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冬季攻勢(16)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261
  事情發生的太快,來不及反應。

  就在趙國朝會剛散,命令還沒有下達各府邸之際,一匹快馬絕塵入城,直至鄴宮。

  袁紹與幾位幕僚還沒散去,正在別殿靜室另做計較。坐鎮王宮的趙國近軍統領蔣奇猛然推開殿門,讓殿內幾人不由側目。

  “大王,大事不妙,曹操叛亂!”

  蔣奇一語驚四座。

  袁紹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置信。

  田豐慕然一怔,隨即便恢複了平靜,麵色如常。

  沮授皺起眉頭,端視蔣奇。

  許攸出有訝色,口齒微張,似乎欲言又止。

  郭圖微微頷首,長歎一聲。

  荀諶指掌微抬,思忖片刻,未有出聲。

  ……

  殿內人人各有心思,各有奇異。

  好在,當了幾年北方霸主的袁紹,也遭受了不少挫折,蔣奇所報之事,似乎也沒什麽大不了。

  反正那曹孟德也一直並未徹底投靠自己,兗州兵自己也抽調不動。有沒有曹孟德,大趙還是坐擁三州之地,納民千萬之數,實力未損。

  “曹孟德心懷異誌,非久居人下之輩,有今日之事,也在預料之中。”

  郭圖率先言道,隨即又問道:“不過,其此刻反叛,隻怕沒有那麽簡單,必為王允之應也!”

  “公則所言甚是。大王,當速速稟奏陛下,詔之其罪,以討曹操。”

  田豐抬步向前,緊接說道。

  “元皓,如今大軍皆聚於上黨、幽州,如何討伐曹操小兒。”

  袁紹嘴角一抽,說的好聽,現在哪還抽的出大軍。除非讓懷縣的譚兒率軍東歸,否則整個冀州都抽不出三萬人來。

  就這些人還要防範諾大的冀青二州,現在自己要想的不是如何討伐曹操,而是怎麽保住青州不失。

  青州是關鍵所在,失了青州,那曹操占據青兗之地,與自己同攜二州相抗,其勢增之數倍不止。

  “大王,師出有名,方能勝之。如今,曹操背叛朝廷,天子下詔,曹孟德便是師出無名也。兗州不負曹操者甚多,心向朝廷者更甚。無論如何,先且牽製住曹操,使其莫要影響消滅晉漢之略。”

  田豐再言一句,立得眾人附聲。

  大義之名,重要無比。

  而且曹操敢叛亂,手中必然有晉漢朝廷的偽詔,若不及時製之,縱其得勢,頗是不當。

  “好,稍後孤便往宮中走一遭。不過,冀州、青州如何布置,防止曹操趁虛而入?”

  “此事易爾,臣下早有定計。曹操雖為兗州牧,但素來不受兗州士族看重。其中尤數兗州名士邊讓,大王可使其聯絡兗州豪傑,以扼曹軍北上。青州刺史藏洪,名將之後,久經戰陣,博才多學。為牧宰一方,安民有方。可使其自募兵馬,謹守諸要,以備曹軍東取兗州。”

  田豐信口即來,所言之計,頗是良善。

  聞言,袁紹不由點了點頭,感歎一番:“唉,元皓真國士也。若非元皓未雨綢繆,定計於胸,此事必使吾大趙動蕩啊!”

  “臣為大王司職,自當盡預諸事,乃本份也!”

  田豐俯首作禮。

  謀計已定,袁紹等人也不遲疑。

  眾人散去,田豐領諸幕僚入相府,書寫軍令,送至中尉府,由其派遣信騎下達諸軍。

  而袁紹則領親衛,入鄴城皇宮,覲見天子。

  次日一早,趙漢公詔於民,作檄討曹。檄文之章,由名士陳琳所書,秉持大義,痛斥逆賊,可謂是大快人心。

  隨即數百信騎出鄴城,奔走諸郡縣邑,以為聲揚。

  但顯然曹操突然做出的決定,委實沒有那麽簡單。

  就在趙漢檄文剛出鄴城,五萬曹軍已是兵臨陳留城下。

  曹操親披革甲,督陣軍前。

  軍中大將曹仁,統帥三軍布陣,擊鼓揚旌。甲械塞道,人馬盈野,軍威赫赫。

  而陳留城內,張邈望著城外滿山遍野的曹軍,已經有些不知所措了。

  不同於曹軍的實力龐大,他張邈隻是陳留太守,真正掌握的地方也隻有郡治左右的幾個縣邑。其餘地方,早就被曹孟德明奪暗取了。

  沒錢沒糧,陳留城內哪有幾部人馬。

  若不是陳留乃是大城,百姓眾多,征召了足足近萬民夫,隻靠他手下五千餘將士,根本守不住。

  可即便如此,張邈也沒有信心守住。

  曹軍這幾年來打出的威名,可是絲毫不遜色於北方四強。尤其是楚軍在曹軍手中,可謂是逢戰必敗。現在的楚軍都很少越境,因為不知何故,就是打不過曹軍。

  而陳留兵卒,自從當年虎牢一戰後,已有二三年未曾再上過戰陣,如何與士氣鋒銳的曹軍相比。

  張邈一邊安排著手下大將進行防務部署,一邊尋來心腹,遣其往冀州求援。

  又派自己的弟弟張超,領千餘兵丁,護著張氏家眷率先趕往雍丘。以免陳留不保,宗族皆亡。

  說白了,張邈是真沒信心打的贏曹操。不僅僅是實力一方麵,還有常年的相處,自己太了解曹操的能力了。

  同時,城外曹軍也就此駐下,虎視陳留城。

  個子不算太高的曹操,正在與身旁一位文士打扮的人物竊竊私語。

  “文若,陳留若破,某殺不殺張邈?”

  曹操眉目之間流露出一絲異樣,可又充滿了殺伐之氣。

  荀彧抬目相視,言道:“彧知主公與孟卓兄相交甚密,然而天下逐鹿,萬不可婦人之仁。”

  “嗨,文若小看操也。操非是優柔寡斷之徒,隻不過當年諸侯討董,孟卓相助操甚多,今日卻從此忘恩負義之舉,委實難言。”

  曹操感慨一聲,可以預見,今日過後,自己在士林中的名聲會壞到什麽程度。

  “主公所慮,彧心中皆知,還望主公萬勿擔心。彧出自潁川荀氏,不一樣棄袁紹而投主公?良禽擇木而息,賢臣擇主而侍。主公雄才大略,縱是聲名不好,又有何妨。君不見周王高誠乎,亦是賢者奔投!”

  “哈哈,這倒也是,操再不濟,也比高子明那小子強上不少。”

  曹操放聲大笑,心中立即放開了愁思。說起來,全天下也就自己與高子明的名聲差了。

  一個喜好殺俘,一個喜好屠城。

  一個打壓士族,一個誅殺名士。

  一個殘酷暴虐,一個陰狠狡猾。

  嘖嘖,當真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