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公孫瓚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804
  高龑生辰過去,也很快進入中平五年三月!

  天下的格局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征西將軍、冀侯高誠,依舊牢牢占據著關中、涼州二地,倚仗函穀,拒之關東。

  晉漢漢帝,在丁原的扶持下,統治著三晉大地,兵威赫赫。

  燕漢漢帝,在司徒劉虞、大將軍袁紹的支持下,統治著冀州、幽州燕趙之地,手握雄兵數十萬,大將無數。

  南方三州三位宗親,還在一味地埋頭發展,割據地方,無視皇綱失常。

  左將軍袁術雄據兩淮、豫州中原大地,帶甲十餘萬,錢糧滿倉。

  其餘諸侯,也都在默默無聞的看著中原鬧劇,籌謀著己方勢力如何發展擴大。

  沒錯,中原大戰就是一場鬧劇。

  諸侯討董,純粹笑言。

  自去歲始,曆經近一年的時間,十路諸侯損兵折將無數。不過,好在將董卓、高誠兩個逆賊,趕出京畿,收複洛陽。

  但,一群人窩在洛陽久了,難免逃不掉窩裏鬥的下場。

  尤其是袁術、袁紹二人,幾乎已經撕破麵皮,恨不得大打一場。

  同時,酸棗盟主臧洪,也因為麾下損失慘重,人心分散。更有曹操、袁遺等人轉投袁紹,隻剩下張邈、張超二兄弟,帶著兩萬兵馬,苦苦支撐著酸棗會盟的顏麵。

  而袁術,則是趁此時機吞並了豫州。豫州刺史孔伷被老董宰了後,豫州就成了無主之地。

  袁術毫不客氣的將豫州據為己有,又委任麾下大將孫堅為豫州刺史。諾大的豫州,幾乎在轉瞬間就投入了袁術的懷抱。

  二兄弟在此爭權奪利,卻是視河東董卓、關中高誠為無物。不趁此二賊元氣大傷之際,攜大勝之威出兵,反而頓兵洛陽。

  這還不算,前些時日哥倆又整了一出。

  在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後,袁紹居然能又任命周喁為豫州刺史。

  這下好了。

  袁術很不高興,這庶家子擺明了給自己難堪。而孫堅也很不開心,追隨袁術雖是迫不得已,可袁術對待自己人還是非常不錯的。

  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孫堅也打算正式跟著袁術混了。畢竟,袁術家大業大,現在占據兩淮、豫州,勢力比起袁紹要龐大的多。

  而且,在周圍敵人的實力對比上,劉表、劉繇以及揚州的一些郡守如盛憲、華歆、周昕等人都算不上強敵。

  再看袁紹,北有燕漢朝廷,東有晉漢朝廷,又有董卓、高誠人。一圈下來,皆是勁敵。可以說,隻要袁術好好把握手中的優勢,奪取天下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其次,豫州刺史這可是高官,哪怕隻是名義上,對孫家都有巨大的好處。

  可萬萬沒想到,半路居然殺出個截胡的周喁!

  一時間,兩兄弟劍拔弩張,開始四處拉盟友。

  再許下青州刺史的名頭後,臧洪屈服了,帶著張邈、張超兩兄弟投靠了袁紹。酸棗聯盟,名存實亡。

  袁術則是因為最近有些囂張跋扈,沒拉到什麽人。但是,卻把留在老家的五萬兵馬調至魯陽大營。同時,兩淮之地又大肆招募兵勇。

  這麽一整袁紹就很頭疼了。

  先前孟津一戰,損失半數有餘。現在吞並了整個酸棗聯盟的勢力,兵力才堪堪壓過袁術麾下的五萬銳士。

  但袁術一增兵,袁紹隻能繼續保守下去。冀州麵臨的環境,比不得兩淮,需要大量兵馬防守。顏良、文醜等在冀州的兵馬,根本不可能調來洛陽。

  於是,袁紹隻能繼續在盟友方麵想法子。

  兩淮南麵的荊州劉表,揚州劉繇及其地割據的郡守,一股腦全都攏了過來。

  兩兄弟之間,虎視眈眈,烏雲密布,眼看著又是一場形同討董之戰的大戰將起。

  隻是,有董卓、高誠在側,二人誰也不敢輕易動手,每日都是在比拚著誰的威勢更勝。

  就在中原大戰之際,誰也沒有注意到幽州公孫瓚,已經強勢崛起了。

  手握劉關張三兄弟之勇,又關靖、單經為謀,以嚴綱、田楷、鄒丹為大將。

  於遼東屬國石門一役,大破張純、丘力居烏恒兵馬,威震北狄!

