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調查司署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658
  再次見到周使後,張魯的態度明顯要比昨日好上許多,親切非凡。

  “不知周王有何安排,孤必然奮盡全力赴之!”

  接過外使唱完的製書,毫無遲疑的表達忠耿之心。

  周使也知如今張魯剛姑且歸附,不宜過多插手漢中之務。於是言道:“王上寬心,大王僅有一個要求,即漢中屯大兵於鍚縣,威脅南陽武當,避楚之腹地。”

  “嗯,沒問題,漢中有兵卒五萬餘人,必能牽扯楚軍不少兵力。隻是,這何時相約而攻?關中距離漢中,委實遙遠。戰局一瞬即便,唯恐聯絡不及!”

  張魯問及,周使立即回道:“王上不用著急,今袁紹雄據幽冀兗青四州,威盛勢昌。吾軍仍與楚寇對峙之中,待到大戰一起,漢中兵馬隻需牽製楚軍偏師即可。若戰事順利,吾大周武關銳師,必出南陽。驟時,漢中兵馬再出鍚縣不遲!”

  “如此也好,孤稍後聚集幕僚群屬將校,定下此事。”

  聞張魯所言,周使隨即躬身拜禮,謝道:“職下拜謝王上相助!”

  “無需多禮!”

  ————————————————————————

  事既已畢,大周使節也沒在南鄭多做停留,出城南轉之下,往巴郡而去。

  巴郡北部縣邑已為漢中張魯所據,唯獨南部縣邑仍是益州劉焉所有,尤其是巴郡州治江州。

  江州即今重慶,扼守長江要道,沿長江一線縣邑,皆以其為屏障。同時又是涪水、西漢水、潛水相匯之所。水道通便,益州舟師,皆聚以此。

  使得漢中兵馬,想要攻打江州,為其堅城深壕所阻。想要西征、東進,卻又要擔心江州兵馬奪墊江,塞大軍之後。

  而墊江之重,亦不下於江州,三水交匯南入長江,也是漢中張魯重兵把守要塞。

  周使一行人行米倉道入潛水,順水過漢昌、宕渠,折道西南下墊江。

  至墊江,已是十餘日後了。

  一如城,周使便直奔城內調查司之所在。

  墊江調查司,是第二個立有官署的分部,第一個是總部,在冀城。

  漢中張魯對調查司也不以為意,畢竟與周國是同盟,再加上調查司早就對漢中了如指掌。反倒不如借助調查司的力量,來獲取益州劉焉的情報。

  事實,調查司確實為漢中提供了不少的軍情,以及一些密事。

  進入署衙,其內空曠無人。

  轉了半晌,周使等人來到署衙後麵的院落,才發現有一個看門的老丈。

  “老丈,在下自長安來,求見杜指揮使,還望引之!”

  周使來到老丈麵前,恭恭敬敬的見了個禮,而後客氣說道。

  唉,誰讓這是調查司的大門呢,那可不好進。

  話說調查司自建立至今,已有數年之久。在賈詡這位調查司都指揮使的指導下,更是發展迅猛,威震大周。

  其中調查司下分十三部,子部司司隸,由都指揮使賈詡親自掌控,代行指揮使之權。餘者一十二部,各司外十二州,置指揮使一人,左右副指各一,丞令各一,掾吏三十六人,密探不計。

  各指揮使下又分多部,匯所司之州其下各郡,置提舉使,丞令各一,密探不計。

  調查司總署置於涼州冀城,由都指長史坐鎮,篩選、分析情報,而後送抵長安。其下又有都指揮使丞、令各一,各曹七人,掾屬百九十人。

  整個調查司至去年典錄名冊,自都指揮使一下,在冊者五千八百六十餘人,司隸一州就有千餘人。而這還未將數量更加龐大的外圍人員記錄在內,僅是一應官吏、密探而已。

  像那些縣邑間調查司密探發展的地痞流氓、市井小販等人,悉數不屬調查司調度。

  當然,調查司也並非無往不利。像涼州、關中、益州這些地方,有自家勢力威懾,發展也要順便許多。再者便是豫州、冀州、徐州、幽州、荊州各勢力尚未組建較為縝密的情報機構,發展也不成問題呢。

