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南國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178
  彭蠡澤,是當今天下第二大內陸湖。

  第一,便是處於揚州吳郡境內的震澤,即太湖,又名具區澤。那裏也是揚州最為富庶的地區,原先州治曆陽一帶,都比之不得。

  一歲兩熟,稻穀延天,又兼湖運、江河、海運之便利,商賈絡繹不絕。更有海鹽之鹽,行遍東南。絲織、陶瓷,盛於他處。

  那裏,也是長江以南,最為富庶的區域。

  對吳郡不感興趣,那是假的。自從奪了豫章郡,劉表朝思夜想的便是並吞江東六郡,以為王霸之基。

  可惜,布略南北兩縣的袁術,絲毫不給劉表趁機擴大的機會。

  南陽宛城,時刻有著三萬出兵精銳,嚴陣以待。彭蠡澤北部,廬江尋陽縣,已有大楚水寨一座,橫江數十裏,舟舸千餘。

  比拚實力,荊州顯然拚不過大楚。畢竟,楚國坐擁口千餘萬,又有齊國盟友相助,雲集在尋陽的船匠不下十餘萬眾。

  數之不盡的丁壯,從數百裏外的大別山區,源源不斷的運來山中巨木,充為造船用料。一歲之間,楚國水師從無到有,舟船直逼三千餘艘,水師將士高達五萬餘人。

  其中鬥艦二百餘,艨艟五百餘,走舸、快船兩千餘。若非沒有造出樓船大艦,隻怕楚國水師絕對有南下長江,與荊揚相爭之力。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表迫不得已將水師主力遷至柴桑一帶,築起彭蠡水寨,與楚國爭奪彭蠡澤的控製權。

  蔡瑁身為荊州重臣兼水師都督,自然而然也來到了彭蠡澤。手中握著兩萬水師,舟舸千餘,實力強勁無比。

  但他是誰,是蔡氏一族的台麵,是荊州重臣。現在倒好,遠離政治中心,出為一邊將。雖然掌控實權,可這也代表著自己必然會失去一些政治利益。

  而且,夾在袁術和劉繇中間,刀鋒杵在人家腰眼上,這兩人會視之無物?

  不可能!

  單是看劉繇將江東水師悉數調至春穀一帶駐營,便知曉其在防範荊州水師的南下。

  而且,得益於結盟的好處,劉繇也從錢塘、富春一線,調回大量兵馬,屯駐秣陵、丹徒,嚴防死守,謹慎的注視著北方、西方兩個強大敵人的一舉一動。

  王朗、嚴白虎等人,卻是囤積重兵在會稽大末縣,連結山越諸宗帥,對豫章虎視眈眈。

  畢竟,這豫章郡本屬於王朗治下的華歆所有。結果,華歆在出兵協助王朗對抗劉繇南下時,為荊州兵馬趁虛而入。

  若不是沒打過劉繇,退守會稽,王朗與華歆早就合兵東進,收複豫章了。

  豫章並非富庶之郡,土地雖廣,卻多山多林,口戶稀鬆,夷越塞野。荊州大軍想要支援豫章,隻能走水路。

  走陸路的話,便是山越宗帥不作阻攔,也得走上一兩月時間。而走水路,必然要調動大量的水師,負責遮護兵馬糧秣。

  如此一來,劉繇的水師也不是吃閑飯的!

  正是出於這番考慮,荊州牧劉表亦是決定加固柴桑、彭澤一帶。荊州水師強大的地方,劉表看的很清楚,就是那實力強勁的水師。而南國之地,贏了水戰,也就基本贏了一切。

  柴桑扼守長江,襟攬彭蠡,虎視江東,戰略地位直接拔到了僅次於襄陽和樊城的存在。

  再說那樊城,自從去歲開始,仰仗著水利之變以及襄陽的支援。短短一歲之間,城池就擴大了數倍。

  原先的營城儼然成為了樊城府衙,內城也拔地而起,高有三丈餘。外麵的郭城,倒是還在進行建造。

  至於城內的設施,基本上還都沒有開動。一頂頂帳篷,整齊的擺在內城與府衙之間的空場地。兩萬大軍,屯紮在此,可謂固若金湯。

  但對麵的襄陽城就沒有那麽好受了,樊城是新建之城,堅固非凡。可襄陽除了當初修繕過一回外,也沒有別的動靜。城池高大,卻也飽受歲月的摧殘。

  一場餘波,直接震裂了北城門,城樓上的大殿都倒了一半。城內很多老舊的地方,也都出現坍塌,城中百姓不可避免的產生恐慌。

  好歹不歹,這場震波,也趕上了劉表病倒的時候。一時間,襄陽城內,人心思變。

  不少人都將目光,轉向幾位公子,尋思著一旦牧守有所不測,該選擇誰!

  也好在,軍中宿將王威、荊南大將劉磐,皆是劉表心腹之人,手握兵權,威勢凜凜,才使得在此關鍵之時,襄陽外境尚且安穩。

  而其內,蒯越與鄧羲二人,以荊州治中從事與將軍府長史之職,力壓眾議,穩定政局。

  劉表之子劉琮,這個時候也沒有亂動,恭恭敬敬的侍奉在劉表榻下,倒也為時局穩定出了一份力。

  可再怎麽著,荊州也有足足數百萬人,想要徹底管住這麽多嘴,可沒那麽簡單!

  ……

  當長安穩定下來後,整個周國再度陷入繁忙之中。

  屯駐在雍縣的三萬大軍,分成數部,趕往受災較重的陳倉一帶數縣,震懾消息。

  第三軍與京畿守備軍,則是負責長安周圍的救助工作。新組建的周瑜一軍,卻反而被派到了潼關。

  蔡璣並無性命之憂,十幾位禁衛硬生生用身軀,擋住了所有墜落物。一張床榻,一張屏風,斜搭在一起,鑄就了一處避難所。

  而支撐這個避難所的就是那十幾條性命,所有刺向此處的尖銳之物,全都被他們拿著桌案、胡凳給攔了下來。

  很難想象,一根數十斤重的大梁斜著刺來,卻被一張桌案,兩具肉軀給攔了下來。

  甚至,還有人硬生生撐著不斷加重的床榻和屏風,用身軀將所有石櫟、木屑盡數遮擋,嘔血而亡。

  莫說周圍將士、宮婢、官吏,便是高誠也被這一幕給深深的驚住了。

  後世之中,自己受到過很多地震中英勇事跡的熏陶,可卻從來沒有見過。

  今日一見,方知彼等之可貴,之英勇!

  與後世那些勇者一樣,這些將士也都是普通人,普通到脫下甲衣,丟到街上毫不出眾。

  但他們又一點都不普通,這般忠義之士,何以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