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惺惺相惜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949
  收起琴箏,高誠回到堂內。

  觀望著牆壁上高掛的西北輿圖,心中不禁感覺為難。

  學了一把電視劇裏的諸葛亮,羽扇綸巾。可惜這李文侯完全不懂情調,就不會學學司馬懿嘛!

  也不知道張任、夏育、趙顯三個人都搞定了沒~

  這一手包圍圈很大,大到足以裝下二十萬羌軍,也足以讓二十萬羌軍隨意遊走。

  不過,沒有辦法的辦法。

  隻要冀城、安定郡、武都郡控製住,李文侯和北宮伯玉肯定要心驚膽戰,左右為難。不管吧,又時刻威脅的後方。管的話,肯定要調兵去打,那還怎麽攻打攏縣。

  這一連數日攻城,至今都沒看到破城的跡象。

  呼呼,一切都還好,慢慢來...

  李文侯比高誠還要愁,之前大話一放,說攻下隴縣易如反掌。如今倒好,連續幾日激戰,除了損兵折將外,啥都沒有。

  長久下去,自己必然威望盡失。

  攻城不利也就算了,偏偏北宮伯玉那邊又傳來消息,跟丟了四千漢軍精騎。

  想到這李文侯都想大罵北宮伯玉,真是要多蠢有多蠢。三萬精騎,追擊五千漢騎,連對方分兵都不知道。

  四千漢騎不知躲在哪裏,也讓李文侯揪心。

  這些漢騎雖然不多,可萬一不知道從哪竄出來,都會讓人手忙腳亂,惹人生煩。

  “李將軍,明日還攻城嗎?”

  帳簾掀開,羌族首領滇吾走了進來,直接問道。

  “攻,當然要攻,不然那近萬弟兄豈不是白死了!”

  “這...”滇吾頗是不願。

  打下隴縣就能夠兵發關中,這的確是一件很讓人有動力的事情。可這幾日攻城下來,羌族勇士損傷太大了。近萬人陣亡,還有一萬多人負傷。

  而城中守軍,起碼還有一萬五千多人!

  再這麽打下去,便是拿下隴縣,恐怕羌族勇士傷亡不會低於五萬啊。

  李文侯看著滇吾,頗是不快,問道:“怎麽?”

  “軍中士氣不振,今日有一隊人逃走了...“

  “什麽?怎麽回事?”

  李文侯一聽有逃兵,當即慌了。

  羌族二十萬大軍,說起來聲勢挺大。可都是一個一個部落壯勇組成,他們軍紀散漫。現在有一隊逃兵,明日便會有兩隊,後日甚至有可能一個部落的人都跑了。

  “立即傳令下去,但有發現逃兵,立斬不赦!”

  “唉~”滇吾歎了一口氣,行了一禮,退了出去。

  李文侯眉頭緊鎖,有點感覺大事不妙啊!

  ...

  ...

  長安城中。

  何苗與眾多關中世家歡聚一堂,飲酒作樂。

  這一宴,未曾談及涼州戰事。

  但,所有參與會宴的人,心裏都跟明鏡似的!

  是啊,平西將軍是沒有提,可咱們不能不提啊。這涼州之戰,若是能讓家族子弟參與進去,日後少不得有一番功業不是。

  “將軍,在下聽聞涼州戰事頗是不順,安西將軍已被圍困隴縣?”

  殿內一人剛剛飲完酒水,便笑著開口說道。

  何苗聞言,卻是眼角一眯,心中暗笑起來,說道:“子言此話差矣,安西將軍心中自有布局,不然哪裏容得羌賊猖獗!諸位勿憂!”

  “非也,非也。吾等自然是不擔心安西將軍,而是吾等聽聞戰事不利,想要盡一份力。畢竟,這羌賊破了隴縣,定然又犯三輔,唇亡齒寒啊!”

  “是極是極,吾等雖然才華不濟,可家中子弟多有不凡者,可助吾天兵一力!”

  殿下一頓應喝之聲。

  何苗點了點頭,說道:“諸位心意,何某心中明了,不過此事某也需與安西將軍知會一聲,待其決斷,如何?”

  殿中世家眾人想了一番,也隻好應是。

  宴會一散,一群人再度聚集在一起,商議諸事。

  對於這些,何苗一點管的心思都沒有。

  關中世家所求,自己再清楚不過了,無非是想要攀上高子明這根高枝。

  但,這並不是陛下心中所願!

