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冬季攻勢(14)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597
  天色未亮之際,第一軍將士便押解著尚留李府的所有人,其中不乏老弱婦孺,也不乏衛氏女子。

  好在,大周的軍隊並非是殘暴不仁的匪兵,很多人都知道李氏與衛氏的關係。李氏族人雖然叛變,但有權處置的隻有大王一人而已。

  當天色一亮,哄鬧了一夜的安邑城,總算是恢複了平靜。擔驚受怕一宿的百姓,也紛紛打開屋門,走到街上,好奇的打探著昨晚發生的事情。

  而在聞喜,徐榮與楊秋也收到了安邑連夜傳來的消息。

  李傕勾結趙軍,為其內應,企圖助賊奪城。

  楊秋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不可能!

  沒道理啊!

  李傕目前雖然在大周中並不受重用,可大王對李氏的補償,簡直羨煞了所有人。李氏子弟,悉數在軍中擔任要職。李傕長子李式,更是為第二騎兵軍軍將,國朝寥寥可數的十餘員大將之一。這般家族前程似錦,李傕怎麽可能轉而投趙國,袁紹能給他這麽大的好處嗎?

  楊秋不明白不重要,甚至他連李式已經被押下的消息都不知道。

  但事實已經是這樣了!

  李傕確實叛變了,安邑也遭受了一番戰火。若非大王早有安排,安邑城很可能就被趙國給奪去了。

  “前將軍,生了此事,如何安穩第二騎兵軍?那可是足足萬六千騎!”

  大帳之內,楊秋不由擔心了起來。

  畢竟,此時聞喜大營,可不比前兩日兵多將廣。周瑜帶著第八軍主力北上,嚴軍將也領著大部人馬出營。整座營內,隻剩下自己本部人馬,以及第二騎兵軍的全部了。

  第一軍是精銳,但打死楊秋也不敢言,憑著自己的一師步卒,對抗同樣強悍的一軍精騎。

  “無妨,本將坐鎮在此,為的便是今日。”

  徐榮麵色不改,早在預料之中,自己也思忖了一夜。

  “去將消息傳下去,然後召集三軍將士。第一步兵軍、第二騎兵軍悉數至校場集合,任何人不得披甲帶刃。”

  “前將軍?萬一....”

  楊秋大驚失色,不帶甲刃?

  “沒有萬一,去吧!”

  “諾!”

  .....

  消息在一瞬間就傳遍了整個大營。

  所有人都訝異萬分,無人敢信。

  第一軍將士還好說,他們與李傕沒有任何幹係。雖然想不明白,再河東威望深重的國朝大將李傕,為何要叛變。但叛賊就是叛賊,負吾王恩,同為吾仇。

  而第二騎兵軍的將士就變得不一樣了,尤其是軍中掌握實權的軍中子弟,頗有些不知所措。先前自北麵退兵回聞喜,他們就聽聞了不少小道消息。具體是什麽不太清楚,但似乎與軍令不合。

  而後到了聞喜,每日遊離在大營之內,遊騎更是在安邑之間往來頗多。可這些仍舊不能說明問題,直到前將軍徐榮的到來,才改變了這平靜的一切。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徐將軍受大王看重,位在諸軍將之上,僅在中尉段煨,參軍賈詡之下。與久鎮涼州的第四軍軍將,河西都督蘇則,乃是同等地位。

  半歲前,國朝伐蜀,大軍失利,退回涼州。河西都督蘇則詔回長安,代替者便是徐將軍。兩個月前,還傳回大軍在徐將軍的率領下,大敗河首宋建,斬首數萬級。

  偏偏,在這個時候,他來到了聞喜,來到了軍前。

  緊接著,徐將軍軍令之下,他們第二騎兵軍將士進駐聞喜軍營。也就是從這一刻起,第三天了,他們都沒見到自家軍將。

  “怎麽辦?大兄肯定已經被徐將軍給押下了!”

