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宋建出兵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223
  蘇則在中帳旁邊的一座帳篷內,等候著楊駒的到來,陪同的還是軍中幾員重將。

  楊駒沒有讓眾人久候,很快便來拜見。

  “末將楊駒,拜見大都督!”

  “千裏,起身吧,先說說到底怎麽回事?蜀兵布置在北部一線的兵力並不多,且悉數駐於各關隘。陰平山道,怎地有此般防備?”

  蘇則疑雲重重的問向楊駒,氐兵戰鬥力並不差。尤其是在山林之中,猶勝周兵。即便遇到伏擊,幾近兩萬人,也不可能傷亡這麽大!

  楊駒麵色一暗,頷首歎息,言道:“回大都督,此戰非是末將等疏忽大意。而是河首宋建出兵了……”

  “嘶~”

  蘇則倒吸一口涼氣,沒有再問下去了。

  大意了啊!

  這幾年那宋建絲毫不敢犯大周胡須,隱匿於河首一帶。便是去歲鮮卑大舉犯境,金城等郡空虛之際,其也未敢輕出。

  卻沒想到,關鍵時刻,這宋建給了自己一手重錘啊。

  “唉~千裏,先坐下吧。”

  宋建出兵,整個局勢都將會朝著不可於側的方向發展。蘇則按手示意楊駒落座,而後看向眾人,言道:“如今,楊騰首領重傷,氐兵損失慘重。那宋建手下少說也有三四萬羌狗,隴西、武都必然受到威脅。眼下,如何部署,諸位可有良計?”

  “大都督,在下以為,還是莫要停頓在葭萌關了。黃權非是善於之輩,強攻不得,還不如分兵兩路。一保隴西、武都,二助杜指揮使。”

  馬騰張口一語,使得蘇則立即暗了神色。

  分兵?

  還不如說退兵呢!

  不錯,從進攻角度上來看,自益南向西向北進攻成都,沿途幾無要隘,簡單便捷。不似自北向南,險隘密布。

  可關鍵的一點就是,糧草問題。

  從最近的漢中運糧至墊江,走水路也得十天半個月。況且,西漢水亦途徑葭萌關,隨時都有被截斷的風險。

  糧道一斷,大量兵馬靠劫掠來維持供給的話,益州就算打下來,沒個幾年時間,也恢複不了元氣。

  再者,蜀兵若是堅守重城,大軍也未必能短時間靠著擄獲的軍糧,奪下成都。

  “馬軍將所言,亦是有理。不過,吾等聚兵在此,輜重糧秣消耗無數,輕易退兵,隻怕跟國朝不好交代啊!”

  旁邊張衛替蘇則解了下圍,又繼續說道:“此外,吾等便是立即回援武都,怕是也趕不及了。從陰平道翻山越嶺而歸,少說也得半月之久。現在回師,又是旬日,近一月時間,隻怕來不及了。”

  “可吾等久在葭萌,攻關不下,毫無作為,於戰事亦無益啊!”

  馬騰反駁一句,正中眾人心懷。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葭萌關的大軍,除了周兵外,士氣都很低迷。

  不,漢中兵或許不隻是低迷。對於葭萌關,他們很是熟悉,一來二去,次次被堵在關外,已經產生了一種不可能打進關去的心思。

  甚至,在他們的認知裏,最多再有一個月,就可以退兵了。

  蘇則也非常了解軍中士氣的高下,可若是就此放棄,待劉璋逐漸坐穩位置,國朝想要拿下巴蜀的難度隻會更高。

  可偏偏又苦思無良策!

  “大都督,陳倉附近,尚有傅軍將的第二軍,還有張軍將的第七軍。不若傳信二位軍將,使他們支援涼州。此外,長安方麵想來也應該會調派一軍,接替吾軍防務。三軍兵馬,足以應對宋建麾下的羌兵。”

  聽了許久的孔信,不由出言道。

  馬騰側目一轉,盯了孔信一眼,再回頭看向蘇則,欲言不發。

  不錯,大周兵馬眾多,區區宋建對國朝造不成什麽威脅。隻是,伐蜀一戰,大都督籌謀良久。現在開戰不過一月,便要向國朝請援,這功勞……

  蘇則頷首不語,也在計較著其間得失。思來想去,還是言道:“那……便傳令傅軍將,著其立即南下陽平關,使張軍將西進隴西。壽成,汝率第四軍餘部,回援武都。”

  馬騰抬目直視蘇則,拱手應道:“諾!”

  “行了,權且如此吧,爾等先下去安排諸務。休養幾日,吾等再攻葭萌關。”

  “諾!”

  眾人接二連三的應下。

  張任回帳後,緊隨其後的楊昂、楊柏等人,也一並入內。

  “將軍,來日若是大都督仍命吾漢中兵攻關,如何是好?”

  楊昂提聲一語。

  張衛搖了下頭,說道:“莫要胡言亂語,大都督忠於國事,光明磊落,非暗中傷人之輩。”

  楊昂頷首連頓,匆匆應聲。隻是,最後還是忍不住說道:“前些時日京兆杜氏,欲與大王結秦晉之好,末將要提前恭賀將軍了!”

  “此事,王兄尚在考慮之間,未必做準!”

  張衛明白楊昂的意思,毫不猶豫的打斷楊昂後麵的話。最近確實傷亡了不少楊昂的手下,但蘇則並無削弱漢中之意。

  畢竟,漢中兵馬雖未改製,可確實屬於大周的將士。蘇則為人,自己相交數年,不比他楊昂明白。

  一旁的楊柏,亦是趁機插言說道:“郡王與大王並列王侯,若是與杜氏聯姻,對吾漢中諸位,弊大於利啊!還望諸君,三思而行,莫要輕舉妄動。”

  張衛點了下頭,示意楊柏所言有理,而後將話題轉移到別處:“郡王那邊,何時能至陽平關?”

  “將軍,再有三五日,便能至之。陽平關囤積的糧秣,也足夠大軍吃用三月,郡王亦是抽的閑暇,親臨陣前,鼓舞三軍。”

  “好!三日之後,想必大都督也將再度將兵攻關,驟時吾漢中各部兵馬,務必竭盡全力,以免折了郡王的顏麵,明白嗎?”

  “將軍放心,末將等必揚吾漢中之威!”

  一眾人齊聲大喝,來表現自己的忠心。唯獨楊昂,恨恨的瞥了一眼楊柏後,帶著不甘拱手應聲。

  大周內部有派係之分,漢中同樣存在內部之爭。

  二楊,便是漢中最大的分歧。

  楊鬆、楊柏兄弟,一人穩居郡吏要職,深得郡王厚愛。一人又插手軍中,想要再握兵權。

  這對於一直統帥漢中兵馬的楊昂、楊任兩人,當然是最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