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八拜之交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631
  “正當如此,正當如此。”蘇則對此提議很是讚同,扶風武功蘇家雖然昌盛,然子弟居高位者不多。反觀高誠、傅燮二人,年紀輕輕,才華橫溢。

  尤其數那高誠,一身兵法韜略,為人所服。如今官拜中郎將,前途似錦,若能結交此人,對家族、對自己都有莫大好處。

  高誠自然也是願意,這倆人雖然沒見三國演義裏講過,可其名聲真的是如同漢陽太守範津所言,聞於涼州!

  自己若不是江夏一戰,涼州世家子弟有幾個知道高子明的。而這傅南容、張文師卻是以才學聞名,在涼州世家豪強交流圈裏頗有賢名。

  另外,三國演義裏,出身涼州的名將本就不多,聞名於世的更是少之又少,還都一個個強種。自己要爭霸天下,肯定要先霸占涼州,那麽結交涼州的才俊,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蘇文師這人雖然家是關中三輔的,可聲名卻是聞於涼州,沒於司隸!額,這司隸人才那麽多嗎?

  結交蘇文師,就能與關中的世家有些牽連,這也很重要。

  “如此甚好,那吾等就借今日良辰如何?”高誠提議道。

  “甚好,來人,備上三牲五畜,今日吾等三人拜為兄弟!”

  .....

  一番整頓下來,高誠、傅燮、蘇則三人,同跪於桌案前,旁邊蓋勳則是附唱拜辭。

  辭畢,三人互相交換生辰八字,盡皆無誤後,這才請來大司命神像。(這個實在找不到,總不能置個關公像吧。所以,挑了個掌生死的大司命來)

  隨後,親衛帶來公雞,取三碗酒水,各滴雞血三點。

  三人又分別上前,滴血於酒水之中,捧起血酒。其中年歲最長的蘇則率先說辭:“今,吾蘇文師與弟傅南容、高子明結八拜之交,敬於蒼天厚土,乞自大司命。生死與共,禍福相依!”

  之後,高誠、傅燮也隨著蘇則語句,相繼說(shui)辭。

  辭罷,三人同喝一聲共飲,滿碗血酒,一飲而盡!

  “大兄!”

  “二弟!”

  “三弟!”

  三人蘇則最長,以為大兄,其後傅燮年長高誠三歲,排行為二,高誠年歲十七,排行最末。

  “哈哈,好好好!今日,汝等三人,結為兄弟,當真可喜可賀!來,吾等再續宴慶之!”

  伴隨著蓋勳的道賀,遣親衛撤去香案、神像,四人再次聚於帳內,互為慶賀。

  一連月餘,整個葭萌關都是一片祥和,大雪降落,整個益州北部都成了冰雪世界。

  蠻兵聚於關外,因缺乏攻城器械,隻能望關興歎。以前強攻數月之久,除了損兵折將,連關城都未曾上去過。如今,關內又有援兵,天降大雪,蠻兵實在是提不起興趣,繼續攻打葭萌關。

  反倒是蜀郡成都,接連傳回捷報。

  十月中旬,徐榮率領五萬大軍,於成都城外,列陣邀戰。兩軍聚集大兵,對立紮營月餘,蠻兵亦是求戰心切。

  此戰,漢軍仰仗兵甲之利,戰陣之威,大敗蠻兵,斬首萬餘級。蠻兵收兵回營,徐榮未曾攻打營寨。

  隨後,兩軍接連陣戰十餘次,蠻兵皆敗。

  連續戰敗之下,蠻兵隻好撤去成都之圍,後撤三十裏。然,其後撤途中,指揮不當,為徐榮所趁,掩兵追殺,潰敵萬餘人。

  後撤三十裏,蠻兵安營紮寨,兵力卻在短短半月時間裏,由十八萬之眾,減至十三萬。

  當夜,徐榮趁蠻兵剛剛駐營,立足不穩之際,驅兵夜襲,蠻兵大敗。此戰,漢軍斬首三萬餘級,降者不計其數。其餘數萬蠻兵一連潰敗三十裏,後又退入廣都縣城,以城池為依托,繼續對抗徐榮所領漢軍。

