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過武關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641
  這一夜,是蔡邕這十年來,最難忘的一夜!

  他自己從未想過這些底層百姓的困苦,因為也想不到。

  自小接觸的人便是非富即貴,官宦子弟。即便是家中的那些仆役,他們在蔡府的照顧下,也是生活的很好。

  然而,這西北之地的百姓,蔡邕從來不知道,也從未去過涼州。

  那種不當兵沒有出路的思想,根深蒂固!

  西北邊鄙之地,文學根本不存在底層貧苦百姓的腦海中。

  況且,中原腹地的寒門子弟都已經如此淒慘了,更遑論西北這地方的寒門子弟?

  而當兵打仗,拿的是命換來的錢財。每一次戰鬥,都伴隨著無數人的死去。

  邊地無寧日!

  這是自大漢朝建立以來,直至今日,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件事。

  打跑了匈奴,來了鮮卑,來了西羌、烏恒,北方邊地到處都是胡虜。

  即便是和平時期,沒有大戰爆發。但在那漫無邊際的邊境線上,漢軍戍卒依舊再與胡虜交鋒,隻不過不為人知罷了。

  他們所為的隻是那莫須有的建功立業,封侯拜爵罷了!

  漢承秦製,獨獨沒有繼承秦朝的耕戰軍爵製度!

  畢竟秦朝還有著武安君這種自底層士卒,一步步走上巔峰的人物。而大漢,除去開國將領來,沒有一人!

  他們最多也隻能到達軍候一職,再往上的司馬、校尉,都被世家子弟、官宦子弟占據。

  因為這些人都讀過書,識得字!

  大漢帝國時值今日,並非一蹴而就,早已病入膏肓啊!

  神仙難救!

  獨自躲在車廂中,蔡邕思考了足足一個夜晚。

  也明白了與自己同為當世大儒的鄭玄,到底是何想法!

  聖人曾言,有教無類!

  自己先前一度言及鍾元常眼高手低,可現在看來,自己又何嚐不是如此?

  非英智之才,自己都看不上眼,哈哈哈~

  可笑啊!

  隨後幾日,蔡邕再無怨言,每日除去吃喝,其餘時間都躲在車廂中,翻看著隨身攜帶的書劄。

  自己藏書萬餘,隻可惜盡在陳留圉縣老家存放。畢竟遠行千裏,攜帶委實不便。

  希望,日後能夠有機會取回這些藏書吧!

  這一行,便是六日功夫,抵達武關!

  武關,作為關中的南大門,高誠自然不會輕視。足足三千精銳士卒,駐紮在此,拱衛武關關城。

  出了武關道,蔡邕便見到了這座不下於虎牢關的南北要塞!

  武關關城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加固,最高處足有十五米之高,儼然已經超過洛陽城部分城頭。

  更兼關牆依山而建,左右懸崖峭壁聳立,旌旗搖擺。

  關城城門打開,一名校尉打扮的漢子帶兵上前。傅燮、鍾繇二人,也已是出了車架,領著幾名親衛靠近。

  “武關都尉韓五拜見將軍!”

  “韓都尉不必多禮,本將奉命出行而歸,都尉還需速速開關!”

  傅燮點了下頭,衝著韓五說道。

  韓五應諾一聲,然後說道:“將軍,禮不可廢,還請將軍出示印信、關防文書!”

  傅燮嘴角一抽,衝著身邊親衛使了個眼色。

  親衛當即策馬而回,至車架旁取出關防文書。

  隨後,傅燮解下腰間隨身佩戴的印信,連及文書一同交給韓五。

  韓五隻是略作檢查,便還給了傅燮,口中還帶著歉意說道:“傅將軍,職下也是無法。君侯組建了憲兵,督察軍紀軍法,還望將軍海涵!”

  “憲兵?”

  傅燮疑惑的嘟囔了一聲,接過印信,也不再管這件事。

  畢竟,自己早已經不再擔任中護軍了,軍法軍紀輪不到自己插手。

  通過武關,其後便是坦途大道,要不了三五日功夫,就能抵達長安城了。

  此時,長安城中,高誠也在觀閱憲兵的成效。

  跟後世憲兵一樣,為的就是督檢軍法軍紀,屬中護軍統轄。

  現在的中護軍由涼州龐氏子弟龐恭,這人標準的西北漢子,外貌雄壯而又不失英氣。

  可以說高誠自個都有點羨慕這家夥,誰讓自己身型略顯消瘦呢!

  畢竟,每個男人,都想要擁有八塊腹肌啊!

  話雖如此,可龐恭能夠坐上中護軍這等重要的位置,並非仰仗著高誠的看好。其自身亦是熟讀兵書,在軍中這一年多來,也學到不少。

  比起一同進入將軍幕府的尹奉、李敬、梁寬、趙衢四人,顯得更加出色。

  冀城本七大世家,可薑家早已毀於戰火,隻餘下孤兒寡母兩人。薑家旁支又分散開來,根本沒有拿的出手的人物。

  薑敘今年才不過十四歲,等到明年高誠就打算把這位妻弟帶在身邊,好好培養一下。

  楊家嫡子楊阜,年歲比薑敘還要小一歲,根本上不得戰場。

  其餘的便是趙衢、龐恭等五家嫡係子弟了。

  李敬粗獷有力,隻是不好習字讀書,最多一陷陣之將而已。趙衢、龐恭、梁寬三人倒是文武全才,可惜趙衢、梁寬二人比之龐恭還是差了一籌。

  尹奉的話,貌似更加喜歡處理政務。軍中閑雜事務,現在幾乎都交給了李肅、尹奉二人。

  涼州這一代小輩裏,出色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而偏偏關中又剛剛平定,關東蓄勢待發,眼看大戰將起。不知勝負的情況下,關中士族也不敢冒然將子弟送至征西將軍幕府。

  唉~人才不足!

  這便是高誠眼下最大的困境。

  沒有足夠多的人才,就無法調換轄區內的官員。事到如今,各州郡之內,使用的依舊都是以前朝廷任命的官吏。

  而僅僅更換郡守,用處並不明顯,牽製太多了。

  隻有打贏這場關東與關西的戰爭,自己勢力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憲兵,就是高誠祭出的法寶。

  軍紀永遠都是提升軍隊戰鬥力最顯然的法子,隻要軍紀足夠好,哪怕是一群老百姓,也可堪一戰。

  自古以來,軍紀敗壞的部隊,從來沒有什麽好結果。

  眼前,這幾乎堆成一座小山的竹簡,便是一月內憲兵的成果。

  有聚眾鬥毆,有欺淩百姓,有奸**女,有肆意殺人,甚至有殺良冒功之輩!

  這還都隻是嚴重的,輕微事件更是多不勝數。

  殺是肯定不能殺!

  眼下軍隊剛剛經曆洛陽之戰,士氣還保持在昂揚狀態。大戰來臨,自己可不能自毀軍心。

  不過,賞罰分明,也務必到位!

  聚眾鬥毆,杖責。

  欺淩百姓、奸**女、殺良冒功,壞吾軍名者,一律剝爵,編入輕兵營。

  輕兵營,也就是敢死隊,一旦幹仗,他們就是衝在最前麵的炮灰!

  此外,軍紀的事情,高誠也想好好修改一番。

  十七禁令五十四斬!

  多是用於戰時,而平常時期,基本上是由將領一言而決。

  這很不好!

  或許將領心情好,升了官爵,說不定再大的罪都能網開一麵。也或許將領心情不好,稍微一點小毛病都會落個梟首的結果。

  戰時法令,高誠打算依舊沿用十七禁令五十四斬。而平常時期,必需再準備常時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