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太學博士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333
  自己當初所想,便是以太學之名,收斂麾下文官武將子弟,以嘉其心。因為,按照這時代的情況來說,出身太學生,就好比後世出身清華北大一樣。

  畢業後,就算是當不了官,那放在地方上,誰都得高看三分啊。

  太學,漢朝唯一一座最高學府。

  學曆擺在那,一般人,真比不了。

  而現在經蔡邕這麽一說,高誠也發現自己太過想當然了。

  教育問題,因材施教才是重點。

  “蔡師,這一點,確實是本將考慮不周,不知蔡師可有何見解?”

  高誠對此也沒有什麽辦法啊,畢竟麾下文官武將跟隨自己,不就是為了升官發財,以及為後輩謀個出路嘛。

  蔡邕感歎了一聲,言道:“現在太學目前隻能先如此維持,但君侯可以籌辦宮邸學,以此來安排那些功勳小輩。此外,郡國內的大學、縣鄉邑的庠序都要開始籌辦。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太學,太學亦需要地方提供人才。”

  “如此一來,自太學異於常人者,可以出任官員。便是平人,亦可回到地方,擔任經師。不出三十年,必然人才湧現!”

  高誠聽完就沉默了下來,沒錯,這就是大漢帝國的教育製度。

  最高級學府就是傳承數百年之久的太學、靈帝時期建立的鴻都門學以及貴族學校宮邸學。

  三座高級學府其中洛陽太學已經遷往安邑,鴻都門學已經名存實亡。而宮邸學,隨著洛陽宮城被破,也徹底消散。

  而地方郡國之內則設置官學,也就是大學。縣、邑、鄉設官學小學,又搭配庠、序、私塾。

  好吧,這與後世的教育層級沒有任何區別。

  太學等就相當於清華北大一流學府,郡國大學相當於普通大學、大專,小學就是小學。而官學與私塾的搭配,又像極了公立學校、私立學校。

  後世有教育部,現在也依舊有太常。

  比之後世欠缺的隻有教育製度,以及師資力量。

  老師,不,應該稱博士,太少了。

  或者說,博士的選取要求太嚴格了。

  五十歲以上,聲名傳聞天下,道德禮法皆有所令。

  戰爭年代,能活到五十歲以上的人,真的不多。即便是大儒,也有刀斧加身之危。畢竟,那些個大頭兵們,可不在乎你是不是大儒。

  對於太學的博士需求,眼下隻能降低要求。

  但,蔡邕未必會願意。這種老學究,就喜歡講那一套舊製,理由也能一說一大溜。

  降低要求歲數,他就會說年紀輕輕,如何育人子弟?降低道德禮法的要求,又會說無徳無行之人,焉能教育世人?

  總之,降低要求是不可能了,可偏偏關中、涼州這兩地方讓自己上哪找大儒去。

  要是說在關東,那還差不多!

  “蔡師,關中、涼州接連數年戰亂,那些大儒們大多避禍他州。若非蔡師來此,誠怕是連太學都重建不起來。唉~還望蔡師能否舉薦些人才,來太學任教?”

  蔡邕頷首沉吟一會,說道:“馬日磾,現在當在扶風故裏,待來日某親自去一趟。此外,邕所授弟子中,阮瑀才華非凡。不過,年紀尚輕,老夫...”

  “蔡師,今為亂世,當不拘一格,唯才是任。更遑論太學之所,隻要才華非凡,品德兼優,年歲尚輕又如何?本將年方二十有六,不亦是居此高位乎?且有蔡師在,縱是阮兄有所差池,也可由蔡師教之。”

  蔡邕眉頭一皺,高子明這話說的倒也有理。

  “好吧,明日邕去書一封。還有鍾元常,若是政務閑暇之際,也可去太學傳授。其餘人等,或是才學品行有缺,或是身居他地,怕是不能來關中了!”

  高誠還是沮喪了一下,有些感歎,人才真是難得啊。

  “哦,對了,還有一人,羊續。就是興祖兄年歲有些大了,身體不便,怕是...”

  蔡邕說著說著又凝起眉頭,最終還是言道:“罷了,邕去書一封,詢之其意。”

  羊續?

  高誠想了想,確實沒聽說過這個人。跨越整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西晉初期,姓羊且出名的,也就隻有羊祜了。

  唔~莫非這倆人有關係?

  “蔡師,這羊師是為何人?”

  “子明不知?”

  聽到高誠這麽疑惑的一問,蔡邕也驚訝了一下,隨即才轉而想明白,繼續說道:“這倒也是,羊氏乃是泰山世家。雖七世出二千石,但聲名不算太過張明。子明一直都在涼州、關中、京畿一帶,還從未去過泰山,不知也在情理之中。”

  高誠尷尬笑了一下,好吧,天天說自己南征北戰,其實還真沒去過函穀關以東。去冀州那一回,也就跑到廣宗,就又回來了。

  “唉,老夫流離的這一十二載,全仗羊氏。如今,邕之妻女尚在羊氏之下庇護,唉~”

  說完,蔡邕連連感歎。幾年未見妻女,尤甚思之。

  旁邊的高誠卻是懵了,什麽鬼?

  蔡邕不就一個女兒蔡琰嗎?

  還有別的女兒?

  雖然很想問一問,但高誠心底還是壓住了好奇心。畢竟,問這種事,確實有點不合適啊!

  “蔡師,太學博士一事,還要仰仗蔡師了!”

  “放心吧,老夫雖與君侯脾性不合,可為了育人子弟,自會盡心盡力!”

  末了,蔡邕還惡心了高誠一下。

  高誠嘴角一抽,白了蔡邕一眼。自己算是看明白了,這老東西是打心眼裏看不慣自己。說話自己到底哪裏招惹他了,真是想不明白了。

  “蔡師先忙,誠尚有要事處理,且退!”

  “不送!”

  蔡邕臉上掛著得意的笑,讓高誠更是氣的牙癢癢。

  二話不說,扭頭就走。

  而就在高誠剛剛離去,蔡邕身後的屏風,卻是閃出一人。

  正是蔡琰。

  “阿翁,為何兒總感覺阿翁對君侯,似有成見?”

  “哼,這還用說。老夫眼看就能見到汝阿母和貞姬了,卻被這廝給掠到關中,豈能善待!”

  蔡邕氣呼呼的發了一頓牢騷。

  蔡琰捂嘴輕笑,又問道:“那阿翁,為何不請君侯,將阿母和妹妹接來關中呢?”

  “唉~!琰兒啊,世事難料,且過些時日,看看局勢再說吧。若是袁紹、袁術等人不發大兵攻關中,關中定安然無恙。到時,也能接來汝阿母和貞姬了。”

  蔡琰秀眉一蹙,言道:“阿翁,若是依兒來觀,袁紹、袁術兄弟,定然不會發兵關中。”

  “噢~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