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美陽之戰(18)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631
  一連三日,高誠都未曾調兵遣將。

  一來,西岸時不時有遊騎偵查,後營打造的軍械又不足以一次性渡數千人過河。

  二來,也是想多等等,等關東的消息。

  有時候,並不是越著急就越好。反而正是此危急之際,才更要保持穩重。

  三萬北軍調回洛陽,焉知羌騎主力會不會出動截擊。真要是大意之下,那天下局勢轉瞬即變。

  前日渡河,羌騎頂天不過兩萬之數,也就是說還有一萬騎兵失去蹤跡。

  白日裏正麵作戰,三萬北軍將士怎麽打都不會輸,就怕羌騎夜間踏營。那時候別說三萬北軍將士了,就是再多人也是白送。

  “啟稟君侯,長安來報,所發十日之糧,被羌騎劫了。護糧隊伍死傷慘重,僅餘數十人逃回長安!”

  修養兩日的李堪快步走上營門樓,來到高誠身後,急聲說道。

  高誠點了下頭,沒有回身。

  羌騎劫吾糧道,這一點自己早就想到了。騎兵麵對步兵,最大的又是就在於機動能力。而劫糧又是最簡單、利益最大的法子,邊章不會不用。

  不過,既然想到了,那自己不可能沒有準備。當初北渡渭河之際,自己就命軍中自帶三月之糧。現在雖已過兩旬,可足用矣。

  “傳信長安樊令君,待下次洛陽運糧之兵趕至長安,盡皆留下停用。再抽調各地守軍,組建輜重部隊,護送糧草。”

  “此後一月一送,護兵不得少於萬人。多布車馬、鐵蒺藜,防備羌騎劫糧。”

  “諾!”

  李堪拱手應了一聲,當即退下傳令。

  但凡劫糧者,必是先探敵糧道,再責兵馬擊之。漢軍糧道,自長安北渡渭水,沿途多有陵邑。若是按自己安排,羌騎定然再無興致。

  “嗯?”

  高誠腦海中一明,突然想到什麽,卻是有點理不清思緒。

  羌騎劫糧,莫非是那消失的一萬餘騎?

  不會不會!

  劫糧這等事情,著一偏將,領三兩千騎即可。

  “彥明,去尋一下前來報信的士卒,吾有要事詢問。”

  信騎很快就被找來,麵對高誠這等天下名將的詢問,無所不答。

  隻是,這信騎原本就是非戰鬥人員,對於羌騎劫糧一戰更是了解甚少。來之前還是聽聞他人所言,以及樊陵的訴予。

  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消息,高誠很快就讓信騎下去休息了。

  站在營門樓上,望眼所處,皆是旌旗凜凜,營寨密布。

  數萬大軍聚集,天下局勢所處。

  ……

  冀城之內,所有丁壯盡皆被武裝起來,登上城頭,嚴陣以待。

  郡守府中的楊衡以及閻忠,也率領諸多官吏齊聚,靜默不言。

  “報~”

  一名士兵快步衝進大殿,拱手吼道:“回稟府君,羌賊騎兵已至北麵五裏。”

  楊衡眉頭一緊,衝著士兵揮了下手,示意退下。

  轉頭,看向閻忠。

  閻忠苦笑一聲,也是無可奈何啊。

  昨日,有斥候探的消息,數萬羌胡騎兵抵達騵道。

  這一消息,頓時驚的冀城上下,人心跳動。

  漢陽已經經過一次羌胡的洗劫了,現在好不容易恢複安平,誰能想到又有數萬羌胡殺來!

