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路在何方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24
  延綿不斷的岷山之中,原始森林一片接連一片,陰森晦暗,不見天日。

  一束束陽光,透過參天大樹的枝葉,從那狹窄的縫隙中,照射到下方,才使得昏暗的林中,多了絲絲光亮。

  然縱是如此,行走在林中的兵卒,還是如同在黑燈瞎火的晚間行走,時不時都被絆倒。

  楊洪、鄧芝、何隻三人,正在一邊停駐,看著身前不斷越過的將士,愁眉不展。

  翻越岷山的難度,比自己想象的要困難的多。

  原本仗著手下有不少人出自犍為、蜀郡屬國,士民多擅山徑行走。有些困難,也不是不能克服。再加上何隻手下不少人,還算熟悉岷山的環境。路上抓些羌民帶路,也能進入周國的武都郡內。

  但現在,所有的計劃,都趕不上變化,一切都被大自然給摧毀的一幹二淨。

  將近三萬軍民,匯合一處,進入岷山山脈,而後折向武都羌道,自此入周境。結果剛入大山不過十餘日,他們便迷失了方向。如今渾渾噩噩的在山中晃了兩月有餘時間,仍舊未能找準方向。現在身在何處,楊洪自己都摸不準了。

  最困難的是,這麽長的時間,他們連一個羌人都沒見到。羌人部落聚集之處,倒是發現了幾個,可早已人去營空。

  逮不到更加熟悉當地環境的羌人,他們可能走不出這大山。甚至,可能會一直無頭亂竄,直至耗盡最後的一絲力氣。

  軍心不用多說,早已降至低穀。

  方向迷失,軍糧日少,袍澤漸歿……

  山中猛獸毒物如雲,睡一覺過後,可能小命都有不保。這種情況下,誰還能保持高昂的士氣?

  若不是脫離大部隊獨自逃走,可能連第二天的太陽都見不到,這支隊伍早就分崩離析了。

  提升軍中士氣,楊洪對這一點已經不報希望了。一日走不出這大山,士氣就無從談起。

  “怎麽樣,回來多少斥候?”

  楊洪有氣無力的詢問向鄧芝,心中神氣早已不在,滿是頹廢。

  鄧芝也沒好到哪裏去,暗歎一聲,回道:“不成,派出去百餘斥候,能夠回來的還不足半數。也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十餘日下來,吾等已經折了四五百人。再找這樣下去,沒人敢再去探路了啊!”

  “不然呢?大軍現在不知身在何地,出途不知在何方?軍糧能堅持的時日不多了,別說損失四五百人,就算是全死光了,也得找到方向!”

  楊洪心中鬱氣橫生,迷路的狀況下,誰都不舒服。每天死個幾十號人,自己不心疼嗎?

  可方向,還是得找!

  “怎麽找啊?”

  鄧芝麵色苦意顯現,質問一聲後,連連歎氣,萎靡說道:“山林茂密,不見朝夕。縱使僥幸,得一光亮除,觀日而定。可大軍一動,穀壑連橫,行不過數裏,便又迷失。兜兜轉轉之下,徒耗精力。”

  “嗨~”

  聞言,楊洪垂下頭,長歎一聲。

  自己又能有什麽辦法,找不到出路,必死無疑啊!

  都怪自己,沒事想那麽幹嘛!

  在鶴鳴山、玉壘山一帶不好嗎,結山連寨,倚仗地利之險,未必不能與蜀兵一戰。非要閑著沒事,往武都跑。

  現在好了!

  “實在不行,咱們就翻山越嶺而行,沿途不作折向。縱有高山懸嶺,徑直向前,也好過來回折道,四處亂闖。”

  旁邊一直沉默不語的何隻突然發生說道。

  楊洪、鄧芝皆麵色一暗,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可又如何保證吾等所行,乃是正向?稍有偏差,失之千裏也!”

  “那二位可有良策?”

  “……”

  楊洪遲疑了很久,這才暗下決心,看著何隻,言道:“好,那便告訴諸將士,吾等向東行。沿途逢水搭橋,遇山辟路。”

  向東行?

  何隻轉念一想,便明白楊洪的用意,點了下頭,說道:“季休兄放心,軍心隻盡力而為!”

  隨後,楊洪轉目環視一遍,看著幽暗的深林之中,目光搖擺不定。

  自己接下來做出的決定,可是關乎三軍生死之舉。擇一方向,很是簡單,手一指即可。然而,能夠帶著他們走向哪裏,無人可知。

  “噌!”

  旁邊鄧芝或許是看出了楊洪的搖擺不定,頓時拔出腰間佩劍。

  “季休兄,以短匕之刃為意,是生是死,皆在蒼天一念!”

  說完,鄧芝將手中的短匕,衝著天上一丟。

  短匕落地,刃尖所指。

  楊洪倒吸一口涼氣,看著劍刃所知方向,正與三軍將士背道而馳。

  凝視了一眼鄧芝。

  二人目光匯聚,互相點頭示意。

  “傳令下去,後軍作前隊,前軍作後隊!”

  “諾!”

  軍令一下,三軍將士莫不歡欣鼓舞,心頭喜意內斂。

  如此明確的軍令,還是大軍迷失方向以來的第一次。不少人都誤以為是斥候尋到了正確方向,士氣略微一震。

  而且楊洪也是派人在軍中散播傳言,言出山之路已經尋到。

  便是身在前軍,指領兵馬的張校尉,也是深信不疑,麵帶喜色的回到楊洪身邊。

  “將軍,這……”

  得知內情的張校尉,原有的喜意轉瞬即逝,心中有些怒氣。可又萬萬不能衝著欺騙三軍的主將發火,沒有楊洪他張拙又有何人知曉。

  “唉,莫要多說了,此事僅有汝吾、鄧伯苗、何君肅四人知曉。”

  “將軍放心,職下明白!”

  張拙應喝一聲,回頭看向已經調轉行軍方向的大軍,徑直朝著更加濃密的山林而去。

  這一去,不知路在何方~

  ……

  關中長安。

  隨著時間的發酵,數日之後,關中諸縣邑,皆知科舉三甲的出任之處。

  這其中最難受的莫過於槐裏、武功、茂陵三縣在任功曹。

  科舉,不論是否是大王與世家博弈的棋盤,但他們這些人,首先成為了第一批享受科舉所帶來好處的人。

  縣中功曹,幾乎悉數為原漢庭附順之人。

  大周立國後,他們除了些嘉獎和賞賜外,也確實沒有得到什麽可見利益。反倒是因為刑法、督察的日漸嚴苛,不少人都丟官去職,甚至沒了腦袋。留到現在的,不說兢兢業業吧,但也好歹也算盡職盡責。

  為了科舉以及大計,高誠毫不吝嗇的給這三縣功曹升官進爵,調到長安充任官署掾吏。功曹佐吏,則是一律賞賜錢帛,調入中央官署為文吏。

  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