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愈演愈烈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422
  一群人為裴茂聲勢所震,沉默不語。

  “滾,且告訴爾等家中長者,順者昌,逆者亡!”

  裴茂再爆粗口,眉發橫起,聲聲懾人。

  對於這幫京兆、馮詡世家,裴茂可沒有什麽好感。

  眾所周知,裴茂乃河東望族,為領一郡之士林。尤其是追隨周王後,裴氏更是聲名鶴起,日漸茁壯。

  這其中最大的功勞,莫過於河東鹽田。

  經由大王訓意,革以鹽製,新定製鹽之妙法,重分貨殖之厚利。河東鹽田,如今養活的可不僅僅是河東士族,更有數之不盡的鹽戶。

  裴氏失了泰半鹽利,卻是博得了河東士林的推崇,以及數十萬百姓的敬仰,獲利尤有勝之。

  錢帛之利,對於一個家族來說,委實算不上什麽。

  望族,是怎麽產生的?

  靠的可不是數世高官貴胄,便能博以望族之名。一如河東衛氏,家族之顯赫,豈是裴氏可比。但是,裴氏就是郡望。

  靠的是口碑的日漸所積,是士林的眾望所歸,是悠悠眾口的不吝誇讚。

  哼~京兆韋杜,枉有虛名。

  想借著杜畿、韋康之才,為家族博以貴胄。想謀取河東之厚利,為家族取以財帛。

  癡心妄想。

  河東諸族,又豈會如彼等虛念。

  正所謂,財帛動人心。

  河東鹽利之厚,可沒少受其餘世家覬覦,裴茂能有好臉色才叫怪事。

  今日表現的如此嚴厲,也是在向所有人表明態度。

  河東鹽利,沒爾等之事。

  長安國學士子遊行,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被裴茂給摁下去了。

  粗暴,粗糙!

  但確實好使。

  這場博弈,在關鍵時刻,絕對不能婦人之仁,也絕對不能開萬世先河。

  隨著國相府正式布告張貼閭裏,不過一日功夫,整個長安便知曉了遊行士子所受到的懲罰。

  為首諸世家二百餘子弟,悉數除去學籍,永不錄用。

  餘者受蠱惑學子,悉數罷學三載,罰通寶萬錢。

  世家子弟不多說,沒了學籍,名聲臭了,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他們家裏有錢,不缺吃喝用度,大不了自己以後不出門了,該過活還是一樣過活。

  甚至,實在不行,奔走他國、外州,未嚐不可。

  然而那數目眾多的八百餘士子,卻是慘遭當頭棒喝。

  通寶萬千,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款項。尤其是其中的寒門子弟,更是懊惱萬分,不堪回首。

  而且最關鍵的是罷學三載,三年之內,隻能依靠自學。縱是罷學之期過後,也將會錯過三年後的第二次科舉。

  如此算來,白白六載光陰虛度。

  ……

  國學士子,成為了長安街頭小巷百姓談首論足之事。不少人都在對這群不知所謂的年輕人嗤之以鼻,甚至論其德行,更有甚之。

  不過,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這才是科舉真正的威力。

  科舉在一方麵加強皇權,必然也會在另一方麵對皇權形成掣肘。待到百年之後,當天下科舉出身的士子一多,利益糾紛在一起時。學子遊行示威所造成的影響力,就不會像現在這般,淪為笑柄了。

  而高誠更不知道,一場更加龐大的運動,已經開始崛起!

  率先由槐裏、武功、雍縣三地學子發難,在地方士族、豪強的勾連下,三縣縣學、郡學及不少在野士民,都開始規模宏大的示威運動。遊行隊伍更是直逼縣府外,當道抵辱正在任上的科舉士子。

  尤其是郡治槐裏,魯肅等人剛剛上任,連縣中狀況都尚未知曉。再加上一名科舉士子,傾身自汙,假爆出科舉徇私舞弊,更是導致其餘九人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

  麵對咄咄逼人的示威學子,當真是萬口難辨。

  好在,已經知曉不少內情的魯肅,壓根就沒在意外麵局勢的變化。領著其餘八人,直接窩在縣衙裏,兩耳不聞窗外事。

  緊隨其後的便是左馮詡郡治高陵、池陽以及萬年三縣,位於五陵原下平原地區的三縣,正是馮詡郡最富饒的地方,也是士族、豪強聚集的地方。

  第二日,整個右扶風都爆發起來。

  郿縣、茂陵、平陵、美陽、安陵、鄂縣,合計數萬人眾,聲勢浩蕩。同時,京兆長陵、霸陵、杜陵、新豐、鄭縣,弘農郡治弘農、陝縣、湖縣亦是聲援他方。

  短短兩日功夫,整個關中腹地都如同一鍋沸水,蒸騰而起。一二十縣,近十萬士民、學子,遊行示威。

  彼等也不強闖縣衙、倉廩等軍事重地,搞得各地縣府頗是無奈。

  畢竟,僅僅是一個聚眾遊行的罪名,還真沒辦法治下十多萬人的罪。若有是衝擊縣衙之類的倒還好處理,直接安上亂民的名頭,大軍一到,須彌盡焚。

  麵對如此龐大的示威隊伍,郡府都沒辦法處理。

  說到底,還是法不責眾!

  消息最先傳到長安的便是槐裏,接著是高陵,之後便是一湧而現的長安周邊諸縣。

  當最遠的弘農縣也有遊行士民、學子的消息傳到長安時,已是五六日過去了。

  長安城,也從先前的小鬧騰,變成了鴉雀無聲。

  一眾百姓,皆大氣不敢輕出。任誰都能看到,目前的局勢顯然很是不對勁。

  而國朝諸卿、中央官署也陷入沉默。

  高誠一樣沒有料到局麵會發生的如此之快,也沒料到韋端居然還有這般布局。

  從自己要整頓世家開始,到現在不過半月功夫,根本沒有那麽充足的時間來讓韋端聯絡他人。而自己臆想中的先穩定長安局勢,再打個時間差,由軍隊進駐各地,威懾世家的計劃也成了泡影。

  現在,動用軍隊強行鎮壓,明顯更加不智。

  畢竟,這些人並非是亂民。

  不過,讓人欣慰的便是,這場示威運動的主力,都是士族中人。哪怕是縣學中的學子,也都是士族、豪強子弟。

  寒門與平民,都未牽扯其中,讓大周的壓力沒有那麽大。

  這說明國朝在大周百姓的眼中,還是比較認可的。而人民所能帶動的力量,就更非等閑可比。

  與三百餘萬的百姓相比,寥寥不過十萬士民,又能算的了什麽!

  大周從立國之前開始,就並沒有倚仗世家、豪強的力量,更多的還是那些平民百姓。而且,科舉之製下,皇權、世家、寒門、平民四方階級之中,獲利最多的仍舊是寒門和平民。

  因為,這是寒門與平民,第一次與世家子弟、勳貴子弟在相較公平的狀況下,競爭逐利。

  隻要有足夠的才華,出眾的實力,足以力壓群傑,奪得狀元。

  而後,刻名狀元門,聲傳十三州。

  放到之前,寒門、平民子弟,唯一的出路便是從軍入伍,以功勳博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