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蓄勢待發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277
  集訓的作用,不大,也不能說沒有。

  足足一月的加強訓練,最主要還是為了將士卒體內沉澱的慣性,激發出來。

  隸屬於鎮西將軍府下轄的漢軍野戰部隊,在高誠的強製命令下,每天都有兩個時辰的訓練,作用算是聊勝於無吧。

  而那些郡兵,以前也有過訓練戰陣。可長時間之下,許多人都已經有所遺忘。

  接連一月的加強集訓,讓這些郡兵現在好歹也有點樣子了。起碼,在結陣速度上,比之前不知快了多少。

  麵對韓遂的騎兵群,漢軍結陣的速度越快,戰鬥力也就會越強。

  因為騎兵衝擊之下,誰也不敢保證所有軍陣就一定能頂住。而軍陣潰散之後,能夠在短時間內再度聚集亂兵,結成陣型,就相當於又多了一陣之兵。

  同時,集訓也再度強調了郡兵的紀律。與隨高誠征戰關中的精銳部隊不同,郡兵對於軍法軍紀的注視程度,顯然大有不及。

  放到那些精銳老兵身上,誰都曉得自家將軍麵熱心冷。沒觸犯軍紀的時候,將軍待人溫和。可一旦觸犯軍紀,嗯,還是先溫和以待,然後等著嚴懲吧。

  偏偏將士們也不好生以怨氣,畢竟自己觸犯軍紀在先。

  郡兵剛剛聚集軍營時,完全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但現在,一個個昂首挺胸,嚴陣以待,絲毫不敢有所亂動亂言。

  這個把月來,傅將軍一口氣砍了三個校尉,就連原大震關守將,統帥五千郡兵的都尉,都被一口氣擼到底。

  要不是為了軍心穩定,估摸著也是梟首示眾的結果。

  高層受到了嚴重的震懾,而軍中中層,就是大換血了。

  數百名軍官,或是擼到底,或是斬首,或是他調。接替他們的便是自精銳部隊抽調來的軍官,以及自底層士兵篩選出來的底層軍官,如曲長、屯長之級。

  大規模軍官調整,不可避免的使得軍中將士有所憂慮。

  郡兵之中,世家豪強塞進來的佃戶、部曲可不在少數。

  隻是,傅燮那種不從就殺的果決,讓有些人心裏發悚了。

  傅燮的身份,所有人都知道,那是鎮西將軍的義兄,兼心腹大將。在軍中更是任中護軍之職,位卑職重。

  掌管全軍軍法,監聽諸將、諸軍。

  其一切行為,必然受了鎮西將軍之命。不然,如此大規模的軍官調整,豈是言及行到?

  鎮西將軍這麽做,目的再明顯顯不過了。冀城之內,幾大世家的家主都默不作聲,任由高誠吞並這些部曲。

  楊氏自然沒有意見,這些部曲,就當是給自家留一份保障吧。而尹、趙、梁等幾家,也似乎有此打算,順變給自家子弟晉身之資。

  梁寬、趙衢、尹奉、李敬、龐恭,五家嫡子。

  高誠或多或少,都有些聽聞,再加上整合軍隊之舉,對於這五個小子,還算不錯。

  全都一股腦丟進參軍司,賈詡這個老家夥,會教他們怎麽做人!

  等待是最讓人感覺心焦!

  自歲旦過後,已有兩月,高誠甚至已經將大多數能調來的兵力,都集中在冀城。

  可,至今尚未傳來韓遂動兵的消息。

  不由得,這心中就煩躁起來。

  韓遂肯定會來!

  今歲是持續兩年戰亂後的涼州,第一次休養生息。

  若是無人打擾,今年過後,涼州就能積蓄一定的勢力,主動找韓遂的麻煩。

  所以,他必須來!

  正如高誠所想,韓遂也處於左右糾結之間。

  自己一番打算之下,掌握金城全郡,吞並李文候、北宮伯玉餘部。便是那些遊離於外的羌族部落,也一一為自己降俘,加入軍中。

  五萬騎兵,其中兩萬精銳,步卒僅有三千餘人,駐守在允吾城內。

  金城郡其餘各縣,早就空無一人,城池破敗,不足守。

  五萬騎兵,幾乎抽光了西羌各部十五歲以上的所有青壯男子。

  實力,算的上涼州頂尖。

  可是,自己旁邊兩個若隱若離的盟友可一點都不含糊。

  那宋建占據隴西西部,引以白馬、參狼、髦牛諸羌,也有三萬騎兵及萬餘步卒,實力不容小覷。

  李相如倒是要弱一些,隻有兩萬步卒而已。先前又被高子明給占去隴西東部,可以說已經廢掉了。

  但,李相如原先助自己奪取李文候所部,算是於己有恩。自己恩將仇報,攻打李相如,必然會引起其所部士卒同仇敵愾。

  所以,自己想要去襲擾高子明,又擔心宋建、李相如自背後偷襲。還有河西四郡,高子明麾下大將蘇則,擁兵也有一萬五千餘人,屯兵姑臧。

  腹背受敵,金城郡本為邊郡,愣是活生生搞成四戰之地。

  而關鍵是若任由高子明休養生息,怕是不出兩年功夫,自己就拿這廝毫無辦法了。

  高子明將兵,以穩健著稱,善治軍,善陣戰,不善奇謀。

  這種帶兵的將領是最煩人!

  正所謂奇正相合,方為大家之道。

  隻是,誰都不想碰見那種一口氣將正玩到底的家夥。偏偏,高子明就是如此。

  穩健,也就代表著勝難以大勝,敗難以大敗!

  關中一戰,高子明幾乎將穩字用到了極致。前期數次交鋒,或是小勝,或是小敗。

  至於豐鎬決戰,在韓遂眼中,看到的不是那驅虎嚇馬的奇謀,而是漢軍將士盡數為之死戰。

  沒有這點奇謀,以邊章五萬餘騎,也照樣打不破高誠中軍。

  一群新募的涼州壯勇,一群自巴蜀募集的山民,一群關中久不經戰的郡兵。

  就這樣在短短數月時間內,被高子明擰成了一股繩。不論北軍、關中兵、涼州兵、巴蜀兵,盡為其浴血。此等治軍之能,冠絕天下。

  唉~

  到底該如何是好?

  高子明現在肯定在冀城等著自己呢,其指不定留下多少後手呢。

  唔,對了,聽聞近日來漢軍內部不穩,能否利用一番?

  想到這裏,韓遂閉目沉思。

  離間計?

  不妥,根據細作傳來的消息,高子明似乎根本沒把耿鄙放在心上。

  離間,用處不大。

  那就隻好試試,能否跟耿鄙聯絡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