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兄弟隔仇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350
  麵對江東猛虎孫堅,蔣奇還是差上一招。

  在被孫堅一矛挑飛手中硬矛後,蔣奇愣神一息,腦海中想到的卻不是自己生死關頭,而是士為知己者死。

  數年來,無以相報主公大恩。今日,便用來這無用之軀,來讓世人看看。主公麾下,忠烈之士!

  孫堅挺著長矛,沒有遲疑,矛尖劃破空氣,帶起一聲尖嘯,直指蔣奇脖頸。

  “嗖!”

  一支鐵箭飛來,正擊中孫堅矛尖。

  孫堅一驚,耳邊又聽到箭矢飛來,急忙收回長矛,掃開即將刺中自己的箭矢。

  好重的箭!

  孫堅不再注意蔣奇,而是望向袁紹身後人群,目光緊緊盯著一名身材高大的壯漢。

  “在下沛國夏侯惇!”

  曹操身後驀然駛出一將,將手中鐵胎弓,掛回馬鞍,而後提起長矛。

  孫堅自然不敢輕視此人,方才那兩箭,談不上出奇入化。可是勁道十足,看的出來此人可不是簡單人物。

  “吳郡孫堅!”

  兩人報上名目,快馬相向。

  長矛碰撞的瞬間,響起一聲刺耳鳴音。

  隻一合,二人便直歸己方陣營,隔步相望。

  “文台?”

  車攆上的袁術有些不滿。

  “主公,此人非等閑之輩。若某與其戰,必一死一傷,於主公不利。畢竟,尚不知其軍是否還有大將!”

  孫堅回了一句,但並沒有讓袁術的表情好起來。

  反倒是袁術身旁袁渙道了一句:“夏侯惇,字元讓,乃是本朝開國大將夏侯嬰之後,亦是曹操族親兄弟。其人年少時便以勇力名揚,其族弟夏侯淵,亦是猛將。”

  “嗯?”

  袁術眉頭一皺,問向袁渙:“曜卿的意思是,這兩人……”

  “不錯,文台兄武藝不孰,但更加善於戰陣。況且主公已經折盡袁紹麵子,何必冒險?”

  袁渙的話,袁術還是能聽進去的。

  不禁點了點頭,朝著孫堅說道:“文台,辛苦了!”

  孫堅抱拳一禮,沒有說話。

  如果說袁術先前對待自己,那真是要多苛刻有多苛刻。可自從歸附其後,袁術又是百般優待。不得不說,這種收攏人心的手段,還是厲害。

  至少,孫堅此時已經打算先效忠袁術了。日後?日後再說吧~

  夏侯惇回到陣後,曹操隻是誇讚了一句,沒有多問。

  孫堅武力有多厲害?

  再厲害還能比的上西楚霸王乎?

  一人之勇,安能當萬夫之力!

  隻有袁紹,心情好上不少,看向曹操的目光中,也充斥著一分感激。

  方才蔣奇上去,自己確實擔心,那可是麾下最信任的大將了。擔心的同時,也有感動的存在。

  孫堅之名,早已名揚四海。

  今日受辱,蔣奇分而搏擊,可以說是將命都沒放在心上。

  得忠士如此,夫複何求!

  “主公,末將無能!”

  活的一命的蔣奇,麵龐燒的通紅。方才,當真是死了才好,被人救下,隻會讓世人見到主公麾下無人。

  “義渠,好!”

  袁紹隻是一個好字,沒有再多說,隻是欣慰的看著蔣奇。

  “末將無能,折了主公顏麵,還請主公責罰!”

  蔣奇卻是徑直下馬,跪於地上,直接請罪!

  袁紹輕歎一聲,亦是下馬,俯下身形,抬著蔣奇雙臂,言道:“紹,今日方知,忠義之士起於鄉野。紹待某弟,勝汝百倍。然,吾弟辱某,君敢輕身。得君如此,紹心甚慰!”

  “速速起身!”

  袁紹挽起蔣奇,緊握其腕,回頭看向身後諸人,言道:“哈哈哈~今日吾得蔣奇,如高祖得武侯(樊噲諡號)。諸君,且隨紹回營聚宴,大慶之!”

  “吾等恭賀大將軍,得忠士奇!”

  蔣奇的輕身而出,對比起他們這些常號忠義的人來,不知強了多少倍。

  眼下,亦不知是羞愧作祟,還是恭言附和,皆敬之賀之。

  袁紹臉上浮起一絲笑意,聚攏人心,非一朝一夕之事,全在細節之中。

  隨後,又回頭與曹操言之:“孟德,紹還要多謝孟德出手相助。稍後,需攜諸君一同而來,尤其是那位夏侯壯士,紹定親自言謝。”

  曹操拱手回道:“大將軍放心,操隨後便至。”

  “可!”

  袁紹似乎沒有看到袁術依舊在場,徑直帶領麾下眾人離去。

  而曹操,在衝著袁術鄙夷一笑後,也相繼離去。

  諸人散去,原本大肆迎接的場麵沒有了,隻留下空蕩蕩的洛陽城門。

  那大開的城門,仿佛是在嘲諷袁術的無知。

  袁術自是惱火,可又無人發泄,隻好命大軍就地紮營。

  袁渙不禁搖了下頭,比起袁本初,袁術還是差上不少啊。

  今日之事,完全是袁術挑釁。若是成功,那自然可以狠狠的削袁紹的麵子。可蔣奇一處,以及後麵的君臣相知之景。

  世人隻會注重蔣奇的忠義,還有袁紹的禮賢下士、寬懷胸襟。

  再者,若是無能之輩,安得蔣奇此等忠士輕身以侍。

  至於袁術?

  唉~

  一句某待吾弟勝汝百倍,然吾弟辱某,君敢輕身。

  袁術,自己壞了自身名望啊!

  ……

  洛陽城外一事,傳開後自是如同袁渙所料一般。不過,更多的卻是袁氏二子,兄弟不睦,隔而仇之。

  這對於袁氏所累積的四世三公之名望,打擊太重了,重到任何人都不敢想象。

  尤其是與袁氏有著牽扯的人,更加難以抉擇。以前選一人吧,即便是失敗了,還有另外一人可投。

  現在,嗬~

  兩弟兄勢同水火,效忠一人,隻會惡了另一人。

  因此,有著不少的人,都選擇了觀望,而非擇而投之。

  不提這些,話說高誠等人在函穀關停留了不過一日,著重安排了一下防務後,直去長安。

  時至今日,幾天行進,才抵達長安。

  長安,依舊如同離去時一樣雄偉。可惜,當初三萬精兵出崤函,卻隻得百人歸。

  高誠的回歸,長安城內的鍾繇自是攜帶眾多官吏出迎。

  大軍損失殆盡的消息,也早已傳遍整個征西將軍府。

  但沒有人會感覺絕望,現在的征西將軍府可不是兩年前的了。

  坐擁關中王霸之基,又有涼州為翼,生民二百萬,隨時可以征召十萬關中健兒。

  此外,將近一年的和平,讓關中恢複了不少的戰爭的創傷。秋天的豐收,也讓百姓、官府心中底氣很足。

  更多的是,他們對這位年輕的君主,有著很大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