  時至今日,高誠等人,再次收到捷報。

  蠻兵不善攻城,亦不善守城,而漢軍本就是城池攻防戰的大家。因此,圍城半月後,徐榮將兵攻破廣都縣城,再次大敗蠻兵,陣戰蠻兵首領,餘者潰逃至鍵為郡治武陽城內。

  因大雪封山,徐榮並未追擊,打算雪化之後,再行出擊。

  接連的勝利,使得徐榮軍中大小將校,皆是官爵收獲無數。唯獨,作為大軍的統帥,徐榮卻是沒有的都一點賞賜。

  十一月,益州捷報被八百裏快馬傳遞到帝都洛陽。

  漢帝劉宏高坐南宮崇德殿,頭戴十二旈帝冕,身著玄色龍袍,腰束玉帶,紅羅蔽膝,繡升降龍,革帶玉飾,佩大綬六彩,穿朱襪、赤履,盡顯天子威儀。

  殿下文武拜官,皆身著玄色朝服,戴通天冠,手執玉板,恭敬非常。

  劉宏今年不過二十有三,麵貌清秀,身體略微消瘦,望著殿下諸官,金口須張:“諸卿,益州再傳捷報,剿滅蠻兵十萬數,如何論功,可有成議?”

  “啟稟陛下,臣已擬好平蠻大軍諸多校尉、軍吏功賞,請陛下定奪!”新任太尉劉寬,上前躬身稟報。

  劉宏輕視一觀劉寬,說道:“劉卿詳盡道來!”

  “諾!”

  “啟稟陛下,平蠻大軍中,諸將士功爵論處,皆由前線蕭中丞自處。其中將校,皆按功升爵、賜錦帛,不拜將軍。破虜將軍徐榮,領兵作戰,多敗蠻兵,可升為偏將軍。禦史中丞蕭瑗,指揮有方,調節有度,暫可記功,待回至洛陽時,由陛下親奪!”

  “嗯?那振威中郎將高誠呢?”劉宏疑惑了一下,這高誠可是頗入自己法眼,朝臣百官誰不知曉!

  而且,從那趙承回來稟報,此人可是心憂國事,文韜武略非凡,更兼年輕有為,忠心耿耿,可為大用啊。還有那江夏太守宋輔,也是忠國之士。

  下方劉寬苦笑一聲,百官皆知,那高誠高子明年紀輕輕,卻功勳卓著,為陛下所喜。但這一回,的確沒那高子明什麽功勞啊!

  “回稟陛下,成都之戰,振威中郎將正坐鎮葭萌關外,與十五萬蠻兵嚴陣以待,並未參與成都之戰!”

  “嗯?怎麽會這樣,那徐榮都能破了成都二十萬蠻兵,朕親封的中郎將,破不了十五萬蠻兵?”劉宏聽聞高誠與十五萬蠻兵對峙,頗為惱火,太丟自己麵子了啊。

  “回稟陛下,徐榮能破二十萬蠻兵,皆因麾下有精兵五萬。而振威中郎將麾下,僅有千餘部曲。葭萌關內的兩萬兵馬,皆非振威中郎將所能調動!”

  “再則,葭萌關內僅有兩萬兵馬,又要守關,能與蠻兵交戰不足萬餘,故此振威中郎將便坐鎮關內,靜待成都大軍回援。驟時,天兵齊聚,十五萬蠻兵,亦不過翻手覆之。”

  “原來如此,既然如此,那就擢升振威中郎將為益州都督,總督益州各路兵馬,朕期待著愛將大破蠻兵!”

  “啊,陛下,那...那徐榮..”

  “徐榮啊,就讓他聽命於振威中郎將吧,希望早日協助高誠大敗蠻兵!”劉宏略微思慮一番,開口說道。

  “臣謹遵陛下口諭!”劉寬行了一禮,退回列中。

  劉宏看著下麵的文武百官,皆如蠟像,頓失興趣,擺手示意一下身邊的宦官。

  張讓心有靈犀,上前高唱:“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待到百官山呼,劉宏當即起身,出了崇德殿,往北宮而去。