮營。

  兩軍對陣之處,距離臨菑、劇縣都不遠,故而無民夫隨軍,隻是負責運輸糧秣。

  孔融軍容倒也沒有臧洪想象的那麽差,還是有著幾分模樣。而且,甲胄俱全,旌旗鼓號皆具。

  佇立在中軍觀閱營內將士作訓的士卒,老孔也不禁心情大好。放到往日,自己哪敢想象有朝一日,坐擁此般雄兵。但現在,不一樣啦。

  有著曹孟德暗中派來的精銳將士,充作軍吏,訓練不過一兩個月,就有了三分威勢。又有子義這般忠心耿耿之人為大將,隻要上過幾次戰陣,實打實的一支精銳。

  然而,第一次領兵作戰的孔融,顯然不知道精銳部隊的成長,需要經曆多少磨難。

  好比當年諸侯討董之時,高誠帳下威震天下的三萬西涼兵,那可是曆經數年,大小十餘戰鍛煉出來的軍隊。結果,一戰損失殆盡。

  其後,憑借著殘部精銳、留守部隊的重建,才有了第一軍。再之後,第一軍數年內雖然戰事經曆不多,可畢竟都是以前的老兵組成,沙場經驗充足,缺乏的反而是嚴格的訓練。

  現在的大周,也就隻不過第一軍、第四軍稱得上精銳。騎兵軍,至始至終都是精銳,因為全天下都沒有幾支成建製的騎兵。

  孔融身邊的兩員小將,麵上的表情,則是各有差異。

  左側身材高健之人,顯然對於營中將士的軍容很是滿意,嘴角洋溢的笑容,無不表現著其心情的激動。

  而右側更加年輕的小將,顯然有些愁容。

  太史慈名不經傳,現今也不過是一郡內小吏。但其卻是東萊太守最為欣賞之人,弓馬嫻熟,箭無虛發。

  其也是東萊郡兵的統帥,前些時日剛剛率領東萊兵,進抵劇縣,加入到孔融軍中,由曹軍軍吏訓練兵卒。

  訓練的時間不長,但成效顯而易見,否則太史慈也不會如此心喜。他自己不懂練兵之法,之前也就圍剿一些郡內蟊賊。東萊兵士氣還不錯,可軍紀、鼓號委實不濟。

  最起碼,比起連年經戰的曹軍來說,差的太遠了。

  而率領曹軍眾人的則是曹使君宗族子弟,曹純。

  年紀比自己小上幾歲,可參與數次攻打徐州的戰役,積功校尉。

  對於麵前的孔融、太史慈這兩個戰場雛雞,曹純還真沒放在眼裏。至於北海兵和東萊兵,更是看不上。

  這都是什麽渣渣,兗州境內的留守兵都比他們強啊!

  至於常年隨大兄征戰的五萬精銳,更是勝之百倍。與之一比,不過烏合之眾。

  好在,對麵的趙軍看起來似乎也不怎麽樣!

  想到這,曹純抬起頭望向對麵趙軍的營寨,行營布置倒也是合適,互為犄角。可背水而戰,就是一把雙刃劍,要麽一鼓作氣大破敵軍,要麽兵敗如山倒,屍塞河湖。

  迄今為止,真正背水一戰,大獲全勝的唯有信、羽爾。

  臧洪,雖然聲名頗具,可遠遠不及此二人也!

  曹純相信,若是眼下營內是曹軍精銳,根本不消休整,直擊趙軍即可,必能殺其潰敗。

  可是,營內兵卒,卻是北海兵和東萊兵。

  “孔府君,臧洪天下名聞,久經沙場,還望勿掉以輕心啊!”

  曹純俯身與孔融道了一句,打算消消二人的得意之色,免得輕敵**。

  太史慈還認可的點了下頭,自己雖然沒打過仗,但也知道輕敵乃兵家大忌,故不敢犯。

  孔融眉頭皺了一下,搖了搖頭,言道:“子和,莫要被臧洪虛名所惑。其雖乃名將之後,可縱觀其戰,敗多勝少,不過爾爾!”

  曹純虎目一怔,有點不敢相信孔融會說出這般話。也是,其根本沒參與討董之戰,自是不知詳情。

  討董之初,臧洪率大軍,輕易敗董卓一陣,斬首數千級。仗的就是兵多將廣,士氣新銳,諸侯同心協力。

  虢亭一戰,乃是小敗。但其能調度十幾萬諸侯聯軍,以烏合之眾,對陣關涼河東銳士,一般人真做不到。起碼,自己目前連調度一萬人作戰,都有些吃力,更別提十幾萬人了。

  那般人山人海,普通將領可能連哪部兵馬在哪都搞不清楚。甚至,一支兵馬的調動,都有可能引起三軍自潰。

  至於後麵的受伏,也不過是中了周王誠之計。

  總得細數下來,臧洪仍舊能當的天下名將,因為全天下能指揮十萬兵馬以上列陣作戰的將領,就那麽寥寥幾人罷了。

  其餘人,既沒有那個機會,也未必有那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