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不行刀兵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159
  離石相王後,三王號集諸將,聚於一帳,商議軍機。

  “魏王、周王,此次吾等相王,天下賀之。然周邊宵小群生,吾等尚需盡力,以正朝綱啊!”

  身為東道主,丁原率先引出話題。

  老董也緊隨言道:“不錯,正值此刻,吾三軍氣勢如虹,當行兵戈,以平天下。”

  高誠嘴角撇了一下,要說複定漢室江山,最好的應該就是先除了咱三兄弟吧。

  說來也慘,三將封王,連別的勢力都不敢通知。尤其是關東諸雄,生怕這幫家夥上了頭,再搞一次關東聯盟。

  封王禮製也大有不同,按道理來說,前麵還有加九錫、賜公號。之後,才是天子製詔,璽印落紅,大可公告天下同賀。現在因為擔心關東群雄,隻能三人在離石這裏由封王變成相王。

  畢竟,別人不認可是別人的事。自己哥仨要是再不相互承認,那這封王就跟鬧玩笑似的。

  隻是,現在剛剛封王,才向各方勢力發布通告。接著就聚集大兵,攻打關東群雄?

  那圖啥啊!

  早這樣的話,光明磊落的封王不好嗎?

  “晉王和魏王,欲與何人戰乎?”

  高誠抱著疑惑,問向二人。

  丁原當即回道:“還能有誰,當然是劉虞這等逆賊。其身為宗室,吾大漢既立,天子臨製。其不遵詔,入朝朝覲陛下,已是大逆不道。如今更是假以皇子辮之名,另立偽朝,委實當誅。”

  “更何況,吾等既奉天子為正統,焉能坐視燕王肆意稱帝。正所謂,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依孤所見,當先滅劉虞,再降燕王辯為公,肅吾正統!”

  高誠點了下頭,說的好有道理。

  但是董卓不樂意了,要是先打劉虞的話,袁紹必然不會坐視不管。而丁原攻幽州,那自己鐵定是要打河內,麵對袁紹主力。然後,高子明攻打京畿、豫兗二州。

  先不說打不打的過,就算打過了,得好處的也隻有丁原一人。

  “不妥,不妥!”

  董卓心中不爽,當即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今劉虞與袁紹結盟,又有豫兗青揚四州豪傑為臂膀,委實難下。依孤之見,還是當先滅黃巾賊寇。”

  “自中平元年,黃巾賊首張角叛亂,霍亂八州之地。事到如今,依舊尚有黑山賊張燕偎於太行之中,號百萬之眾。又有白波賊,藏於白波之穀,斂眾十餘萬。其等賊寇,賊心不改,多行劫掠,以顛覆吾漢室江山,著實可恨。”

  “由此,吾等正應當先平黃巾諸寇,以除後患。如此,再攻劉虞、袁紹,方無後顧之憂也!”

  丁原眉頭一皺,一時間也難以取舍了。正如董卓所說,打劉虞和袁紹,那黑山賊若是受袁紹蠱惑出兵。並州和河東都不會安寧,更遑論河東白波軍盤踞已久,董卓屢剿不能覆之。

  可要是就光打幾個黃巾軍,也太折顏麵了吧,不足以立吾王威啊!

  “周王如何看?”

  聽到丁原問來,高誠點了下頭,言道:“晉王,孤與魏王所見略同,最好還是先除黑山張燕以及河東郭太。劉虞和袁紹的實力不差,非一戰可定之。若是不除此二賊,吾等必然不能久持。不勝不敗最好,可如果敗了,那吾等三王顏麵盡失矣。”

  經高誠這麽一說,丁原也不說話了。

  畢竟,劉虞雖然軍力不多,但朱儁、皇甫嵩和盧植三人,確實能唬住很多人。而袁紹,則是屬於那種兵多將廣,糧草充足之輩。

  “既然如此,那便合攻黑山張燕?”

  “不不,孤還是要先剿滅白波郭太,不然大軍不敢傾出啊!”

  老董又一次打斷丁原的想法,直言自己要先顧著老家。

  而高誠也沉思片刻後說道:“晉王,孤轄下,多遭洪災之禍。如今,更是顆粒無收,糧草尚難果腹,更不用提出兵征戰事宜了!”

  “……”

  丁原一陣語塞,感情這倆人是就沒想過動刀兵啊!

  不然憑董卓的實力,小小的白波軍能撐這麽久?

  高子明還算誠有可原,畢竟天災誰都不想遇到。

  唉~

  看來想要立威,怕是難嘍!

  老董不想打仗,因為自己手下隻有三萬多兵,實力不足。還打算趁著這次封王後,大肆征兵,擴充人馬呢。怎麽可能挑這個時候去沒事找事呢?

  而高誠也不想打,關中現在的情況根本不足以支撐任何一場戰爭。三軍屯兵各地,隻是為了逼迫張魯,放開糧道,以便讓荊州來的糧草進入關中。

  眼下,也隻有丁原一人,手裏有了點餘糧,兵力又充足的緊。正想借封王之勢,鼓舞三軍氣勢,拿下一場大戰來擴大自己晉王的威望。

  一隻手掌拍不響。

  高誠與董卓不樂意,丁原也就此作罷。自己一個人麵對劉虞、袁紹,勝算有點小。

  其後幾日,高誠便與丁原、董卓二人在離石,商談諸多事宜。最關鍵的糧草問題,尋求盟友支援。

  並州疲弊,因此隻拿出來五萬石糧草。反倒是老董,河東今歲所餘之糧,更甚往年。

  遷到河東的近百萬京畿百姓,為河東開辟了數百萬畝良田,今年也是他們在河東的第一個收成。

  而且河東一帶,土地肥沃不亞於關中、京畿,多畝產一石半之餘。

  老董今歲之稅,足得五六十萬石糧草。此外,河東曆年所產,多有餘者。

  因此,賊大方的又給了高誠二十萬石。

  當然,高誠付出的代價則是一千萬三官通寶,以及一千戰馬。

  三官通寶錢,董卓很喜歡。這數十年來,貨幣雜亂,危害的可不僅僅是關中一地,河東商賈眾多,自然也是劣幣充斥。

  河東也有不少前來的洛陽匠戶,能鑄錢的亦是不少。隻是,如今再想鑄錢,起碼也得個兩三年才能有所出。

  既然如此,還不如用三官通寶呢。畢竟足足的五銖錢,放到哪都能使。

  來離石一趟,不僅拜了王爵,又弄回二十五萬石糧草。

  離去的時候,高誠自然是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