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對峙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476
  不知不覺中溜走了一月時光。

  大漢帝國也進入中平二年五月中旬,天氣漸已暖和,正值春暖花開。

  戰爭的持續,使得整個大漢帝國都顯得疲倦不堪。天下最富庶的司隸,也因為戰爭的頻發,改變了模樣。

  昔日繁華似錦,今日衰落如夕。

  司隸尚且如此,其餘一十二州,更顯蒼涼。

  北方冀幽並三州,外族襲擾,內有叛軍,拜盧植為鎮北將軍,率領冀州各郡國之兵,左右奔走。

  南方荊益揚三州,武陵蠻、南蠻、山越等異族叛亂,攻城掠地,殺害漢民,無惡不作。

  本正在家中丁憂守孝的朱儁,也被劉宏親自製詔,拜為鎮南將軍,統帥荊揚之兵,討伐武陵蠻、百越之眾。

  東麵青兗豫徐四州之地,黃巾複起,大小者數百處。原鎮東將軍皇甫嵩官複原職,統帥關東各郡兵馬,鎮壓叛亂。

  西麵便是由高誠率領的天下精銳,繼續迎戰大漢帝國百年仇敵羌族。

  東西南北四方,皆有四員大將坐鎮,統禦良將數百人,校尉不計,兵馬不下二三十萬,分戰天下。

  然而,局勢卻並沒有平定黃巾之亂那般順利。

  西麵羌賊叛亂至今,已有七月之久,大小十餘戰,皆無法定局。

  北麵盧植韜略不凡,可出兵較晚,又逢張燕整合冀州黃巾,號兵百萬之眾。主力所在冀州,防守有餘,進取不足。

  而董卓所帥偏師,已經與並州黃巾交戰數場,有勝有負,局勢稍稍安定。

  關東戰場,卻是毫無進展。皇甫嵩領著區區三萬新募司隸壯勇,逢戰二十有餘,皆是大勝。可也隻能是堪堪收複陳留郡,麵對數量更多的青州黃巾,唯有徐徐圖之。

  南方戰局更不用提了,有著朱儁以及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所在,亦是拿那連綿不絕的山區無可奈何。

  戰事僵持不下,久不能勝,朝野更是靡靡無神。國庫空虛,錢財不足,甲具不全……

  長安城內,高誠看著最新到來的訊息,哀歎一聲。

  應該是自己的到來,影響了這天下大局。

  曆史中,西羌雖然久不能平,可關東諸郡、南方各州叛亂,皆被漢軍輕而易舉的平定下來。哪裏如同今日一般,左右難顧。

  也許,這也可能正是大漢真正的經曆。

  自中平元年直至中平五年,大漢帝國一直在戰爭,戰爭,戰爭……

  先是西羌叛亂,持續數年不定。接著185年黃巾第二次起義,數州黃巾餘孽複起,但很快被平定了。

  186年,天下還未安穩幾月時間,南方趙慈、武陵蠻、南蠻、百越,盡皆叛亂。整個南國陷入混亂之中,征戰不休。

  187年,北方南匈奴叛亂,張純、張舉叛亂,然後還稱帝了。南方諸蠻夷被鎮壓後,長沙區星叛亂。

  188年,許攸聯合諸名士,掌控郡國,欲趁劉宏北巡之際,行廢帝之舉。同年,張舉被公孫瓚擊敗,退出幽州。

  嘖嘖,看看,一連四年的戰亂,北至幽州,南至荊揚,相距數千裏之地。再加上西麵又一直和羌族作戰,再強大的帝國,也經不起如此折騰。

  更何況,大漢帝國自西羌叛亂,連打幾仗後,國庫就沒錢了。結果,還是把一群宵小摁在地上摩擦。

  但是,眼前的局勢要比曆史中還要飄搖的多。

  比如那趙慈,還有南方諸蠻夷,都提前反了,甚至南匈奴、烏恒都有異動。

  長安城外的敵軍,早已不隻是那七萬精騎了,更多的是將近二十萬之眾的黃巾賊兵。

  黃巾賊戰力低下,可挨不住人家數量多啊。數量達到一定地步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變成了質量。

  近三十萬敵軍,腦子裏隻要一想,就疼。

  也幸虧長安地處關中平原,地勢廣闊,有充足的地方容納這麽多軍隊。

  叛軍連營近三十裏,沿著西南豐水一線延綿。當真是聲勢浩蕩,震懾方圓。

  與其一比,若不是漢軍紮營之技強過賊兵數倍,還真可能被壓一頭呢。

  營寨不行,是大多數農民軍以及外族蠻夷的共同點,也是漢軍的機會。

  隻是,有著七萬羌騎,高誠也不敢隨意出兵,攻打叛軍營寨,生怕被那龐大的騎兵給一波帶走了。

  勝算不高,也隻能如此僵持下去,等待良機。

  同樣,邊章也在等,等著漢帝劉宏撐不住,自高誠處抽調兵馬,派往其餘戰場。

  東南北三麵戰局,對漢軍皆不友好。兵力匱乏,難以一戰定鼎乾坤。而主力所在,麵對更加強大的羌軍,也無法短時間內,決出勝負。

  而大漢帝國隻要從高誠處抽調兩三萬兵馬,集中到其餘一麵戰場上,轉眼間就足以安定一方。之後,先弱後強,再重新集中兵力來對付自己。

  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同時也是一個充滿陷阱的辦法。

  高誠手中現在有著八萬兵馬,涵闊長安城內守軍。抽調三萬精兵,餘下兵馬若死守長安,綽綽有餘。

  隻是,其可就攔不住自己這七萬精騎了。

  好吧,邊章也有點慫。

  麵對聞名天下,動不動就以少勝多的高子明,邊章心中確實沒譜。

  高子明最經典的戰役便是葭萌關一戰了,至今仍在中原大地,四處流傳,為眾人仰慕。

  兩萬驍銳,連破十餘營,大敗三十萬蠻兵,陣斬十萬級。

  再回首望望身後,那散漫不堪入目的黃巾賊,邊章無奈的歎了一口氣。若非自己還手握七萬精騎,怕是高子明早就出兵攻營了。

  與高子明列陣邀戰,勝率不會太高,黃巾軍戰鬥力太低了,甚至士氣也多有不足。

  原因所有人都清楚。

  他們漢人,他們是羌胡。

  漢人視羌胡為蠻夷,羌胡視漢兒為仇敵。這是兩個種族,百年國恨所產生的種族仇恨,非是一言一行便能解決。

  漢人黔首不滿朝廷乏重的勞役、賦稅,再加上吃不飽飯,這才揭竿而起。可,不代表他們會認同羌胡。

  武帝征四方,天下百姓發之,戶不足半。試問大漢天下,每家每戶,誰沒有與蠻夷之人有過仇恨。

  黃巾軍中太多將領不滿與羌胡同伍,趙慈、葛陂二人,若不是為了心中那點利益,也絕對不會帥軍北上。

  現在邊章都在想,要是擊敗高子明後,黃巾軍會不會扭過頭來跟自己打一仗!

  涇渭分明的營寨布局,看的邊章愁眉不展,兩軍心有縫隙,列陣與戰,不足取也。

  就這樣,戰局再度被拖了下去。

  高誠想要等待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擊敗叛逆,等待長安城外賊軍糧草匱乏。

  而邊章也想等,等著漢帝抽調高子明麾下兵將,等著四方局勢有變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