  高子明身為涼州人,平定羌亂後必然為涼州之首。若在讓其與關中世家枝連,未免太過。身為大漢帝國的皇帝,劉宏不僅僅需要考慮平叛之事,更需要考慮的是戰後之事。

  遠在千裏之外的洛陽。

  郭嘉披著厚厚的大髦,拎著酒壺,時不時飲上一口。

  京師之中,風起雲湧。

  陛下劉宏開始大範圍的清查萬年公主死因,繡衣使者日夜匆行,籠罩著整個洛陽城。

  萬年公主的死,大家心裏都有一個數,具體是誰不清楚,但絕對與袁家脫不了幹係。隻是,至今為止,郭嘉都想不明白,這大將軍與世家謀害萬年公主,到底能得到什麽好處?

  萬年公主雖然得陛下愛寵,可其不過一女,注定無權無利。

  那麽,除了能惹起陛下怒火?又能有什麽利益可尋?

  繡衣使者的大動靜,自然也引起其餘人等的注目。

  但所有人都好似無事人一樣,平靜如常。

  所有人也都知道,在這平靜之下,隱匿著一場更大的政治風暴。

  “郭公子!”

  一個仆役走了近前,行了一禮說道:“郭公子,府外有客欲見公子!”

  郭嘉腦袋一歪,眯著眼睛,想了一下,自己在洛陽已經沒什麽好友了啊?怎麽會有他人來訪呢?

  “請其移步郭某居室。”

  “諾!”

  郭嘉率先回到寢居,整頓裝扮。

  不一會,客人便至。

  一見麵,郭嘉就苦笑不已,拱手行了一禮,說道:“誌才兄,怎滴小弟在哪,兄皆能尋到?”

  對麵文士一身舊衫,早已洗的發白。可人卻是英氣非凡,瘦體昂揚。

  “嘁,奉孝賢弟入安西將軍幕府,自會揚名。忠至洛陽,豈能不聞?”

  “誌才兄莫要嘲笑小弟了~”

  說起郭嘉正式入安西將軍幕府,當真是惹的洛陽群官、世家嘲笑。

  郭嘉至洛陽,去過大將軍府,拜過三公九卿,可皆不得用。唯獨去了一趟安西將軍府,被高子明引為親腹。安西將軍幕府一開,郭嘉自然也就成為幕府中人。

  隻是,名聲委實不好。

  因為,安西將軍幕府之中,竟無一梁柱。

  高子明就不多說了,戰功累累,積拜封侯,大家沒啥好說的。年輕,在功績麵前,顯得那麽渺小。

  可這幕府之中,郭嘉年歲不過十五,口才倒是非凡。但為人桀驁不馴,喜飲酒,善風月,不見其才。張任,年歲十八,曆經戰事不少,卻從未獨自領軍。

  傅燮,歲二十有四,乃劉太尉高徒,也算的上幕府中資曆最好的一人了。

  夏育,資曆是夠深,可能力不怎麽樣。數年前北伐鮮卑,害的大漢帝國損兵折將,虛耗國力。

  這麽一來,再看安西將軍幕府,就感覺其間唯高誠一人獨支。

  至於郭嘉嘛,原本名聲不咋地,卻又被高誠留在洛陽。身為幕僚,連西征羌族如此要事,安西將軍都不攜帶,可見一斑。

  “洛陽眾人,目無炫珠,自然識不得奉孝這等大才。唯安西將軍...”

  “噢?莫非誌才兄在北方不利,特來高府尋一佳位?”

  “非也非也~”

  郭嘉一愣,有些不解。

  “忠之良主,非安西將軍!”

  “嘉願聞兄高誌!”

  “忠在北方,有幸與騎都尉曹孟德一會,當真雄主!”

  戲忠說此話之際,滿是向往之色,喜不勝收。

  郭嘉聞言,沒有說話,隻是端來兩樽酒,遞於戲忠一樽,說道:“曹孟德可是忠於漢室,誌才兄能使其改誌乎?”

  “忠能!”

  “可惜嘉無此力,無緣與兄共事!”

  “奉孝拜訪安西將軍之事,忠已知曉。為何奉孝大才,甘於一宴以事?”

  “無他,君侯與嘉性情相投。人生在世,莫過知己。”

  “可惜,既然如此,忠告辭!”

  “可惜,兄之大才,不能為君侯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