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大丈夫當如是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610
  怎麽會是他?

  鍾繇盯著走過來的傅燮,愣住了神,滿是不敢置信。

  反觀傅燮,快步趕至二人身前,疑惑的看了一眼旁邊的蔡邕,卻沒放在心上。

  注視著鍾繇,傅燮嘴角一揚,言道:“元常兄,吾等隨君侯南北征戰,汝倒好,躲在這田野之間,好不快活啊!”

  鍾繇嘴角一苦,隻是憋出一句:“繇,愧對君侯也!”

  想起當年那個夜晚,張安身死,君侯初次與袁氏結仇。自己心念家族,徑直離去,絲毫不顧君侯及軍中將領的感受。

  這也是自己再未聯係過君侯的原因,無顏麵對啊!

  可今日,傅燮居然親自前來~

  唉~君侯,您可真是給繇出了個大難題啊!

  方才蔡師言語間,希望自己隨他前往洛陽,事於董卓,自己也算是頗有意向。

  現在,要重新考慮了!

  鍾繇不禁抬頭看了一眼蔡邕,正見其不為所動,自顧自飲。於是,向傅燮介紹道:“南容兄,這位乃是當時大儒蔡師!”

  “蔡師?”

  傅燮一愣,沒聽過這個大儒啊!

  嗯?

  不對,蔡師?莫非是蔡邕?

  想到這,傅燮驚訝的看向側麵安坐的這位老者,心中震撼。

  “小子傅燮,傅南容,拜見蔡師!”傅燮匆忙行以師禮,拱手相敬,而後繼續說道:“先前小子有眼無珠,竟為識得蔡師,還望蔡師勿怪!”

  說起當代大儒,唯有蔡邕、鄭玄二人,怕是才能當的起這稱謂。別者,多是沽名釣譽之輩!

  鄭玄幾乎以一己之力,將這個時代混雜的經學著作,徹底統一。

  比如易,在當世,大儒注釋者不知凡幾。而自鄭玄後,僅有其注,暢行四海。

  蔡邕,則是以字、藏書著稱。其字稱飛白體,後傳於蔡琰、鍾繇,使得大漢所用之字,從隸字進入楷字的時代。

  “傅燮,傅南容!吾朝名將傅寬、傅介子之後,是從故太尉劉寬!”

  蔡邕微笑著,道出傅燮的來曆。

  便是旁邊的鍾繇也沒有想到,當年事高誠之際,本就時間不長,隻知道傅燮是高誠的結義兄弟,還不知其竟是開國名將之後,更是師從太尉劉寬。

  “不想蔡師竟如此通曉燮之履曆!”

  傅燮也沒想到,知道自己全部的幾乎隻有君侯及義兄,還有自己的親族,但都未曾與蔡邕有過交集啊!

  “吾與汝師,亦是相交,自是知曉!不過,汝師乃是劉氏宗親,汝為其弟子,緣何助高子明這等亂臣賊子!”

  蔡邕一改先前和藹,突然嚴厲說道。

  鍾繇愣了一下,奇怪的看著蔡邕。要說亂臣賊子,董卓也得算上吧。您老人家都打算跟亂臣賊子混了,還好意思責問他人?

  傅燮眉頭緊了一下,轉瞬間,又舒展開來,自信的朝著蔡邕說道:“自古以來,忠義、忠孝難相全。燮不忠不孝,愧對恩師!然,八拜之交,燮當全之!”

  “更遑論,君侯起兵,皆是朝廷、天子不義在先。吾等將士,追隨君侯,於涼州浴血沙場。而陛下卻於後誅君侯家室,殺吾弟妹、戮吾義侄。燮,不服也!”

  說完,傅燮昂首挺胸,直視蔡邕。

  蔡邕心情平靜,徑直而問:“汝如此相隨,置北地傅氏於何地?有何顏歸於家室,麵見劉太尉家室?”

  “比之吾祖,提三尺劍,縱八千裏,掃平天下,封侯拜相而歸!”