  此戰大勝後,不到一月時間,公孫瓚就率領兵馬先後收複遼東屬國、遼西、右北平三郡。同時,再加上早早占據的遼東郡。

  被烏桓鋒銳之際奪取的三郡之地,全都複歸。

  烏桓被公孫瓚的勇武嚇得愣是不敢再有冒犯,甚至撤回了聚集在代郡、上穀、漁陽三郡邊境屯積的兵馬,回守草原。

  而公孫瓚馬不停蹄,率軍北上出塞,接連敗烏桓兵馬數次。

  被打的有點慘,所以烏桓向劉虞請求歸順。

  這事,跟劉虞毛線關係都沒有。甚至說,劉虞正想看著公孫瓚這頭餓狼跟烏桓打個兩敗俱傷呢。

  現在倒好,烏桓居然如此不頂用,被公孫瓚硬生生打的向自己歸順。

  那自己當然要收下這份大禮了啊!

  幽州的局勢,比起中原來,絲毫不差。

  自從諸侯討董開始,晉漢朝廷便與燕漢屯兵代郡,相互提防。

  劉虞的大半兵力,全都聚集在代郡。也給了公孫瓚占據遼東、遼東屬國、右北平、遼西四郡之地,手握精騎萬餘,步卒萬餘。

  這個時期是公孫瓚最開心的時段,不僅占據了半個幽州,更是兵力擴充了不少。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原冀州刺史王芬自盡之後,袁紹吞並冀州兵馬,中山相張純沒得辦法,隻能逃亡塞北。

  出了塞,張純就找來了烏桓單於丘力居。

  於是,想趁中原大戰的時機,掠上一把的丘力居,當即起兵。

  召來了三部烏桓大人難樓、蘇仆延、烏延三人,聚集部騎,發兵南掠。

  劉虞重兵囤聚代郡,照應漁陽、上穀二郡,烏桓兵隻是少量兵馬,劫掠村鎮。而公孫瓚就吃了個悶虧,被烏桓打了個措手不及。

  此外,公孫瓚也是沒有想到丘力居放著富庶的廣陽郡、漁陽軍不打,來找右北平、遼西這個窮鄉僻壤。

  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公孫瓚吃了不小的虧,接連丟失了右北平、遼西。

  可公孫瓚沒有放棄,挑選精騎,具乘白馬,號白馬義從。

  這支精兵,在石門之戰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若非如此,石門一戰能否勝之,猶未可知呢!

  經此一戰,讓劉虞突然認識到自己身邊的狼崽已經長大了。

  為了限製公孫瓚的發展,劉虞非常痛快地接納了烏桓人的歸順。不僅給丘力居封了大漢的官職,還詔令公孫瓚不得再攻打烏桓。

  劉虞如此行事,公孫瓚自是不服,依舊我行我素,打的丘力居都有點頭大,不斷向劉虞求援。

  劉虞沒有派出兵馬,他雖然要壓製公孫瓚,但他依舊是漢人,依舊奉信著那句非吾族類,其心必異。

  不過,卻是斷了公孫瓚的糧草供給,再三嚴令公孫瓚不得妄動。

  自此,二人結怨。

  公孫瓚並不是好惹得主,可以說在曆史上,公孫瓚的的確確是一位雄主。若不是其大戰略方向出現致命失誤,未必不能擊敗袁紹。

  公孫瓚在麵對劉虞、袁紹兩位大敵的先後順序上出了問題。在沒有解決劉虞的情況下,為報弟仇,與袁紹開戰。

  而後,其地盤橫跨幽州、青州、冀州渤海,狹長一線。不論是兵力還是物資人力,都不能輕易集中到一塊。

  看起來公孫瓚似乎包圍了袁紹,但實際上反不如袁紹能聚集全力出擊。

  隻看界橋大敗後,在劉虞的進攻下,公孫瓚依舊大敗劉虞,全據幽州。而後,沒有任何停歇,又與北上袁軍相持四年之久。

  直到青州田楷被袁譚擊敗,失去青州,公孫瓚短短兩年內迅速敗亡。

  這裏麵的原因,很值得深究,青州到底在公孫瓚勢力中處於什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