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犍為之戰(32)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478
  離開道觀,任岐回到山下。

  一座軍營拔地而起,數不盡的百姓正在忙碌著,往來不休。

  左右,十幾個村落已經形成,簡單的一道木柵欄,圍起數百步的村莊。莊外,一條深壕,蜿蜒而過。

  其內,兩座高高聳起的哨塔,佇立在村落出口。兩名半大小子,正謹慎的盯著四周。村口,一名名壯婦、老丈扛著農具,朝著外麵的田埂而去。

  在東麵一片山林中,一隊隊的丁壯砍伐著樹木,削去粗枝碎葉,輾轉下山。伴隨著森林的成片減少,儲備在山外平原的樹木愈來愈多,直至堆積如山。

  半月過後,光禿禿的山丘上,留下一根根及腰的樹樁。而在樹樁之中,一條專門留下的道路,直通山下。

  道路的起點,是一座軍營。

  軍營不大,方圓二百步,三裏之餘。營內駐紮著五百手持長矛的士兵,扼守著周圍數裏內的最高處。站在哨塔之上,放目遠眺,低矮的山穀間,盡在眼中。

  不隻是此地,延綿十餘裏的這片穀地,所有的樹木幾乎被砍伐的一幹二淨。甚至最前沿的一處營地,站在哨塔上,都能望到曲折直下的長江以及北麵的青衣江。

  在山穀的南邊,一處平坦地區,數萬百姓正在構築著一座城池。

  城池還未顯現出其應有的麵貌,隻有東西兩麵,正依靠山勢,立起兩道一人高的柵欄。

  柵欄根處,釘入土石之間,或是以巨石壓住,牢固非常。而在柵欄之後,數十處搭建的木質平台,如同津邊碼頭,伸至兩道柵欄中央。

  “都起來幹活了!”

  一聲高呼,激起千層浪。

  平靜的柵欄之後,頓時無數人從地上一躍而起,奔走往來,準備繼續下午的築城工作。

  百餘名甲士,在人群之中,不斷的嚎嗓著,給這些巴蜀百姓安排工作。安排完了,還少不了一頓埋怨。

  這要是放在大周,哪需要他們吼個不停,嗓子都快冒煙了。

  不過,沒辦法,上麵當官的要在一月之內,築起四周城牆,他們當兵的隻能使出吃奶的勁了。

  很快,一人挑著扁擔,將兩筐土石放到橋架下,將落下鉤鎖,掛在竹筐兩側。衝著上麵擺了下手,而後返回身後正在拌著土石的人群之中。

  橋架上,四名壯漢,兩人負責一張絞盤,迅速的把兩筐土石提了上來。而後,早已準備就緒的漢子,拖著兩筐土石扔到下麵柵欄之中。

  柵欄內,足足有四五百人,兩人成組,倚著夯木,安靜的候著。

  竹筐一被扔下,就有人倒出其中半濕半幹的土石混雜物,還有些碎丁的白石以及江中細沙。

  延綿近兩裏的柵欄間,皆是在如此工作,數之不盡的竹筐倒下,土石逐漸堆積。不到兩個時辰,便有半人高左右。

  接著,土石停止這一段的運送,柵欄內的漢子開始一點點的夯實這土沙石的混合物。上麵橋架,一捆捆的竹篾帶了上來,悉數送到下方。

  其餘的架橋,還在繼續工作,充實著柵欄之中的沙土。

  約莫至傍晚,天**暗之際。

  四丈寬的牆基已已經有了四五寸高,一名名漢子正坐在平坦些的基礎上,吃著幹糧,喝著溫熱的茶水。

  幾名軍吏,驟然出現在眼前,周圍的丁壯立馬起身,讓開地方。

  “老胡,來試試如何!”

  身著鐵甲的馬超,衝著身旁年歲比自己大上不知多少的漢子喚了一聲。

  那屯將二話不說,拔出腰間佩劍,拱手吼道:“軍候,多大力?”

  “八成力就行,沒摻蛋清,肯定比不上咱關中。”

  “好嘞!”

  屯將雙手倒握劍柄,劍尖直指腳下的牆基,抬至胸間,猛吸一口。

  “謔!”

  “嗤!”

  劍尖刺破夯平的土層,入內八寸,便再下不去。

  馬超瞥了一眼,沉吟一聲點了下頭,勉強說道:“還行。”

  考慮到隻是防禦蜀兵,再加上地形限製,條件如此,能有這般也算不錯。

  “軍候,這以後築起來,倒能抗住衝車。可若是由有投石車,撐不了多少下啊!”

  屯將嘟囔一聲,有些不甚滿意。

  馬超搖了下頭,別說投石車了,說不定衝車撞下幾下都能掏出個大坑來。不過也無所謂,這裏防禦的是山林方向,蜀兵想要用衝車撞城,那也得把衝車拉上來啊!

  “行了,這就不錯了。一會吾等去東牆看看,那裏可馬虎不得。”

  “諾!”

  聽到馬超將去東牆,軍吏中負責北牆的隊率明顯大鬆了一口氣。

  這質量放到關中、涼州,鐵定不過關,負責監造的軍吏不唄砍腦袋都算好的了。

  拐到東牆。

  馬超跳進基坑之中,十幾步寬的基坑,豎滿了一根根二三丈高被劈開的竹竿。成排成列,一步一根。

  跨過剛釘上的橫杆,約有尺高,倒也不耽誤通行,頭頂上的橫豎杆,都暫時沒有用木鉚釘釘上。

  腳下夯實的城基,踩著就有一種實在感。

  “來,試試,十成力。”

  馬超一發話,屯將抬劍蓄力,猛地戳下,徑入三寸。

  “三寸,剛剛過!”

  “不用汝說,本軍候看的到。幹的不錯,讓後麵弄些酒水,賞賜給東城的漢子們。”

  “諾!”

  看到東城牆基的夯築合格,馬超心頭也有些喜色,毫不吝嗇的賜下酒水。

  沒一會,後麵拉來足足兩缸酒水。

  “二三子,吾等幹的賣勁,將軍特意賞下的,盡情喝!”

  似乎是民夫的頭頭,招呼了兩聲後,聞聲圍來的壯丁們立即歡呼了幾聲。

  而後,酒水散下。

  事隔三日,南北兩道城牆已經初露猙獰。一根根五六寸粗的樹木,斜撐著一塊木板,正頂住城牆。尾端處悉數用巨石卡住,一動不動。

  內外皆是如此,足有千餘根。將包在城牆外麵的木板,結結實實的固定住。而其內,壯丁們正在夯築著東漢的三合土。

  這築城之法,並非高誠這位來自後世之人的傑作,而是獨屬於這個時代的傑作。

  黏土、白石、沙子。

  而在此之前,用的蜃灰,並非白灰。在此之後,用的糯米漿加羊桃藤汁,而非水。

  高誠提供的唯一幫助就是,改進建造工序以及對於人力的安排分配。也就是分工,因為築城所需要的三合土量非常大,峨嵋山城拌製三合土的工作就是三班倒。

  位於城池後方的拌製工人多達數千人,源源不斷的為前方工地提供主要材料,這才能夠保證四段城牆的同時進工。

  高誠也不是沒有想過用糯米漿和蛋清,但整個周國隻有正在完善內部防禦設施的潼關是如此。餘者,皆依舊製。

  沒辦法,需要的糯米和蛋類量太大了。

  僅是一座潼關,就耗費了不下十萬石的糯米,還有數之不盡的蛋類。

  大周也經不起如此大規模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