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豐年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336
  趁著趕上秋收上計,整個大周也開始對關中各地區進行戶籍統計工程。

  戶籍統計,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工程。自從大周立國以來,至今為止還是第一次全方麵的進行統計。

  前些年,也隻不過是對著各縣邑的籍冊來計算。但其中的差量,不可估計。

  人口統計並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哪怕現在大周明麵上的口戶隻有近七十萬戶。可根據國相府的預算,少說也得半年到十個月之久。

  至於涼州,隻怕還要增加起碼兩個月的時間。

  不過,人口統計一事,非在眼前。

  倒是上計之事,看著著實讓人心喜。

  大周吞並魏國富饒的河東後的第二年,去年因為戰事緣故,導致河東穀栗產量有所下降。但今歲,恢複了不少,甚至還有新增。

  關中能夠耕種的土地具體有多少畝,高誠並不清楚,國相府也不清楚。因為有太多土地已經荒廢,國朝也委實沒有時間去量測畝地。

  但關中、河東還沒有衰落,仍舊是全天下重要的產糧之一。尤其是關中地區,現今耕田多是中田、上田,下田的數量並不多。

  七千萬畝,這便是大周目前所有耕田的數目,其中約有五百萬畝是軍屯田。河東一地,便占去三千萬畝,都快趕上其餘諸郡了。

  當然,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河東一郡的人口,便占去了大周的泰半。

  六千五百萬畝,全國的穀糧收成足足高達一萬萬一千萬石。而按照現在的十一稅,周國國庫於今歲當收一千一百萬石。再加上軍屯所得,兩千萬石糧食,沒有戰爭的情況下,足夠三軍將士三年之用。

  如果爆發戰爭,糧道延長,運輸成本大增的情況下,也足以支撐兩年所用。

  隻是,一國稅收所得糧食,自然不可能全用到軍隊開銷上。尤其是現在新爵改製,官員俸祿和爵位月支,反倒是成了吃糧食的大戶。

  可即便如此,豐收之年,總是讓人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大周國數百萬民眾,也皆是喜笑顏開,為豐收作慶。

  近十載了,這是唯一的一場豐收。

  往年,不是戰亂就是天災,還有疫情橫行,哪有什麽安生日子。

  現在周王當家,連老天爺的臉色都好看了許多。

  影響蒼天?

  高誠可不敢自信到這個地步,自己是穿越而來,看老天的眼色還差不多,哪裏輪得到老天爺看自個的眼色了。

  佇立在未央宮中閣台之間,望著炊煙嫋嫋升起的長安城,緩緩陰入南山的落日餘暉。

  不用看,高誠也能想象得到現在大周各地的現狀,必然是處處歡欣鼓舞。

  很難想象,今年上半年大周還處於戰爭期間。短短數月內,便又成了安靜祥和的樂土。

  這場豐收來的還真是及時,將戰爭的創傷幾乎給一口氣給覆蓋了下去,也保證了大戰過後的周國經濟沒有動蕩,反是略有上調。

  不過,戰爭並沒有爆發在周國經濟重心區,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

  九月中旬。

  並州戰場的情報傳遞的比往常慢了許多,不僅僅是因為楚國兵馬的渡河北上,更有繡衣使的全力反擊。

  朱儁背叛袁紹,趙國損折三萬餘人,餘下主力在袁紹的統製下,安然退回上黨郡。

  但是,袁術帳下大將劉勳率領大軍渡河北上,攻入河內,讓趙軍麵臨的局勢更加困難。

  糧草,占據其中泰半。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趙軍必然麵臨糧草難以輸運的狀況。太行八徑,沒有一條路是莊康大道。

  河北名士田豐、沮授等人,也明顯低估了糧草的輸送能力。導致趙軍原本要迅速結束戰鬥,不給王允留下充足的應對時間,直撲晉陽的戰略計劃,徹底失敗。

  再加上定層領導人物朱儁的叛變,更是讓趙軍雪上加霜。

  當然,針對於戰略層次方麵,並不能算是田豐等人的失誤。事實上,攻打並州,要麽用閃擊戰,迅速抵達晉陽,摧毀對方的指揮體係。要麽就是穩紮穩打,一步步蠶食。

  曆史中,袁紹吞並並州麵臨的困難也沒有現在巨大。畢竟,整個並州,也就張楊一個軍閥算是有點實力。

  可現實,卻不比曆史,王允的崛起,讓任意一方勢力進攻並州的難度都成倍上升。最方便的進攻路線,便是自河東北上。

  趙國的失敗,對於大周肯定是一件喜事。

  並州條件所限,打敗了趙國一次,也不可能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趙國不同,吞並了並州,就真的成為天下第一諸侯了。

  三大邊地,據之其二。別的不說,有個三五年時間,趙國起碼能拉出五萬鐵騎,甚至更多。

  現在敗了,趙國崛起的勢頭,被狠狠的削了一刀。短時間內,肯定不會再有大動靜了,無疑為所有人都爭取了時間。

  九月底,大周上計工作完成。

  曆時月餘時間,所有田畝稅收狀況,匯總完畢。糧稅的抵運,尚且還需要些時日。

  駐紮在關中各地區的三軍將士更爵之事,也徹底完畢,涼州的第四軍及守備軍尚在進行之中。同時,匯聚都總參寺的爵位資料,也才剛剛開始進行匯總工作。

  時間拖入十月中旬。

  趙漢兩國於並州戰場停止交戰,趙軍主力退回鄴城。隻留下大將顏良,統軍三萬駐紮上黨各要地。

  而幽州戰場上,也依然存在著不間斷的交鋒。麵對皆是騎兵的敵軍,幽州兵馬顯得力不從心。防守尚且漏洞百出,更遑論進攻。

  這一狀況,持續到十月中,韓猛甩三萬大軍返回薊縣,才得到些許好轉。其餘趙國各部兵馬,則進入休整階段。

  河內方向,袁譚與劉勳並沒有發生摩擦。兩軍於朝歌一帶對峙,相持良久。

  自此,天下各地似乎隨著袁紹與王允戰爭的結束,相約停下兵馬,進入相持階段。尤其是再度兩線出擊的楚軍,由孫策統帥的數萬楚軍,收複廬江後,於曆陽屯兵,不再繼續進攻揚州軍。

  徐州曹豹,接連失利下,退回郯縣。齊國與趙國兗州、青州之間,再度回到州界處,休兵養息。

  天下的格局,也遂有初定。

  北方趙、周、漢,中原夾著楚、齊,南方三劉。

  八家勢力,互為盟約,連氣同枝。

  一時間,似乎沒有人能夠打破這個平衡。

  不論是周國東出洛陽、還是楚國北上爭奪洛陽,亦或者趙國西進並州。原本的崛起之勢,全都被哢嚓一刀攔腰而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