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張兵伐術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476
  武關之內。

  關樓殿內,早已靜候月餘的三國大將們,聚集在一起,商議軍機。

  周國騎兵軍軍將張任,副將程銀,師帥李敬、段瓊,以及武關校尉韓武。

  魏國則是徐榮領軍,副將李催、郭汜,又有將校張濟、樊稠、小將張繡、李式、李利、李暹、李進、胡封、王方、李蒙、伍習等人。

  晉國則是由呂布為主將,還有將校高順、魏續、曹性、郝萌、宋憲幾人。

  大殿之內,張任看著程銀遞來的信報,麵色一喜,言道:“大王已經下令,著吾等當即出關!”

  “好!”

  徐榮亦是歎了一聲,在武關這裏等的身子骨都穌了。接著又說道:“彝淩,本將來前,大王已有所囑,征戰之事,聽候周王之命!”

  “布,亦是如此!”

  呂布衝著張任拱手言道。

  “好,既然如此,任便多言兩句。吾等有精騎四五萬之數,兵力眾多。任年歲尚輕,恐擔不得三國大軍統籌之務。奉先兄,不若吾等請文良兄為主將,何如?”

  呂布皺了一下眉頭,沒有說話,點了下頭,表示同意張任的想法。

  張任見呂布表態,當即看向徐榮。

  徐榮此刻正苦笑著臉,手指指著張任,說道:“彝淩啊,汝這小子也打了不少仗了,居然還不肯放過老夫這把爛骨頭!”

  “文良兄說笑了,論起韜略,任哪能與文良兄比擬。吾等還在孺童之際,文良兄便已經開始征戰沙場了。更何況,文良兄之能,世人皆知,統籌三國精騎,非文良兄莫屬!”

  “也罷,既然如此,那榮便不謙虛了。”

  徐榮接下要職,當即大喝一聲:“諸將何在?”

  嘩啦啦一片甲葉聲響,殿內所有將校齊齊正身,抱拳高應:“末將在!”

  “當今天下大亂,漢室失常。吾等不才,為朝廷效力,以赴國難。兩淮袁術,拒地割土,前有攻伐京畿之大逆,今有伐漢室宗親荊州之無道。如此不忠不孝之徒,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荊州牧劉表遣使往朝廷,請求援軍。晉王、魏王、周王,心念天下不定,特使吾等將兵伐術。榮不才,得籌三軍,諸將務必遵號聽令,不得有誤!”

  “諾!”

  “張任聽令!”

  “末將在!”

  “著汝率周國精騎計一萬六千餘,明日卯時出武關道,取丹水,以為前軍。”

  “末將得令!”

  “呂布何在!”

  “末將在!”

  “著汝率晉國精騎計一萬三千餘,以為周兵之後。”

  “諾!”

  “魏國八千精騎,由本將親率,充作中軍。此次出關,務必迅速拿下丹水,以為大軍倚靠!”

  “吾等遵命!”

  “彝淩,傅燮所部,何時能至?”

  安排好出關之事後,徐榮又向張任問及傅燮的動向。

  張任想了一下,言道:“唔~信使來武關前,定然有王上軍令下至藍田。傅軍將所部,最多不過十日,便可抵達武關。”

  徐榮點了下頭,沉思片刻,由言道:“彝淩,稍後汝安排一下武關都尉。待南容所部抵達武關後,著其直接出兵宛城!”

  “行,沒問題。”

  “嗯,既然如此,諸位便先下去安排吧!此戰務必勝之,望諸君共勉!”

  “諾!”

  次日一早。

  武關關門大開。

  一名名身披赤甲紅襯的騎兵,列隊出關,人嘶馬嚼,絡繹不絕。

  張任居於中軍,身邊將校林立,軍旗張舞。望著前後精騎,心中不由冷哼一聲。袁術小兒?當年沒一刀宰了汝,還真是留了個禍害!

  一軍精騎出關,延綿數裏之遙,沿途旗幟蔽日,人馬遍地。

  緊隨周兵之後的,便是呂布率領的並州狼騎一萬餘人,以及征召的三千匈奴部族騎兵。晉國甲衣還是大漢的玄甲赤襯,不過整支軍隊甲衣不齊,尤其是三千部騎的存在,更讓晉軍看起來宛若雜兵。

  魏國三千飛熊軍,五千河東精騎,倒還像那麽一回事。皆是黑衣黑甲,在徐榮的要求下,更是井然有序,隊列嚴整。

  其後再加上征募的數千民夫,駕著近兩千輛車馬,攜帶帳篷等物資。整支大軍足有四萬餘人,浩浩蕩蕩,湧出武關道,直奔南陽郡!

  ……

  宛城。

  袁術居所。

  “主公,武關賊兵出動了!”

  楊弘手握一份簡牘,快步走入殿內。

  袁術見楊弘作態,也心知此時甚是重要,揮手命侍妾退下。而後問道:“情況如何?”

  “斥候所報,周、魏、晉三國發兵,有精騎近五萬,直出武關道,奔丹水而去!”

  楊弘說完,不作停歇,繼續說道:“主公,弘已命劉勳率丹水之兵,向宛城後撤。五萬精騎,實在過甚,恐怕還得調回圍困襄陽的大軍!”

  “這是自然!”

  高誠出兵,自己撤去襄陽圍城,從一開始就做好的打算。如此一來,自己雖然征討荊州不利,可也沒丟了麵子!

  “主公若有此意,那當速速遣使,著張勳大軍退回宛城。不然,賊軍騎兵一旦趁此擊之,弘怕有所失啊!”

  “也好,就依卿之所言!”

  袁術擺了下手,沒有太過在意,反而問道:“以卿所見,此戰吾有幾分勝算?”

  楊弘一怔,看了一眼袁術後,頷首想了數息,言道:“主公放心,此戰賊軍皆是騎兵,不善攻城。吾等三萬大軍守宛城,穩如泰山。隻待張勳將軍,率主力歸來,賊騎必然退去!”

  “好!如此某便放心了!”

  袁術麵上當即添了幾分喜色,心中也再無所憂。

  可下麵的楊弘卻又諫言說道:“主公,大戰將起,宛城必然是賊軍攻之要害。弘鬥膽,請主公且歸平輿,居中布籌全局。”

  “不行,這不行!”

  袁術當即擺手說道:“高誠小兒大軍一出武關,某家便跑回平輿,豈不為天下笑柄乎?”

  “這……主公,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主公身係兩淮山河,百二十萬戶黎民,怎麽孤身犯險哉!”

  楊弘又是一句話,讓袁術也有些發愁。說的好像也有道理,隻是賊人還沒到宛城,自己就回平輿,麵子上是在擱不過去啊!

  “主公!”

  楊弘又是一聲深呼。

  當下局勢,說真的,怎麽都不可能贏。南陽、兩淮皆是一望無際的原野,極其適合騎兵作戰。五萬精騎,足以橫行天下。更兼袁軍多是步卒,騎兵不過區區三五千之數。

  追是肯定追不上,也就是說己方隻能被動挨打,甚至眼睜睜看著南陽、豫州被劫掠一空!

  三國精騎打的什麽心思,楊弘自然能夠看的出來。周國缺糧廣為天下人知,魏國權利鬥爭日益更甚,晉國距離最遠,打下南陽也不會得到什麽好處。

  所以,周魏晉三國,壓根就沒打算跟己方決一死戰。反而盡出精騎,目的不言欲出,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