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忠、義、信、禮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494
  戰爭疑雲愁布,兩方高層倒是信心十足,底層將士則想不了那麽多,唯獨可憐了夾在中間的一群人。

  他們既不知道上麵的具體安排,又對戰爭的走勢越來越看不懂。

  趙軍還好,畢竟趙國實力強盛,兵馬眾多,仗勢而行,勝算還不小。漢軍中,便是人心惶惶了。更別提其各軍,多非正規軍,尤以白波軍、黑山軍為甚。

  偏偏趙軍還不著急進攻,巨大的壓力頂在心頭,漢軍軍心士氣明顯不足。

  隨著時間推移,進入八月份。

  大河南岸孟津,三萬楚軍備齊舟筏,水寨林立,北視河內。河東周國第六軍進抵箕關,與楚軍遙相呼應,欲圖謀河內。

  趙國對於周、楚兩國的動靜,根本沒放在心上。袁紹主力大軍,仍然呆在上黨郡內,隻派了一兩千人馬,駐守天井關,扼守太行徑要道。

  此外,兗州曹操亦是率領三萬兵馬,進抵函穀關外,給楚軍施壓。

  三路攻晉漢大軍,仍駐原地,未有異動。

  這場戰爭的契機似乎還沒有到來!

  ……

  八月七日夜。

  身在平城外軍營的呂布,收到劉和、劉備的密信,相約於後日子時,以為內應,進攻屯於道人的韓猛大軍輜重。敬請漢軍鐵騎,掩護左右,截斷韓猛退路。

  呂布看著上麵寫的計劃,搖著頭,冷嗤一聲。隨即,將密信投入油燈之中。

  再度褪下披風,躺到榻上,臨眠前,衝著帳外喊道:“明日卯時,中軍聚將議事。”

  “諾!”

  帳外親衛恭應一聲。

  次日一早,天色微微。

  漢軍中軍大帳,一員員上將走進帳內。

  大將軍呂布,披甲戴胄,端坐於前。

  “大將軍,諸將皆至!”

  魏續躬禮報之。

  呂布抬起頭,掃了一眼眾人,沉聲言道:“戰機已至,入夜後,三軍整頓兵甲,聽候本將軍令,發彈汗山。”

  “彈汗山?”

  帳內眾人一陣驚訝,有些不得其解。趙軍主力兵馬屯於北平邑和高柳,距離白登不過百餘裏。現在卻要跑到數百裏外的彈汗山,豈不是多此一舉!

  呂布沒有解釋什麽,也不想解釋,衝著公孫續、趙雲言道:“範陽侯、子龍,明日汝率本部人馬,避於道人附近,伺機而動。”

  趙雲還處於迷茫之中,公孫續卻是眼前一亮。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機會來了。

  “諸位,大戰將至,任何疑惑都給本將憋著,先打贏這場仗,再言其他!”

  “諾!”

  呂布明令如此,帳內諸將自不會抗命。

  不僅僅是呂布,身在高柳的韓猛,也收到一封密信。其中所言,盡是劉備、劉和之計。雖不似呂布那般輕視,但韓猛也確實沒有將此事看的太重。

  幾名信騎,飛奔出城,傳告三軍。

  當夜之間。

  劉備帳中,掀起了一場爭吵。

  關羽本就棗重的麵色,此時更是通麵漲紅,大聲的與劉備爭執道:“大兄,袁紹名曰國之重臣,實乃逆賊爾。當初,奉天子不過三月之久,加九錫、封王,皆僭之。待之日後,其勢納四州之地,必起逆心!”

  “二弟糊塗,當今天下大亂,群賊四起,忠臣蒙塵,放眼天下,其等皆一丘之貉。趙王雖有僭越,勢力雄厚,但為人誌大才疏,懈意無備。待來日義士盈朝,其勢必落。如此,方可借趙王之勢,來複吾漢室!”

