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雨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196
  一夜暴雨過後,水漲三尺。

  縱是如此,天空中仍舊不斷落下的雨滴,讓周朝上下眾人皆是愁眉苦臉。

  他們仿佛看到了前些年的那場大災,那場差點沒了整個關中的洪災。

  而眼前的這一幕,與當年何曾相似。

  但現在,經曆過一次抗洪之後,周朝的抗災能力也是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救援兵力、物資援助方麵,也不會再出現類似上次的那種浪費。

  長安城內,水沒腳裸的情況下,仍有著數不盡的人在來回奔走。

  有軍人在行進,有商人在運輸著貨物,有民夫趕著馱馬拉著糧秣。還有丁壯,扛著鋤頭、木鍬等物,在街頭小巷忙活。

  長安城很大,居住的人口很多,地底下的排水係統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隻是,突然暴雨來襲,這排水體係顯的是那麽脆弱。

  北城是情況最好的,地處高處,街道間根本看不到積水。而其餘三處,卻是積水遍地,一時間難以排出。

  出了城,狀況更差。

  僅是一夜浸泡,大多數道路都變得泥濘不堪,隻有由國朝修建的官道,尚可行人。

  漫長宛轉的官道間,一隊隊士卒與民夫摻雜在一起,押送著數不盡的車輛,朝著西麵扶風郡而去。

  扶風雨勢最甚,受難百姓必然眾多。

  昨夜,僅是來自槐裏的加急信騎,便有百騎之多,連夜傳訊長安。

  至今為止,國朝所知詳情,已有數萬百姓,麵臨著家園被毀,無處可居的情況。還有數之不盡受了風寒的百姓,難覓良醫。

  空中,小雨還在滴答滴答的落著。宛若長龍的隊伍中,到處都是大呼小叫,噪雜間盡量維持著秩序。

  一名名關中漢子,頂著鬥笠,披著蓑衣,艱難的朝著遠方前進。

  身上的薄衣,早就被不斷滲進的雨水浸透。腳下的草鞋,更是沾滿了泥土。每一次抬步行進,都感覺如有數十斤之重,所費之力較往常數倍有餘。

  趕著的馬車,兩個軲輪上也是沾滿了泥,馱馬扯著重物,三步兩晃,直看得身旁民夫籲噓不已。照這樣下去,馬兒到了槐裏,基本上也廢了一半了。

  陸路艱辛,水路倒是好走上不少。

  大周於大明池訓練的水師全部出動,百多艘艨艟、鬥艦,攜帶著數百小船。載滿糧秣,沿渭水西進,飛快向槐裏馳援。

  除此外,還有不少商船被軍方征用,載裝糧秣、兵馬、醫匠等……

  扶風郡也沒有放棄自己,趁著雨勢小了下來,郡中亦發信騎,傳告諸縣邑,聚攏百姓。

  雍縣、武功、槐裏,數萬居住在城外的百姓,正在搶著家中儲存的糧食。家小妻兒也悉數趕至高處,等待的積水的流逝。

  百姓傷亡倒是不大,主要是昨天狂風,再加暴雨,使得不少人傷了風寒。以及屋舍被大風掀的體無完膚時,所造成傷亡。

  真正大的傷害是一夜暴雨過後,田內的莊稼大多數都給泡在了水裏,以及雨勢突兀所帶來的恐慌。

  連國朝諸公卿都在擔心這是不是又一場洪災,更別提見識不廣的村邑百姓了。尤其數距離渭水沿岸不遠的村落,更是讓村中青壯,守在堤岸一夜,觀察著渭水水位。

  不同於扶風諸縣邑,被困在褒斜道的這支輜重隊卻是損失慘重。

  山頂上一片不大的空地,一排排帳篷東倒西歪,還有的都不知道被吹到了哪裏去。

  三千來人的隊伍,也是損失慘重,一邊繼續穩固營寨,一邊收攏傷亡。

  至於山道之中,可謂是慘不忍睹。

  千餘量馬車,悉數浸泡在水中,還有一匹匹套在馬車上的駑馬,佇立在水中,露出個腦袋,嘶鳴不斷。它們想跑,隻是與車馬相連,能活動的範圍隻有身旁一小塊地方。

  不少馬屁都嚐試著咬斷套繩,卻徒作無用之功。

  山上的民夫們,一樣無能為力。這個時候,別說駑馬了,連下麵的軍糧都無法搶出來。

  水太深了。

  八尺高的漢子進去,直沒胸膛。

  似乎此段山道成了前後十幾裏路地勢最低的一段,否則應該不至於有這麽深的水。

  與水勢大小的相比來說,傷亡才是這支隊伍目前最大的苦難。

  死去的人不多,隻有幾十人而已,不足以讓張軍侯頭疼。可高達六七百人的傷員,無醫無藥,對於士氣的打擊非常大。

  屋漏偏逢連夜雨,到現在大多數人還都在雨裏淋著,連個避身的地方都沒有。

  更讓人絕望的是,他們被困在這裏了。

  斜褒道內,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方圓數百裏,渺無人煙。

  他們連山道都無法遠離,因為不熟悉山中途徑。靠著提前搬到山上的軍糧,還能支撐個十天半月。到時候,就算是雨勢不停,也方便其他部隊找尋。若是進了山林,迷了路,那就真是死路一條了。

  同樣處於尷尬境地的還有蘇則率領的大軍,六七萬人被這場雨勢給攔住行路。磅礴大雨導致道路愈加難行,一日下來,全軍行了不到二十裏,就被迫紮營,等待後方輜重的抵達。

  隴西內的戰事,卻是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依舊在進行著。

  由徐榮率領的第五軍將士,駐紮在狄道城南十餘裏,與狄道城互為倚靠,抵擋著羌人的一次次進攻。

  宋健聲勢不弱,四五萬大軍,比周國兵馬多了不少。再加上先前大破兩萬氐兵,士氣正值恢宏。可縱是如此,麵對堅守不出的周軍,還是丁點脾氣沒有。

  攻城拔寨,並非他們所長。

  甚至在徐榮看來,宋建帳下羌兵的戰鬥力,還比不上當年邊章、李文侯那時強勢。若不是各路兵馬,相距甚遠,羌人又銳氣十足,自己僅憑第五軍一軍,就可以擊敗這數萬敵軍。

  不過,穩妥持重,等待各路大軍聚集,擊退宋建輕而易舉。也可趁此之際,順勢剿滅宋建,為下一次伐蜀,清楚周圍宵小。

  整個伐蜀之戰的狀況,徐榮現在已經很清楚了。哪怕前線戰報還沒有傳至軍前,但敗勢已現。想必此刻,蘇則也應該退兵歸來了。

  一手合眾,確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