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犍為之戰(21)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37
  “不妥,吾國朝立之不過六載,便換二相,可謂是三歲一更。且不論百姓如何作想,僅是諸寺官吏,即已無所適從。更何況,閻相領政,穩重如山,休養生息,朝野俱樂。若非天時不濟,災變良多,吾朝定勝天下群雄。”

  一向與閻象交好的郭嘉,立即挺身而出,為閻象說話。

  高誠意欲不定的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不可否認,閻象不負其載史之名,更不負史書中大成百官之首的名頭。其非赫赫之輩,亦非庸庸之徒。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卻非常適合此時休養階段的大周。

  最關鍵的是,換下閻象,高誠實在不知該以何人為繼。

  一應重臣之中,鍾繇已去相,不可能複為國相。而且尚書台,乃日後重中之重,非元常不可。

  閻忠,名氣不小,可才能不足。若為一州郡之首尚可,統籌一國,非其所項。

  賈詡、郭嘉,皆持之要職,謀略出眾,理政卻是乏術,亦不能。

  再細數九卿,楊衡、夏育、宋斌等非為相之選,杜翕、韋端,也不適合任此之要。

  餘者佼佼之輩,如杜畿、衛覬、張既、龐柔、射堅、韋康等人,皆由相一國之才。可惜,資曆不足,難以服眾。

  再小一輩的就更別提了,而一眾收納的魏國群臣,裴曦、裴茂、楊眾、周忠、左靈、種輯、梁紹、韓融、王隆等,皆有名望。但利益明顯不符,立彼等為相,肯定有人會鬧些幺蛾子。

  閻象去相,對於自己的所計劃好的一切,可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本來想著讓閻象撐起這數年,待到杜畿在伐蜀立下大功,調入朝堂熟悉兩年,以其接手,展開大周第三位國相的序幕。

  現在杜畿威望、資曆不濟,換相的話勢必對未來走勢產生不可預估的變化。

  可若不換相,六月雪雹和華山山崩造成的不利影響,將全部集中在自己這位君王身上。對自己的威望以及大周的國威,都是極其嚴重的打擊。

  高誠可不相信,那些奸滑的梟雄們,會放過這麽一個好機會。

  目光轉向段煨,作為朝中砥柱,代表軍方勢力的中尉,其意見不可忽略。

  “大王,閻相忠耿體國,國之梁棟。若非如此,唯有效漢武故事,已解民憂!”

  “萬萬不可!”

  段煨話音一落,鍾繇便出列喝道,隨即向著高誠拱手一禮,言道:“臣等隨王上征戰十餘載,方有今日國朝之盛。王上賢明,仁厚載德,待臣等更是一如國士。吾等身為臣子,值王上困惑,正當以國士報之,焉有怯意!”

  “大王,元常所言甚是。象本為袁氏一小吏,蒙大王不棄,幸得輔佐,安關中雍涼,造百姓安康。今縱是折象一身,亦不能使大王蒙羞。”

  閻象義無反顧的說道,這般事情,若是使大王下罪己詔,豈不是平白惹他人笑話。大周國朝,自詡人才濟濟,卻無一人肯為王上分憂,傳出去對國朝的打擊反而更大。

  “此乃罕見之異象,為天所致,本非吾等人力可挽,更非諸公卿之過。縱是蒼天所示,孤自承之!”

  高誠定下心神,眉目間毅色十足,這種事情絕對要杜止。否則,旦有異象,便使朝中大臣去職,國朝還如何運行。而且,也不能讓某些人以此為借口,圖謀私利。

  “國相府立即下達孤意,告之萬民,不過天象,非君王公卿之過。務必使百姓安心,好生休養,萬不可自生禍亂。另外,國相府也要布人傳些言寓,將此事導向別人,袁紹、王允皆可。調查司也都給孤動起來,查控關中。旦有傳播謠言者,悉數拘刑。有士族異動者,闔族監禁。”

  一句句話,宛若巨錘一般,狠狠的敲在眾人心頭。

  尚書令鍾繇緊蹙著眉頭,擔憂言道:“大王,謠言如洪,堵不如疏。如此嚴控,唯怕事與願違矣!”

  “哼,孤就不信,區區謠言,便能致使吾大周換相。若如此,日後怎麽辦?有一兩謠言散布,吾大周就要換一次國相?那國朝,還怎麽運行,更別提爭霸天下了。”

  高誠心中鬱氣,在這一刻全部爆發出來。

  旁邊郭嘉亦是冷麵肅容,鼎力支持道:“大王英明!亂世之中,當用重典,以懾民心。這些年,國朝寬仁,讓不少人都忘記吾等乃是自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了!”

  亂世用重典!

  一個久不聽聞的詞匯,使得鍾繇心頭一顫。

  嘶~是啊。

  現在還是群雄並起之際,自己居然也被關中的安定,大周的虛盛給迷惑了眼目,忘卻了這仍是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

  居安忘威,莫過於此。

  鍾繇微微頷首,沉默著退回列中。

  國相閻象,遲疑了片刻,還是強撐著言道:“大王厚恩,臣萬死難報。然臣懇請大王,以國朝為重,三思而行!”

  “閻相無需多言,君之領政,曆曆在目,深印人心。君之良才,非舉世冠首,卻最適吾國朝。君若退去,孤何覓賢良代君?一國無相,必有震動,大軍征伐在外,國之重事,吾等需安平內裏,非君不可!”

  聞言,閻象老目不由渾濁。

  自中平四年,至今明武元年,十載之久。自己可謂是親眼目睹了大王一步步的崛起,平黃巾,定西涼,舉義事,安關中,立周國,並董魏,稱孤道寡。

  自己也從中年,逐漸步入老年,再有三年,亦入知命。從一袁氏屬吏,十年間,驟居一國之相,封萬戶侯。

  得伯樂如此,何其幸哉!

  “君恩似海,臣唯效死!”

  閻象俯身大禮,直向高誠,哽咽出言。

  高誠注視片刻,亦撫禮虛向。

  君臣相知。

  眾人看著這一幕,同樣也是心中感慨萬分,不由齊身致禮。

  密議一散,中央官署全部動了起來。

  國相府、尚書台、禦史台、九寺、京兆府衙,所有掾屬、官吏、衙役,悉數出動。告示百姓,些許異象,不過爾爾。戒之宵小,莫要生亂。

  緊隨而至的便是調查司的大規模行動,所有在編細作、探子以及外圍人員,近萬之眾,呼嘯而出。

  城內外所駐京兆守備軍第一師、羽林騎、虎賁郎、宮廷禁衛、九門都尉、衛尉緹騎等,亦調動不休,如雲而集。

  甚至,為了保證整個關中地區的安寧,不隻是下令與駐紮在各地的第二騎兵軍、第三軍、第六軍,連藍田大營都收到消息,抽調新兵,入駐諸要。

  整個長安周圍,瞬間緊張了起來,全麵戒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