  傅燮意氣風發,宏勢衝天!

  “彩!”

  旁邊鍾繇不禁喝彩,讚揚說道:“大丈夫,當如是也!”

  蔡邕也用詫異的目光,看向這個年輕人,不禁感歎一聲:“唉~漢室亡也!”

  “蔡師?”

  察覺到蔡邕神情落寞,鍾繇關懷的問了一句。

  “無礙,邕有些累了。”

  說完,蔡邕徑直起身,正欲離去,又盯著鍾繇,道出一句:“元常,莫要顧忌太多!”

  鍾繇點了下頭,看向蔡邕的背影,恭敬一禮:“恭送蔡師!”

  蔡邕一離開,整個涼亭,就剩下鍾繇、傅燮二人。

  “南容兄,此次親身前來,所為……”

  傅燮一擺手,打斷了鍾繇的話語,自腰間囊袋之中,取出一物,言道:“燮前來,意不言則明,元常兄可莫要裝糊塗,且先看看此物,元常兄再作決斷!”

  “嗯?”

  鍾繇帶著疑惑的目光,看向那更小的囊袋,探出手打開。隻見,一枚印信,更安安靜靜的躺在其間。

  “征西將軍府長史印!”

  傅燮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君侯還有一句話,要燮傳於元常兄。”

  “何言?”

  “君,緣何一去處家務,而遲不歸哉!誠盼元常,如久旱盼甘霖也!”

  聽完這句話,鍾繇身形顫了一下。

  “唉,繇,愧對君侯!當年危難之際,繇以家務為由,棄君侯而獨善己身,委實無顏再見君侯也!”

  “元常兄,當年吾等勢力薄弱,自是當不得袁氏大族。而今,大勢終成,元常兄曾棄君侯,今日莫非還要二度而為?”

  “這~南容,繇並非此意!”

  “如此便好,也省的燮毀了元常兄這溫柔鄉,把汝綁到君侯麵前了!”

  鍾繇一愣,兀然大笑:“哈哈哈,看來此番,繇是不去也得去嘍!”

  “那是自然,燮可是君侯麵前,立了軍令狀的,元常兄是跑不掉了!哈哈哈……”

  傅燮也是即興開起了玩笑。

  兩人放懷歡笑一會後,鍾繇將印信推回了傅燮身前,言道:“繇無寸功,焉能受此印信。此番隨君侯,繇願為一刀筆吏,為君侯鞍前馬後!”

  “誰言元常兄無功了?”

  傅燮突然說了一句,聽得鍾繇疑惑不已。

  鍾繇問道:“南容此言何意?”

  “蔡師啊!”傅燮點明,繼續說道:“元常兄若是能將蔡師請至長安,君侯心必更喜!”

  “不可不可!”

  鍾繇當即搖頭,言道:“蔡師乃是受董相國之遙,這才自吳會而歸。其後尚需回以故土祭祀先輩,吾等焉能誤他人此等大事!”

  “蔡師十餘年未歸故土,而君侯大勢已成,隻要擊敗關東士族,有的是時間容蔡師歸鄉。況且,元常此時已是效力君侯,似蔡師這般天下名士,元常忍心日後刀兵相見嗎?”

  鍾繇遲疑了,不錯。

  眼下君侯與董卓雖是盟友,可爭霸天下,又哪有盟友可言,日後少不得要動起刀兵,自己又如何能保證蔡師一文弱之人,安然存下!

  戰亂一起,那些大頭兵們,可不認識什麽大儒不大儒的啊!

  “還是不妥,不若先問下蔡師的意見?”

  鍾繇還是不願行此等之事。

  “沒事,元常不是言道,蔡師要歸故土嘛,吾等同行便是,隻要改其途徑,過了武關,蔡師亦無法也!”

  “可是……”

  “行了,行了,元常莫要多言。此事交由燮來辦即可,莊外三百驍騎,還逮不住一老者嗎!”

  傅燮一言而決,鍾繇隻能苦笑。

  真若是調動兵馬,蔡師,怕是真跑不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