  幾名李氏軍吏,聚集在一帳之內,商量著如何避過此次危機。

  “還能怎麽辦?族長叛變,吾等必受牽連。此刻要麽束手待縛,梟首長安。要麽,臨陣舉事,反戈一擊。”

  “不行,徐老將軍親自坐鎮在軍前,必然早已有所準備。”

  “對啊,說不定那第八軍就埋伏在外。也許要不了片刻,各路大軍便會圍了吾等軍營。”

  一人剛剛說出一句大逆不道的話,便有兩人張口反駁。

  “何止如此,徐將軍何許人也?吾等一舉一動,其必然料之於胸。再說了,有老將軍在,爾等帳下兵卒,幾人敢隨吾等造反?”

  一人長籲短歎的說道,立即得到不少人的認同。

  連李傕以前都聽命於徐榮帳下,更別他們這些無名小卒了。

  “且看老將軍如何處置吾等吧!族長叛變,吾等並不知曉,又未曾參與其中。想來,看在往日情分上,也許老將軍會法外開恩!”

  “唉~”

  “嘿!”

  一群人愁眉苦臉,歎氣連連。

  實屬無妄之災!

  若是他們知曉內情,也許還能助族長一臂之力。再不濟,大家夥兵敗了,也能逃走不是。現在倒好,全都被堵在營內,要想殺出去,可不容易。

  然而他們全然不知,周瑜的第八軍確實已經北上,距離聞喜大營已有近百裏。他周瑜也不知曉李傕叛變的事情,更不知道自己的屁股後麵,已是發生了這般大事。

  很快,徐榮的軍令,便送到了帳內。

  “老將軍有令,營內所有將士,悉聚校場。不得披甲,不得帶刃!”

  一人捏著手中紙令,神色一暗。

  不得披甲,不得帶刃?

  莫非要將第二騎兵軍所有人都坑殺不成?

  “這.....”

  “不會,徐將軍素來看重軍法。吾等是受親族之連,下麵士卒可無一人之情。徐將軍,斷然不會壞了軍紀。”

  “那便去吧,是死是活,皆有命數。”

  “就是,男兒丈夫,何懼一死哉。”

  或許是看不到生的希望,帳內有兩人破罐破摔,頓時激起幾人豪氣。

  “是也,吾等李氏子弟,縱是受以軍法,也不能丟了氣概!”

  “走,同往!”

  幾員軍吏,攜身出帳。

  帳外,第二騎兵軍將士,幾乎悉數圍在周圍,靜靜的看著走出來的官長。甚至,還有一些非李氏子弟的軍吏,也佇立在前。

  “諸位,某等昔為同袍,共浴生死。今日,亦是如此。”

  一員校尉挺身而言,身後聚集的軍吏,也皆是點頭應之。

  “哈哈哈,看來吾李氏子弟,今日後也並非過街倉鼠,人人喊打之輩啊!”

  一人開起玩笑,倒也緩解了下氛圍,而後又言道:“多謝諸君了,不過一人做事一人當之。吾李氏子弟,還擔當的起此責。更何況,前將軍乃國朝重將,明理之人。大王更是百年難遇之君,定不會負吾等浴血沙場之功!”

  “既為袍澤,生則同福,死亦共難!”

  “生則同福,死亦共難!”

  一群軍吏齊聲驟喝,也引起周圍將士的響應。

  “生則同福,死亦共難!”

  “生則同福,死亦共難!”

  聲勢震天,響徹營壘。

  早早佇立在校場上的徐榮,不由轉頭望向第二騎兵軍的方向,麵頰突然掛起一絲微笑。

  而第二騎兵軍之中,已經上馬帶胄披甲的飛熊軍將士,聞聲不由靜佇。所有人都齊齊看向前麵的校尉,他們也是屬於第二騎兵軍啊。

  隻是,校尉想起先軍令一步的徐榮密信,不由暗下決心。

  “走,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