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通寶之便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525
  回到長安,事情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每天都要忙著處理一些難纏的政務,以及商議一些重要規劃。

  最關鍵的還是糧草問題,河東的糧草率先一步到了,並州丁原出的五萬石,尚且需要一些時日。

  多了二十萬石,鍾繇也輕鬆一分。以工代賑還在進行,畢竟總不能讓這些災民閑下來,尤其是青壯力。

  鬼知道他們沒事幹了,掙不了錢,搞不到糧食了會幹啥事。鋌而走險,在曆史上也發生了不少。所以,有事就是修路、修城、修橋啊等等基礎設施。

  沒事的話,去繼續加固河堤,總之無論如何都不能閑著。

  耕田倒是沒什麽大的麻煩,洪水一退,留在鄉邑的老弱婦人,就能做的好。把田裏的雜物一清,等到來年春天再翻田。

  現在天寒地凍,不說翻不翻的動,就算是翻的動,也種不出什麽東西來。

  有些閑暇時間,婦女也會去城內,作些女工。時值災年,婦人出工,誰也不會說什麽。更遑論,這個時代不提倡女人大門不邁二門不出。

  布匹,是這個時代跟糧食同等重要的基礎物資。所以的物品的價格,也都是根據糧布來定價。

  不僅如此,諾大的長安城百廢待興,什麽都需要人來做。隻要肯努力,不愁賺不到錢。

  因為,沒有人敢讓人家幹了活不給錢的。哪怕是官府征召衙役,都要管飯給錢,更不用提他們這些人了。

  錢,倒是生出不少麻煩事。那就是依舊有劣幣充斥市場,生出許多糾紛。隻不過,隨著鑄錢署的迅速恢複、擴建,這一切都隨著三官通寶不再匱乏而慢慢消失。

  同樣,高誠也因為這個頭疼起來。劣幣收上來不少了,足足有近億錢。這些錢,先不提重鑄、提煉等諸多工序消費的時間,僅是以含銅量來算,鑄錢最多溶製三千萬通寶錢。

  七千萬的虧損,是實打實的,因為銅礦確實有這麽多。還好,關中這邊銅礦還是不少,畢竟挨著秦嶺,隻夠支撐鑄錢署製造數百億通寶錢,唯一費力的就是銅礦的開采和運輸了。

  但隨著關中市場漸漸被通寶錢占據,每月發行出去的通寶錢也越來越少,鑄錢署也會越來越輕鬆。

  劣幣還是要打。

  要給通寶錢讓出市場,來進一步提高開通寶錢的信譽度。

  此外,還在慢慢向關中以外的地區擴散。比如河東……

  關中這邊當然是等同置換,可河東因為通寶錢的稀缺,最高兌比達到了三比一。

  通寶錢目前唯一流向河東的方式就是購糧,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當然,這是指那些老百姓。士族,是不存在這個阻礙!

  也就成了現在,高誠看著鍾繇的匯報,不禁嘴角抽了幾下。

  河東三望以及衛氏,四族下屬的商賈,將自家的舊錢,拉到長安置換通寶錢。然後又回河東,聯合中小士族、豪強,向那些普通百姓,兌換劣幣。

  比例當然是三比一,因為這樣的話,那些普通百姓還是能夠得到利益。至於四族以及那些小家族,賺的是盆滿缽滿。

  這些錢又回到長安,再度置換成通寶錢。

  關中當然發現了這種情況啊,畢竟這麽多錢,河東四族是沒法一次性搞定的。來來回回十餘趟,關中官吏又不是瞎子。

  可礙於魏王顏麵,隻能是密報高誠,沒有捅開。

  對付這種投機取巧之輩,高誠有的是法子。這種事在鍾繇等人看來,河東四族拿著河東的劣幣,來換取通寶錢,就是在黑自己的錢。畢竟,關中得到全都是劣幣,他們四族倒是賺爽了。而且,通寶錢每天製出來的就這麽多。關中還沒有置換完畢呢,哪有閑錢供給河東。

  可是,高誠巴不得全天下的士族都這麽搞。對,關中是虧了,劣幣換新幣,當然虧。而且,在河東,好名聲也都讓四族給占了。

  可是,金融發行,在乎的隻有市場。

  鑄錢署的鑄錢速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月產百萬,現在隻有月產三十萬。因為銅礦的速度跟不上,模範的增加速度也比損耗慢。

  這要不是先前積蓄的數千萬錢,根本不可能支撐兩月以來的新劣置換。但,總有一天關中會達到一個頂點,這時候就要向外拓展渠道了。

  既然早晚都要如此,那人家自己送上門來,怎麽能拒之於外呢。

  在後世,你的錢想要在別人地盤發行,那隻能先幹仗。

  不過,也不能讓四族這麽輕鬆。咱好歹也是鑄錢的,收個手續費總是應該的吧。

  另外,錢莊,也是時候要搞出來了啊。畢竟,通寶錢的發行量越大,金融市場就越複雜。必須要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調整市場。

  漢代也有,隻是更加針對市場物價變化,而將最基礎的幣值而放到了非重心。此外,也太過鬆散了,根本沒有更高一級的統籌官署。

  事後,高誠找了老董。

  董卓自然是羞愧了一下,嘿嘿,這事自己怎麽可能不參與?

  十一稅!

  這就是商量的結果。

  很高,高到離譜。

  但老董二話不說,就應了下來。

  別說十一稅了,就是十二都沒問題。一番倒騰,一百萬錢能賺二百萬錢,區區三十萬算什麽?

  要知道現在河東地區的藏幣量可遠遠超過關中,照現在十天一百萬錢的兌換速度來,沒個一兩年功夫,根本連個水花都不冒。

  老高也很開心,這是剛剛開始。

  河東數十億錢,要是全都兌換下來,自己就能白白掠奪十分之一的財富。當然,雖然這是劣幣,可賺一點是一點啊。

  最重要的就是,如今大漢帝國的兩大經濟重心,都將被通寶錢漸漸拿下。而後再吃下荊揚、兩淮等地,會更加輕鬆。

  錢是沒賺到多少,因為錢莊這個斂財利器還沒整出來。但,自己也沒虧多少啊。

  銅礦、鑄錢署都是國有產業,自己隻需要付個俸祿就夠了。

  就是,這錢莊交給誰呢!

  錢莊的重要性就不提了,這就是東漢的粗糙版銀行。

  可那也是銀行啊。

  得找個這行的行家來辦!

  最好是出了名的商賈之家,還要世風優良。畢竟,銀行這東西,隨便從手指頭縫漏一點,都是以百萬計。

  利益,會增加貪汙的上升率。

  天下四大商賈之家,中山甄氏、東海糜氏、陳留衛氏、以及新崛起的荊州蔡氏。

  甄氏、糜氏就不說了,屬於那種商賈傳家,累世經營,遍及九州。屬於那種想要得到世家地位卻得不到,諸侯想要取其財貨又動不得的那種。

  陳留衛氏,就是資助曹操的衛茲一氏,源出河東衛氏。但現在主幹兩支,有些誰也不搭理誰的意味。

  蔡氏要比曆史上發跡更早一步,畢竟由於宛城一戰,聯合蒯氏,掌握荊北大權。劉表入荊州後,又居高位。

  再加上長江、兩淮水利,商通吳會、淮徐,主營糧食貿易。

  不然,荊州想要一口氣拿出五十萬石,還是需要很長時間來調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