  唯獨並州、兗州、青州以及揚州、交趾,最是難辦。尤其是並州和揚州,調查司的人簡直不敢露麵,每旬都要向總部請求支援。

  交趾是由排名最低的亥部負責,至今為止亥部人員還不滿編。地形複雜,即便是調查司也有很多人遭中。尤其是北方人到了交趾更是不適應,導致整個亥部連指揮使都更換三茬了,皆是意外亡故。

  兗、青二地,還算可以,寅部、辰部在這兩州跟曹操帳下的中書典校事鬥的不可開交。雖然中書典校事占據本土優勢,可寅部也有這豫州、徐州的幫手。再加上中書典校事剛成立不到一年,能夠不被調查司把青兗二州滲透徹底已經算是不錯了。

  揚州那地方,比之交趾有過之而無不及。倒不是因為地理環境,而是江東士族。戌部指揮使從來沒想到揚州居然如此恐怖,麵對江東士族那無孔不入的掌控力,都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江東士族幾乎控製著江左所有宗族勢力,引以為用,結之以好。偏偏江左又是宗族繁盛,調查司的人走到哪,都躲不過江左宗族的眼睛,搞得戌部隻能老老實實的不鬧事。

  至於並州的醜部,實力僅次於子部,又有著子部、卯部、申部相助,仍不能壓製繡衣使。如今,與調查司的暗中爭鬥更是涉及到了整個北方地區。

  而繡衣使,也成了調查司的頭號大敵。同樣,調查司亦是繡衣使的眼中釘。

  李用,這位繡衣使曾經在調查司剛成立不久,便打入其中的繡衣使。眼下已經成為了大漢繡衣使的統領,與各部調查司纏鬥經年,各有勝負之算。

  在與繡衣使這位前輩頻頻交手下,調查司對於反間的業務,也更加嫻熟。爭奪河東一戰中,調查司亦出力不小。尤其是遮蔽繡衣探子,更是做到了完美。

  同樣,暫壓繡衣使一籌的調查司,在大周各地也是威名漸增。

  好在調查司對於大周內部,隻有監督、奏稟之權,而無拿人、定罪、下獄之職。

  可調查司的職責,就注定不會得到朝官的好感。武將還好,本來就沒那麽多小心思。畢竟大周日益昌盛,未必沒有並天下之力。驟時,建功立業,做一開國勳貴,福被子孫不香嗎?

  唯有大多出身士族的文職官員,多俱調查司。凡世家大族,哪家哪戶沒點齷蹉事,又腦子靈活,總喜歡搞些對自己有利的小手段。

  這等事放在平常,自然不會有什麽影響。可若是為他人所用,引之攻己,可謂是正中要害。

  周使雖不是出身大族,但也難免有些畏懼調查司。以前當個地方小官吏,隻聞其名,不見其人,自是無甚感覺。

  可現在升了官,自己於家中夜半之時,就已經遇到兩次調查司臨門了。也不是什麽太大的事,調查僅是問責示警。

  縱是如此,周使仍被嚇得不輕。那可是在自個家裏啊,調查司都能直來直去,毫無仆人察覺。

  唉~也得虧自己隻是個比千石的曹事,調查司要忙的事很多,沒事隻是瞥自個一眼而已。

  然而,周使卻從來不知曉,這隻是調查司慣用的手段。

  尤其是在長安,但凡從地方升職入京的官吏,調查司都會從別部引其案料,警告兩句。讓其知道調查司的厲害,沒事別亂添麻煩。

  畢竟,大周有那麽多的官,調查司就這麽點人,哪有心思天天盯著一個比千石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