  劉備凜著眉目,盯著關羽耐心的說道。

  關羽搖了搖頭,帶著不解與質疑問道:“大兄!王司徒有除晉王、魏王之功,鼎複朝廷,置三公九卿,漢室複振。吾等助其得勝,覆滅韓猛,同呂布奪趙之幽燕。驟時,揮師南下,鯨吞冀州,重現光武之基,亦可鼎定天下!緣何,非要棄盟背信,助紂為虐乎?”

  劉備白眼一翻,差點一口老血給吐出來。自己二弟也沒這麽傻啊,怎麽今日就愚笨至此?

  自己先前叛燕王、殺皇甫嵩、害盧植,名聲盡失。先不提王允信不信,反正自己肯定信不過王允這老東西。

  運籌於廟堂之高,覆國於千裏之外,莫過於其。

  魏晉值盛之際,卻被王允玩弄於鼓掌之中。甚至,周楚兩國大戰,也絕對是其所謀。袁術餘威正盛,慘遭周國當頭棒喝。

  而周國呢,實力稍勝一籌,贏了洛陽之戰。結果回頭便是鮮卑諸胡大舉南下,無奈放棄洛陽一帶,回守關中。

  這一來一往,魏晉覆沒,周楚元氣受損。

  如此,自己能信王允?

  說不定,自己在其手中,也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

  還是那種隨時可以放棄的棋子!

  再說了,投了晉漢對自己有什麽好處?

  王允打敗了袁紹,占據幽並,甚至是冀州,那得利的也是王允。其於朝堂之上,更是勢力滔天,自己就算想要從中作謀,也不是其對手。

  還不如幫助袁紹打贏這場仗,說不定還能籌謀一番。

  站在一旁的張飛,看著兩位兄長爭吵了半天,也終於站岀身來,說道:“大兄、二兄,小弟有一言。”

  劉備點了下頭,回道:“翼德,吾等兄弟,盡可言來。”

  “二兄之見,弟不敢苟同。自光武以來,吾大漢承繼,以嫡長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當年高逆與董賊,攻破洛陽,先帝而後崩於宮室。所立後嗣,無人可知。然天下大亂,先帝英明一世,弟以為先帝必然知曉此際立幼之害!”

  張飛說完,劉備立馬就明白了其意所點之重,緊接說道:“嗨,二位賢弟,為兄正是因此,方願背負罵名,苟存於世啊!”

  隨即,劉備搖著頭,繼續說道:“當年陛下如薊,劉司徒以宗室之身,輔佐陛下執政。更有大將皇甫嵩、朱儁、盧植為鷹犬,萬民臣服。誰想劉司徒**,為公孫賊逆所害,陛下更是落入賊子之手。”

  “為保陛下安平,為兄才有殺皇甫嵩之事。非是如此,不足以除國賊之疑,不能保陛下安平。至趙王北上,方趁得良機,以除國賊,護駕如冀。如今,趙王雖有不臣之心,但吾等奉天子之詔,焉能背之而從偽帝?”

  “不論此戰勝敗,為兄是為陛下殺敵,而非為袁紹殺賊也!二位賢弟,話至於此。人各有誌,何去何從,大可盡便!”

  說完,劉備一擺衣袖,落座案前。麵有愁容,心有憂思……

  “大兄,吾等兄弟結義盟誓,弟寧死於此,而不負兄弟之言!”

  張飛是萬萬沒想到劉備會說出這話,憤恨的瞥了一眼關羽,拱手頓喝,聲如雷霆。

  關羽短歎一聲,緩緩閉上眼睛,都已經說到這份上了,自己莫非真能不顧兄弟結義之情?

  不可能啊!

  從一白衣,逃亡天下,為一賣棗夫。

  若非大兄,自己又有何機會,立身於此,高言忠義之詞!

  “弟糊塗,還望兄長恕罪!”

  “雲長,吾等兄弟,些許歧意,乃常事也。日後,切記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