  也幸得之前閻忠建議,在騵道布置斥候,偵探隴西郡訊息,隨時傳遞冀城。同時,還有一批斥候,布置在平襄,探查金城。

  羌騎之數,不下五萬。

  如此龐大的賊軍,根本不是兩萬壯勇的冀城所能擊敗的。甚至,能夠守住城池,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自己雖然才學、治政還算不錯,可要是論到行軍打仗,那還不如一小校呢。

  見閻忠苦笑,楊衡更是愁眉苦臉,哀歎一聲,隻能靜待消息。

  “報~”

  先前令兵剛剛下去不久,又快速跑來一名令兵。

  “回稟府君,羌騎繞城而過,直奔隴縣而去。”

  嗯?

  擔驚受怕的殿內諸人無不驚訝,有些不敢相信。

  “當真?”

  “當真!”

  “還好還好,冀城無憂矣~”楊衡板著的臉露出微笑,輕吐一口濁氣。

  轉而,又緊接說道:“快,速速將此消息,傳遞長安君侯所在!”

  “諾!”

  幾萬騎兵,對冀城不管不顧,直奔隴縣。定然是羌賊前線吃緊,趕著支援。

  至於如何麵對支援的數萬騎兵,自己無力,也隻能交由君侯想辦法了。

  冀城的戒嚴狀態很快就解除了,不過楊衡依舊未掉以輕心。那些召集的壯勇,武器裝備盡皆未曾收回。同時,又責以嚴令,隨時待召。

  明麵之上,郡守府大肆宣告全城,羌騎已走,不會再攻打冀城,借此來安慰百姓民心。

  一日夜過後,羌騎徹底甩掉了漢軍斥候。同樣,也是遠離了冀城。

  羌騎的威脅過後,冀城再度恢複前幾日時的安定。至於關中的戰爭,似乎與他們並不相連。

  在楊衡與閻忠的心中,關中的戰爭,幾乎沒有輸的可能。

  這場戰爭若是放到涼州,漢軍敵不過並非不可能。因為距離的拉長,使得糧草輜重的運輸也充滿更多危險。

  再則涼州疲弊,丁口稀缺,根本不足以支撐這場種族之間的戰爭。動不動就是十餘萬大軍匯聚,涼州實在打不起。

  相反,在關中交戰,結果大不相同。關中乃是大漢帝國龍起之地,口眾數百萬,其中丁壯不下五六十萬。

  再加上關中一帶,兵役製度更加完善,那些壯勇幾乎拉上去,訓練一兩月,便足以一戰。同時又距離洛陽中原腹地甚近,輜重行走於崤函通道,安全無憂。

  不論怎麽打,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是大漢帝國勝。

  相比起訊息不暢的冀城,高誠可就沒有那麽好的心情了。

  更壞的消息傳來了,巴蜀之地,蠻禍再起。

  自漢中而來的求援將士,途徑散關,徑直來到高誠大營之內。

  巴蜀南蠻七十二洞,齊聚祝融氏,聽從火神號召,打算舉兵攻漢。

  益州刺史稀儉當即遣人來求救,蜀中富庶,可前些年剛剛經過板楯蠻之亂。北部數郡之地,盡皆糜爛,元氣未複。

  而南部越嵩、犍為、永昌、牂(zang)柯郡盡是偏僻之地,漢蠻雜居。南蠻一旦反叛,四郡之地片刻易手。

  驟時,僅是依靠北部數郡以及那兩萬精兵,恐怕防不勝防啊。

  高誠歎了一口氣,這也就算了,南蠻禍害的再嚴重,想要殺進益州平原地帶,難如登天。

  麻煩的是,這天下不僅僅隻有南蠻啊。

  巴郡的板楯蠻,被自己一戰殺怕,不敢再胡為。可板楯蠻東邊的五溪蠻,實力也是絲毫不差。

  南蠻若反,必然聯絡五溪蠻。而五溪蠻要反的話,還會聯絡跟朝廷不對付的荊南宗族。

  然後再一路向東,又可以結連山越之眾,直到大海盡頭。

  局麵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南蠻一反,整個大漢帝國南部,都有可能失去,包括交州。

  南方生亂,北方宵小也會有所異動。

  到時候,這大漢的天,西南北三麵交戰,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